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戏团
(平台服务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创作年代 | 2012年 | ||||
---|---|---|---|---|---|
作品分类 | 其他 | ||||
作品标签 | |||||
适用空间 |
作品介绍
《马戏团》呈现了一个精心安排的,充满戏剧张力的场景:两只木制的活动关节巨手,一只悬置在空中,一只支离破碎,散落在地。十五只无头的野兽标本被安置在巨大的竹制笼子,或者说是马戏团帐篷的骨架,内外。无头野兽标本中既有黑熊、狮子、斗牛、野猪这样的猛兽,也有山羊和野兔,甚至还有一只飞翔中的蝙蝠,动物颈上的切口用红色织物裹住,仿佛鲜血在涌出的那一瞬间凝固。无头的动物们处在一种诡异的平静之中。悬在空中的巨手通过可见的线绳牵引着一具猴子的骨架,而这猴子手中又操纵着另外一只更小的猴子。这只较大的猴子披袍戴冠,与上面悬着的巨手似乎构成对孙悟空与如来佛祖故事的影射;同时,这巨手有着同木偶如出一辙的活动关节,暗示着它也处在某种不可见的力量的控制之中。
在象征和隐喻的层面上对动物—无论是活的动物还是标本—进行使用,在九十年代以来黄永砅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马戏团》中无头的动物与1993年《世界剧场》中的那些昆虫和爬行动物,无疑扮演了相同的角色,人类在此既是观众也是对象。“这个马戏团不但是P.T.BARNUM 马戏团的继续,而且是个无兽头马戏团,或无头兽参观木手操控的悬丝傀
儡戏,或无头兽代替人的位置,或无头兽成为人的化身。”(黄永砅)
在《马戏团》的象征性结构里,无首的动物、猴子骨架、巨手,并不处在一个单向度的控制与被控制的链条之中。那关于信仰的隐喻,其自身不也正是人类意识形态机制的产物?
作者介绍
1954年出生于中国
1986年与友人创立“厦门达达”。创作着名行为艺术有“洗衣机作品”和“带四个轮子的大转盘”。
20世纪80年代末“达达”解散。
1989年成为一个旅法的东方艺术家。
1989至1999年在国外完成50多件计划。
在1999年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是法国馆推出的两位代表艺术家之一。同年获法国文化部授予的“文字艺术骑士勋章”。
自1989年起生活、工作于巴黎。
在他的艺术创作历程里,通过融汇各种传统与媒介的创作,艺术家创造了一个由动人心魄的装置组成的艺术世界:它挑战观众,使他们重新思考人和世界的关系:从艺术的问题到国家民族身份问题,从历史问题到宇宙问题。身为当年“厦门达达”的领袖,黄永砅不断地颠覆既定的历史与美学观念。他的艺术汲取了多种因素,既包括约瑟夫· 波依斯、贫穷艺术和约翰· 凯奇等的西方遗产,也有传统的中国艺术与哲学。传统图像和思想与现代思想在他作品中的并置融合,重新构成成新的组合,向现实世界提出新的视角。1989年黄永砅受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邀请参加艺术展《大地魔术师》。他的艺术作品开始在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的美术馆展出。
展览:
1997年 韩国光州和南非约翰内斯堡双年展;
1998年 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 Hugo Boss奖决赛入围;
1999年 威尼斯双年展
2000年 上海双年展,
2001年 日本横滨三年展,
2003年 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
2004年 巴西圣保罗双年展;
他也曾参加巴黎现代美术馆和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 芝加哥当代美术馆, 美国麻省当代艺术馆举办的重要群展。他的作品也被世界上众多的美术馆和基金会所收藏。
本画廊其他作品
- 桃花源记421-2008 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