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国创艺术空间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9.9
  • 印象:
    不错 价格公道 固本创新 作品丰富
    确定
  • 经营时间:
    21年
  • 展厅面积:
    1000平米
  • 地  区:
    广东-清远
您所在的位置:国创艺术空间>画廊动态>正文

走近《炎黄二帝碑》书丹者 武庆平

2015-06-09 15:19:10     

乙未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之

走近《炎黄二帝碑》书丹者  武庆平

     2015年4月21日,农历三月初三,乙未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各界华人华侨聚集在黄帝故里,共同敬拜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

在拜祖大典之前的第九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开幕时,原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致开幕词。徐光春在致辞中说,河南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在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占有主导地位。它铸就了中国历史的血脉筋骨,成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与荣耀,谱写了中国古代文明最集中、最重要、最耀眼的华彩乐章。在这块热土上孕育成长起来的黄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源文化,长期以来都是海内外华人魂牵梦绕、寻根问祖的地方,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段话高度概括了在河南新郑举行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深远意义。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在拜祖省亲时,可以回到共同的故乡,亲睹新时代中原风貌,也是中原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各方面向世界展示的绝佳平台。

在黄帝故里,有始建于汉代的黄帝故里祠, 乾坤浮雕圆盘立于中道,轩辕黄帝之碑立于其右。故里祠正殿中央供奉轩辕黄帝中年座像,祠后建有黄帝宝鼎坛,树九鼎,黄帝宝鼎置于中宫,鼎前有青石甬道铭文镌刻万年历史故事,鼎坛四周建有楹联回廊,有当代名人歌颂黄帝功德的楹联。

祠、碑、雕像、鼎、楹联等等在漫长的人类社会中绵延至今的承载了中华文明的物证,静静地存在着,在情感上联通了今人与古人,后世与祖先。

那些镌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其中每字高1.1米的“炎黄二帝”四字篆书及“世界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拜祖纪念碑”“炎黄二帝纪念碑”均出自当代著名书法家武庆平之手。

拜祖大典之后,《魅力中国》杂志记者走进河南省美术馆,和武庆平先生一起聊聊炎黄二帝碑背后的故事。

 

“饮榴斋”引出传奇家世

 

     武庆平先生号饮榴者,别署饮榴斋主。这个前无古人的斋号勾起了记者的好奇心。武先生解释,饮,饮水思源也;榴,石榴树,源自开封自家院子里的三棵石榴树。

     有三棵石榴树的院子,想来不会小。武先生说,这已经小太多了。追溯到清朝时,开封城里宋门以里、内环以东那一片,都是老武家的地盘。那时他们家族拥有庞大的枣园,以生产、经营枣花蜜为主要产业。现在开封市的枣园街,“枣园”二字最初的来源就是武家枣园。那个王朝没落时,武家的先人还是开封府的师爷,正经八百的书香门第。后来,朝代更替,都“泯然众人矣”。武庆平生长在已缩水还保留了三棵石榴树的院子里,从小跟着曾办义学的祖父武宪斌老先生习字,从开始的描红、临帖,背诗文,到后来用毛笔写字练字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再后来,二十三岁就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成为一名书法家。

     武庆平先生翻开一本书法集,给我们看他祖父的蝇头小楷,字里字外一种宁静谦和的气息。“这是爷爷年青时写的,他的字写得好!最令我吃惊的是,有一次我问爷爷,你的字咋能写这么好?”

武庆平先生卖了个关子,他说,令他这一生都无法忘记的是,爷爷居然说:我写得一般,你二爷爷(指他的胞弟武宪钰)比我写得好。在武庆平记忆里,二爷爷是“不务正业”的旧式世家子,一生吃喝玩乐,几乎没干过“正能量”的事儿,他也没见过二爷爷的墨迹。但爷爷的话给了他深刻的启示。“字写得好”似乎只是本分,只是应当,只是读书人的基本修为,对他们来说,无需什么头衔,也不会到处去秀。

“中国书法”四字的内涵和外延,因爷爷的点拨,在从小练字的石榴树下,大户人家武家的这个后生有了自己的认识,深深影响了他后来对艺道的追求。

   

炎黄二帝碑文丹书背后的故事

 

说到广为人知的炎黄二帝碑文书丹,还得从世界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拜祖纪念碑说起。

2003年,已经连续举办了十七届的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将在河南举办新一届大会,适逢新郑轩辕黄帝纪念馆告成,新郑市人民政府准备立碑纪念这一盛事。河南是书法大省,人才济济,碑文由谁来书写,成了一道难题。

