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 书法 作品
(平台服务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尺寸 | 50x117(cm) | 创作年代 | 不详 | ||
---|---|---|---|---|---|
作品分类 | 书法 | 字体 | 行 | 形制 | 立轴 |
材质 | 纸本 | ||||
作品标签 | |||||
适用空间 | 客厅 书房 办公室 |
作品介绍
释文:五年重到旧山村,树有交柯犊有孙。更感卞峰颜色好,晓云裁散便当门。偶然携稚看微波,临水春云一信多。纵使笔精如逸少,懒张书字换群鹅。
刘 墉(1719-1804)
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清代书画家、政治家。从政之余,长于书法和绘画,干嘉时期与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并称为四大家。嗜藏书,家中藏书既广且博,除经史子集四部之外,对于佛、道、类书、碑帖、字画、戏曲、小说、弹词、曲谱、平话之类无不收藏。收藏奇石、砚台、毛笔、古琴等,均称名一时。
作者介绍
刘 墉(1719-1804,或作1720-1805,从《辞海》)
字崇如,号石庵、穆庵、青原、香严、东武、溟华、日观峰道人。山东诸城人。
清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刘统勋(1699-1773)子。乾隆十六年辛未科(1751)二甲二名进士,由翰林院编修累官至太原知府,擢冀宁道,升陕西按察使、湖南巡抚,三迁至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嘉庆三年(1798)授体仁阁大学士,四年,加太子少保衔。卒,晋赠太子太保,谥“文清”,人称刘文清公,入祀贤良祠。
博通经史百家,书名满天下,政治文章皆为书名所掩。工书法,早学赵孟頫(1254-1322),得力于董其昌(1555-1636),中年学苏轼(1036-1101),晚年学颜真卿(709-785),而自称学钟繇(151-230)。又研习《淳化阁帖》中诸家书,重视临字,功力之深,可以乱真。尤长小楷,包世臣评曰:“近世小真书,以诸城为第一”。笔法外柔内刚,绵里裹铁。用墨厚重,貌腴骨劲,味厚藏神,别具面目,时称“浓墨宰相”,与喜用淡墨的王文治形成鲜明对比,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称。乾嘉之际,与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齐名,或与翁方纲、成亲王、铁保合称“清中期四大家”。
《清史稿》卷三百二有传,《辞海》有专条目介绍。
著有《石庵诗集》、《清爱堂帖》等传世。
作品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原则上不准出境”之文物。
本画廊其他作品
- 刘墉 书法 作品 馆藏 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