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迪迪画廊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7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11年
  • 展厅面积:
    100平米
  • 地  区:
    上海-徐汇-其他
您所在的位置:迪迪画廊>画廊动态>正文

夏可君—姜德溥的绘画浑密黑润的新山水

2016-10-04 12:13:03 来源: 作者     作者: 夏可君

姜德溥的绘画:浑密黑润的新山水  

    1980年代以来的中国绘画,其实有着三个方向:一个是八五新潮对西方艺术的重新学习;一个是新文人画对传统的接续;还有一个是中西方艺术的结合,尤其是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结合。能够在三个方面都有所实践,尤其在第三个方面有根本突破的艺术家将构成未来的方向,而且本来这个方面成就也最大,比如赵无极与朱德群。而在中国,上海艺术家姜德溥先生于1980年代就尝试过三个方向,最后以重彩和黑色山水画形成了自己的画风,确立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姜氏山水。

生于1934年的姜德溥先生是中国美院,兼修中西绘画,也是1950年代最早实行职业化的青年画家。早年主要以油画风景为主,受到印象派的影响,但色彩浓丽,饱蘸情感,对于油画语言有着娴熟的掌握。1970年代早期研习山水画,接续古意,以宋元山水画为基本构架,笔法细腻意境高古,山势奇诡盘绕,以董巨李郭画派到倪瓒蟹爪的苍劲,并逐渐加入个体笔墨味道,融入写生的生趣。最为独特的是画面墨色浓重,尤为老辣,如此浓重的墨色蕴含了画家深沉的情感,我想正是这种浓重的墨色吸引了画家,使他并没有简单地走向实验水墨的制作。尽管他还是上海“草草社”的发起人之一,带着这种现代感的浓墨再次回到颜色时,他不是走向油画,而是把油画的色彩与水墨的韵味融入到重彩之中,形成了德溥先生自己面目的重彩山水画。

中国绘画必须贡献出自己的颜色体系,山水画与风景画的结合,除了形式上的结合,还有着色彩的融合,姜德溥先生在两个方面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就画面形式而言,尽管看起来是山水,但是有着抽象的处理,把色彩融入到整个画面构图中,如同塞尚晚期以纯然色彩来建构画面,但并不缺乏山水的朦胧结构。塞尚试图结合印象派的模糊性与古典的坚实性,姜德溥也是要结合实验水墨的偶发性与山水气势的整体性。因此画面上有着山水的情态,把油画写生对自然气势的捕捉,转换为对自然季节变化的意境的描绘,处处渗透出浓郁的诗意。这些山要么冬眠,要么苏醒,如同梦中一般,情态俨然,且处于混沌初开的朦胧状态,与那个年代的朦胧诗有着内在共鸣,画面上树木,山体,云烟,都在相互接近,相互吸纳,相互游走,一种内在的浩瀚的运动在涌动,似乎是把米氏云山的弥散与王蒙或髡残的繁密奇妙结合起来,画面的气息一直还在孕育,还在化生!山水画与风景画的不同在于山水画是自然氤氲化生的积蕴与成韵,德溥先生的形式语言化解了山水画的程式与风景画的具象,在浑化中涂写出物象,使之盎然。

对自然的深深喜爱,使每一幅画都有着独特的构图。比如《家乡的湖》,在一片模糊久远无法回归的记忆中,黑色笼罩着画面,既有沉重的乌云也有飘散着的烟雾,似乎记忆也被锁住了,但一条隐隐约约的小路把视线引入到画面深处,如同那些稀稀落落的树枝,尽管被烟雾锁住,但依然顽强,似乎要去触及画面内部的秘密,一种回家的强烈渴望执着地透显出来。不仅仅如此,这些变化的山势还有着历史文化记忆,透出历史的灵光,在同名的作品上,抽象交错的笔触中,几块白色在斑驳中闪烁着光芒,暗示出历史记忆的顽强。

在姜德溥先生的作品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艺术家对自然,对家乡,对历史,深沉执着的挚爱,正是这种爱,推动着画家几十年孤独的创作,传统的诗意经过现代孤独者的目光,在自然宇宙的感悟中得以复苏。

