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买家服务热线:
400-601-8111
(平台服务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作品信息
作者信息
交易评论
本画廊其他作品
尺寸 | 68x136(cm) | 创作年代 | 不详 | ||
---|---|---|---|---|---|
作品分类 | 书法 | 字体 | 行 | 形制 | 立轴 |
材质 | 纸本 | ||||
作品标签 | |||||
适用空间 |
作者介绍
王垿(1857-1933),书法家。字爵生、觉生,号杏村、杏坊,晚号昌阳寄叟。山东莱阳人。光绪十五年(1889年)己丑科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后授检讨,詹事府、右春坊右赞善,因他在1894年大考翰詹时得第二名,一年后转左春坊左赞善,以后又升为右春坊中允、翰林院侍讲学士。1900年7月,八国联军进逼通州,其护驾西行。至西安,遂升国子监祭酒,1901年冬慈禧返京,清廷赏护行人员,王垿被赏戴花翎。1903年授河南学政,督学河南兼授翰林院学士,后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1907年又署法部右侍郎兼实录馆副总裁,为光绪写《实录》。辛亥革命后,1912年王垿欲回莱阳,因天津兵变,路途受阻,又闻莱阳也哗变,遂至青岛定居,因思念故里,遂将居所称为“寄庐”。
“有匾皆书垿,无腔不学谭。”这是上世纪初京城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垿”当然是指王垿,“谭”便是京剧大师谭鑫培。王垿不仅是官居二品的朝中大员、“山东京官领袖”,更是名动朝野的书法家。王垿的书法,和谭鑫培的唱腔一样,当时非常流行,受人追捧。京城的银号、钱庄、酒楼、茶馆、绸缎布店、洋广杂货,所挂的牌匾、对联多出自王垿之手,众商家对王垿的字可谓趋之若鹜:北京西单天源酱园有四幅条屏“天高地厚千年业,源远流长万载基,酱佐盐梅调鼎鼐,园临长安胜蓬莱”就是王垿写的,可惜被毁;老北京的绸缎庄瑞蚨祥、天津绸缎庄谦祥益的匾牌,也都出自王垿笔下。定居青岛后,求书者更多,所书匾额远胜于在京为官之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岛城商家有求书匾额者,王垿无不欣然应之,故青岛商号之牌匾多出自他的手笔。王垿在崂山的刻石众多,其中“明霞洞”和天后宫“有求必应”两块匾额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