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翔宇美术馆
积分:30
保证金计划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7
  • 印象:
    专业美术馆 作品好 权威 值得收藏
    确定
  • 经营时间:
    11年
  • 展厅面积:
    1000平米
  • 地  区:
    北京-通州-宋庄
您所在的位置:翔宇美术馆>画廊动态>正文

胸中燕赵气概 笔下山水精神

2017-07-27 15:48:24 来源: 程翔宇山水画意象解析     作者: 冯旭

      文化创造是“立象以尽意”的过程展现。中国画这一中国文化的表征,尤其讲究“意象”造型。这里意为无形的“体”,象为有形的“用”。然而意中有象,象中有意,即所谓“体用一源”,这“源”便是人:体用同出于人。如此说“画如其人”实属的论。

    画家程翔宇即成功地将胸中的意与笔下的象凝聚成“生命洪流”——作品。处处向阅读者敞开其坦诚的心扉。

    生长于燕赵之地的老程,可以说从里到外都浸透着根植土壤、慷慨放达的风神气度。我俩相识于2002年秋的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科班出身的他,由于和我曾先后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便呼我为师兄,我则由于他的老成且颇有兄长之风,反称他为老程。一提学画的甘苦,老程那富于表情的眉头马上皱起:“我只觉得苦,从未感到甜”。我知道他说的是真话,但真话的另一半他没能道出,那是潜藏内心深处的真乐。应该说他的苦与乐都体现在他的勤奋上。他把对画艺美境的执着求索作为人生目标的最高追求。这从他不同时期的大量画作上可以得到印证。1998年他南下杭州应该说是他绘画生涯中的一次重要抉择。当时他刚届不惑之年,对自己的艺术理路已有清醒的认识。他不满足于自己已取得的艺术成绩,更不甘心在喧嚣的吹捧中逞一技之能,而决心向更高的艺术境界攀登。于是他选定了中国美术学院这座中国画学的圣殿,把自己当作一个虔诚的苦行僧,从根基上修炼。在此他结识了很多良师益友,临摹教室成了他历练的法门,于是伴随他的是焚膏继晷“与古人血战”的日子,不久老程在同学间博得了“拼命三郎”的绰号。正由于他的勤奋,画艺大进,赢得了师长的好评。老程取得了真经。他后来的创作成就无不得益于国美的这段历练过程。取经的路是苦的,永不驻足的老程能不感到苦吗?然而是什么动力使老程甘心受这种苦呢?剖开名与利的表层,我觉得其根本还是乐。作为同龄人,我四十学画,扪心自问,追根溯源还在兴趣上。其实苦与乐互为表里,对于老程应是苦在外表而乐在内心不觉处。从意象上讲,他苦 在象上而乐在意上,乐才是本质的,那是“游于艺”的真乐。这就是何以从他那张沧桑的脸上还能经常看到甜蜜|、灿烂的笑容的原因。亦如他的画,在大蹼不雕中往往透露出机智与空灵。

    中国画是融时间美与空间美于一体,融结果美与过程美于一体的艺术。这应是对中国画意象说的生动注释。中国画不仅能将四时风物汇于一炉而熔冶出绘画主体之心象。而且能将这一艺术体现为绘画本体的生命之流程。即中国画是活的艺术而非死的形式。从周易的“立象尽意”说到唐代张彦远的“得意”的笔墨观;从更早的岩画上夸张的人或动物形象,到宋时董源那种得意的笔墨形态,以及后来的写意文人画,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尚意的中国画从古到今一直走在追求艺术本质精神的路途上。

    写意即为写出心声,程翔宇就是用画笔书写心声的典型。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作画的状态同他做人的状态是一致的。

    老程为人坦诚,作画也不保守,且能听取不同意见。他创作时似乎从不避人,他能一边招呼客人一边创作。随着口中的高谈阔论,手中的笔墨也不停地随意挥洒。看着老程在成熟的心理定向的视觉经验中对笔墨形态的自由发挥,以及在画理规范之中的悠然自得,我真看不出他“苦”在何处。倒是一停下来,谈及人人都无法回避的生活现实,老程才会偶皱眉头。有强烈现实责任感的老程,在各方面都追求完美,自然,情感与理智的双驾马车会在老程身上不时碰撞着;意与象这对矛盾的统一体,也时时搅扰着他的心,痛并快乐着——这才是真实的老程。