就颜色而言,中国当代绘画迫切需要贡献出一种颜色观,印象派打破西方的固有色体系,开始了面对自然的光照色,带来细微色差变化,随后西方走向了纯粹的抽象色彩体系,比如美国纽约画派的色域绘画,直到罗斯科与克朗等人都走向黑色绘画,但如何穿越黑色绘画使之更为灵动,也还是一个问题,这导致绘画出现了危机。因此,中国画家,如何把西方油画色差的细微性,与水墨“墨分五色”的墨味,以及中国工笔重彩的设色体系,三者结合起来,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我们看到了姜德溥先生在这个方面的卓越贡献。

  

画面色彩异常丰富,竟然能够把浓郁的黑色画得如此有着透气感,有着内在层次变化,让人惊叹!这只能是从水墨的色感中转换出来,比如《远水》这幅作品,以黑色为基调的画面,通过白色与褐色,还有蓝色,暗示出远方,色彩中套着色彩,毫不单一,层次丰富,繁密中通过色彩的差异,暗示出自然的形状。再比如《红色的群山》,以红色为基调,红色在画面上轻盈飘动着燃烧,但其间有着黑色的沉重暗示出山体,形成对比,还以天空美丽的蓝色为底色,底色与表面形成了内在的深度,把传统水墨“石如云动”转换出来,整个群山似乎被烟云带动着一道漂浮。

在这些设色作品中,最为迷人而神秘的是一组名为《黑色交响曲》的系列黑色作品,有时候还涂以少量彩墨,时间从1980年代到2001年。姜德溥先生罕见地把黑色画到了极致:这些黑水墨不是偶然的,它体现出一种现代性气质,个体生命的孤独,对时代黑暗的经验,对水墨材质之为玄色的深沉经验,还有着摆脱外在诱惑的勇气。纯粹地面对颜色本身,而且还要在黑色中寻找到拯救,才有如此的玄色色感意识!是玄色,不是黑色,因为玄色是与老子所言的“玄之又玄”来打开“众妙之门”的原理相通,是打开自然的内在潜能的方式。

在一片浓厚泼墨散开的黑色山水中,随着墨的走动以细线勾勒出山体与树枝,这些细柔的线条在黑色中柔韧生长。或者整个画面就如同油漆一般的黑色,沉重坠落,但其中总是有着轻盈的树枝和山峦,把传统的苔点与云烟都涵韵在其间。一股内在的生气要冲破黑色,这是原初玄暗中生命要破块而出的力量在勃发,宛若黑色的交响曲,有着不同的声部,不同的变调,就如同贝多芬晚期风格,打破了已有的奏鸣曲程式,以生硬突兀与尖锐破碎的噪音打破了之前的综合结构,通过赋予乐器本身以生命,呈现爆碎的抽象性,而姜德溥则是赋予纸与墨以生命,让笔墨被灵魂濡满。

我们可以把姜德溥的作品与黄宾虹晚期黑色涂写的山水画对比,后者还残留山水画的图式与勾勒缩小的人物形体,但姜德溥的黑色彻底打破了传统山水画的程式,全凭黑墨本身的走向,然后以墨所到之处,随意渍染或勾勒出形体,因此形体乃是机妙天成,看似山水画的模样,但更似抽象笔触,且单纯依靠玄墨的层次,让自然形态随处生发,还让我们从中听到山涧的泉声与风树的摇曳等自然之音。漆黑深沉的画面宛若几千年的古琴发出的沉厚古拙之音,彻底摆脱了二十世纪山水画的各种程式性运作,因为德溥先生得自然之机妙。德溥先生把宿墨、焦墨与枯墨,结合使用,接续黄宾虹的衰年变法,但做得更为极致,实属罕见!而且苦涩凝滞中还有着嫩润,可谓凛冽苦涩中还润含春雨,把极浓与极淡的黑墨,在一种大写意的笔触中,焕发出奇诡的旋转变化,浓密郁结却又细节生动,要达到如此的合一,没有内心的澄明与超然是不可能的。

从艺六十年,进入耄耋之年,依然谦虚朴实,笔耕不断,德溥先生画出了自然的古老时间,在超越人类的宇宙感中,树石云烟一道晕化,以深沉的慈悲,再次复活了山水画的浑朴意境。如果黄宾虹画出了他的“浑厚华滋”,那么,接续文人画传统而更为现代的姜德溥作品的气息则是“浑密黑润”,中国艺术史应该补入姜德溥先生这辉煌的一页!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著名艺术批评家   夏可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