复岛
(平台服务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创作年代 | 2012年 | ||||
---|---|---|---|---|---|
作品分类 | 其他 | ||||
作品标签 | |||||
适用空间 |
作品介绍
复岛团队为高雄师范大学黄孙权教授于 2011 年底组成,关注田野、空间与艺术生产,因应基地条件组织不同的艺术家参与。擅以科技技术聆听/记录底层生活,改造现存社会条件或干扰主流意见,并陈艺术家与民众的张力辩证关系,让政治正确在对抗的作品中出现而非艺术家单方面的正当性宣称。其作品 2012-2014《复岛》,创造了自动叙事机器(auto-narration machine)与利用开源码制作的 AR 软件进行旗津的空间历史探究。2014 年团队则进行高雄的旗津的研究。旗津居民原为清朝时为捕乌鱼而来建临时寮屋的移民,历经了不同文化政体的现代化,是南台湾第一个西化开港的岛屿,有着南台湾第一所公校、第一支打败日本少棒的本土少棒队、第一个兴建西方教堂与西医医院,以及战后兴盛的拆船业与两千年后兴起的游艇设计制造工业。之后,高雄的市中心从旗津移往盐埕,构成了战后高雄最繁荣的洋货零售与美式酒吧中心。然而,历史的厚度在急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溶解,旗津在人们心中仅为海鲜夜市的观光沙滩,例如甫获国际宜居城市奖的高雄市多项成就之一的“旗津海岸线保护工程”,实则是生态灾难的后续,八零年代政府花钱“买”了大量的工业遗留的电石渣作为垫高逐渐流失的海滩基底,在上头建立起可供旅游的海滩与现在获奖的保护工程。而盐埕,则如风华已过的妇人,在驳二文创带来的青年观光人潮景象后一栋栋繁华历史建物被陆续拆除。地景变迁既是社会也是生态的。
作者介绍
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所博士。研究专长包含建筑与空间理论、文化与媒体、社会动员、跨领域艺术,现为高雄师范大学跨领域艺术研究所教授。曾于香港岭南大学文化研究所(2005)与中国美院跨媒体学院(2013)客座,兼任台北艺术大学艺术跨领域研究所,台南艺术大学建筑艺术研究所教授。1994 年开办《破报》并担任破报总编辑至今。1997 年担任反对市政府推土机——14、15 号公园反拆迁运动总召,并拍摄《我们家在康乐里》纪录片。2004 年创立台湾部落格(twblognet)曾为全台湾最具有影响力的部落格媒体,同年并创立台湾独立媒体中心(twindymediaorg)成为全球 120 个城市的全球独立媒体中心网络(indy
mediaorg)之一。近年开始从事策展与艺术创作等工作,在高雄经营“捣蛋艺术基地”成为南台湾重要的实验社区艺术基地,作品曾参加深圳香港城市 \ 建筑双城双年展(2007、2013)、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双年展(2014)、台北立方空间以及高雄捣蛋艺术基地等。策展《宝藏岩 GAPP》,《跨域双城展》,《覹空间》、高美馆的《创作论坛——侯淑姿个展——望向彼方亚洲新娘之歌》(2010)、高雄市劳工博物馆的“跨国候鸟在台湾”移工展(2011)。着有《绿色推土机》、《除非我们寻找美丽》。译有《自己干文化——英国九零年代的派对与革命》,编有《大台北文化志》、《魂梦雪泥——文学家的私密》、《隐匿的城市灵魂》等。其为横跨建筑、媒体、社会运动与艺术的艺行者(artivist)。
本画廊其他作品
Memo-Spcape 议价
高雄点唱机 议价
A Day 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