    中国画的独特审美价值,不在于它绚丽多姿的表层形态,而在于其形态(象)所表征的体验(意)的境界。高明的诗人或天才的画家,都想创造出那种“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作品来。“心中有”的是意,“笔下无”的则是象,象不能尽意,所以才能吸引来世世代代的不断创造者。而任何伟大的文化创造者,都不会说自己的创造已经尽意;他们甚至常为自己的创造物未能尽意而抱憾终生。老程也不例外,站在古今中外的十字路口,面对朝暮厮守的山水画,窥意象而运斤,苦心经营之。他对于“传统”的理解更多的是一种心境的沉潜与心性的体悟;而对于“现代”的理解则是一种切实的体验,直面人生的苦乐无穷,继而把绘画作为一种超越个体生命的途径。在他洋溢着浑和爽朗人生情调的画风背后,他不动声色地做着与经典绘画的理想主义生命观神交而迹合的努力。在他看来“圣人立象以尽意”也即庄子所强调的“技进乎道”,“道”与“技”没有古今之分别,它是恒定的艺术法则,而“传统”则是任何人都无法抄捷径以避之的唯一正途,创新则要看画家本身在“道”“技两方面内外兼修的功夫。他推崇唐人气韵,宋人丘壑和元人笔墨。而唐、宋、元的绘画风格,都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结果。正因他深明此理,所以用功颇勤,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在古今的烟霞中陶冶性灵,于中西的形神处参悟妙理。因之,欣赏他的画,感觉其中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含量和浓重的生活气息。

    在老程的山水画中,我最欣赏的是他的写生作品和主题性创作两类。诚如编辑人在他的写生集中所写的那样,老程“以娴熟精练的传统技法为基石,又恰如其分地吸收了西洋绘画的透视与构图的基本法则,而且毫无痕迹地融入中国画‘以心写画’的美学体系中,执着地探求中国山水画艺术传统与现实生活相契合,清新的生活趣味与松动灵韵的笔墨相交融,寓沉稳质朴于寻常清丽之中,寄雄浑豪放于秀润淡泊之内,从而体现出画家对山水画美学价值的追求”。对于大画的驾驭,更显出老程得天独厚的能力。我曾见他作八尺以上大画的全过程,可谓笔笔生发张弛有度;在人们认为无法画下去的时候,他往往绝处逢生,令人拍案称奇。如《太行万壑图》,在案上没觉得怎样,一上挂墙,顿觉风神骏发,骨气清刚。扑面而来的是堂堂大山和历历晴川。整个画面的形、色、光、线都统一在一个烟林清旷、阴阳和谐的氛围中。在令人产生杜甫的“荡胸”“决眦”之感时,还能领悟到王维的“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的禅机。可以说画家成功地营造出天地正气的君子形象,是一种“即世间而出世间”的中和之美境,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人间词话》里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因此,在绘画中强调“意与境谐”。老程笔下的山川大多表现生长于斯的北方高山大岭,但不是作纯客观的描绘,而是倾注了真感情的理想境界。因而他的山水给人感觉静谧中萌动着生机,一草一木无不传达着人的情感。这应是老程多年师古人、师造化、师心的功力与才情的自然流露。在表现手法上他恰到好处地汲取中国文化“和谐圆融”的理念,将山水画的笔墨符号转译为新的图式语言。巧妙调动各种手段,隐迹以立形,并力求达到一种局部精致与整体浑然的完美统一。在国画里用色也属笔墨范畴,因色彩也是靠笔法来实现的。老程用色大胆泼辣,颇出新意,近来已取得了前无古人的功效。能看得 出他在中国山水画领地努力打造着他的“程氏”品牌。如他参加第十届全国美展的巨幅作品《秋韵》,随类赋彩,沉而不板,厚而不腻;可谓“清、润、沉、和、活”,得到了专家与同行的一致颔首。老程正是凭借多年的笔墨历练 与心性修持,才能将胸中丘壑挥运于纸面,从而创造出元气淋漓、心物和谐的第二自然。

    “江山本如画,内美静中参”(黄宾虹语)。在老程的山水中,能领会到笔飞墨舞而法度森森,峰峦欲动而静气中藏。一如老程为人,在性情之中而又不出理法之外。这也似乎是中国画人的共同品格。作为表现形式,“笔墨兼本末、包内外,是表里心物最凑泊的和谐,一种精神的具体化”。从这个意义上讲,笔墨即为中国画意象的同意语。老程的“生命洪流”之造像即是通过历练笔墨来实现的。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