当时各界对碑文书写的字风有共识:拜祖,不同于祭祖,不必过于凝重,既要端重,又要欢欣。因为这里将会迎来全球各地的华人,追思先祖功德,共叙兄弟情谊。书风要符合大的时代语境。

当时武庆平先生以外单位借调身份“帮忙”参与恳亲大会的筹备以及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酝酿(之前,大规模的持续的官方参与的祭拜黄帝的活动只有陕西黄陵每年清明节的黄帝公祭活动和重阳节的民祭活动,历朝历代都有皇帝或要员参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祭拜活动规格不断提升,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海内外华人华侨都曾去祭拜),以新郑乃黄帝出生地和建都地为主要缘起,申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权衡了多方推荐的多位艺术家的艺术特色,很偶然的机会,有人说,武老师的字很不错呀,符合书写碑文的立意精神。当时,距离恳亲大会的正式召开只有十天时间。

武庆平先生临急受命,碑文书写镌刻完毕,树立在既定的位置上,无论政府领导还是书画界人士,无不颔首赞许,都认为整个文、书、刻相得益彰,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祖源地迎接天下华夏儿女认祖归宗的情意和姿态。

2003年10月27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全国人大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曾宪梓,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郭东坡和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夏清成为拜祖纪念碑隆重揭幕。武庆平先生在现场,至今犹记那些参与拜祖的海外赤子,进到黄帝祠后,饱含真情地高声呐喊“祖宗!我回来了!”很多难掩苍老却慷慨激昂的声音都在喊“祖宗!我回来了!”

那直冲云霄、发自内心的呼唤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很多人眼含热泪,无论他们喝过世界上多少洋牛奶,穿过多少国际大牌的服装,他们血管里流淌的都是炎黄子孙的血液,在共同的祖先面前,他们的精神都有了归属。而身畔那些铭刻着各种歌颂祖宗功业、缅怀历史的楹联碑亭,都是精神家园的一部分。武先生也沉浸在作为一名龙的子孙的荣耀里,也为从小研习、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字而感怀,感恩这个殊荣砸中了自己。

及至2005年,矗立在新郑人民广场的炎黄二帝像基座整饰时,《炎黄二帝碑》的题写顺理成章还是邀请武先生书丹,每字高1.1米的“炎”“ 黄”“ 二”“ 帝”四字篆书,以及高1.1米,长7米的黄帝坐像基座隶书碑文,稳稳镌刻在于黄帝故里,迎接成千上万的人前去瞻仰、缅怀先祖时观摩。

 

“书法家首先得是文化人”

 

现在,武庆平先生身为河南省省直书法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美术馆馆长助理,除了馆里各种公务,每天坚持写字。除了以上提到的世界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拜祖纪念碑和炎黄二帝碑文的丹书,近几年新郑出土的战国车马坑遗址,新郑百善园,郑韩故城国家遗址公园里的巨石雕刻等等等等都来找他书写。“四体皆擅,书风宽穆雄强、俊健恣肆”的禀赋使得他的书艺越走越宽。

记者采访的那日,适逢五年前3.08亿元成交的书法瑰宝《平安帖》由中国嘉德管理层正式移交龙美术馆创办人、著名藏家刘益谦先生。记者问武先生,怎么看这一现象?这种天价对现在的书家是否有激励意义?

他说,这个价已经不能算天价了,纵观整个历史长河,那些为人类文化的传承做了大贡献的大文人,他们的作品,尽管这是个唐代双钩摹搨本,还是创造了这个神话。这一切都是合情合理的,因为他不可复制,我们今人所能做的,就是学习、研究和传承。

说到这里,他说,书法,不仅仅是把字写得好看。书法,法,法度、法则,它的背后一定是孕育这艺术的丰厚土壤,书法代言了书者的内心世界,绝不单纯像我老家开封某些人揶揄的那样“不就是拿毛笔在纸上画道道”嘛。

一边聊着,武先生铺纸,调墨,他壮硕的身躯在书案前灵活运步,毛笔像是手的一部分,随着手腕各种角度的变换,一个个汉字在宣纸上活了过来,我们在美术馆这间普通的办公室里,近距离、直观地见证了一幅书法作品的诞生。我们甚至发现了艺术的奥秘:写字的时候,他整个人非常放松,愉悦,或者说,他非常享受写字本身。

“书法家首先得是文化人”,这是武先生的原话,虽是老生常谈,却也注解了他的书法和他的艺术人生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