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7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11年
- 展厅面积:500平米
- 地 区:山东-潍坊
聚焦画廊博览会:艺术博览会的社会价值
艺术博览会作为一种已被普遍接受的重要的艺术市场运作形式,已成为支撑当代文化艺术市场的重要市场形式。尤其是近年以来中国兴起的当代艺术博览会除了满足公众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外,还突出“生产性服务业”的性质,除通过品牌化经营为艺术品的交易提供专业平台外,本身的品牌效应所具备的文化知名度与经济号召力都成为产业本身的附加值,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培育创新能力,增强地区、国家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中国山东国际画廊艺术博览会在山东济南成功举办两届,如今,已经迅速成为山东艺术交流和艺术品交易的重要平台,除了带来了经济效益,也极大地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培育了美的价值和理念,是对社会公众的良好引导,并逐渐为了成为山东、济南的“城市名片”和文化符号,借助学术高度,开放的姿态,提炼和培育富有活力的城市精神,努力成为一个能够代表城市文化的展览品牌。
艺术博览会与新城市形象
发生于城市的博览会是一种典型的、重要的“城市事件”。展览活动所承载的功能突破了原来的贸易和经济范畴渗透到文化、政治、外交等诸多方面,在市场经济下其影响面及关联度使其成为涵盖资金、文化、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产业形态,对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作为一种典型“城市事件”的艺术博览会的个性特征,除了包含对艺术、艺术机构、艺术家的态度外,同时还包含了对本土文化性格的认知与认同,这与当地的文化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是一种以浓缩的方式凸显举办城市的文化性以及当地人们的审美习惯,并参与整座城市的气质形成,这也成为一座城市最为宝贵的无形财富。
济南历来就是一个文化大都会,市民对于艺术的爱好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如今对于艺术的热爱己经形成为重要城市性格。艺术氛围及政府部门对艺术产业的看重和支持是艺术博览会兴盛的重要原因。高品位与高质量的艺术品的集中展示对于整个城市乃至整个社会层面来说都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中国山东国际画廊艺术博览会对审美的引领与示范作用塑造了我们对城市的认知和新气质的建立。
城市关乎每一个个体、团体,人人都是城市形象的塑造者。当代艺术的发展需要热爱艺术的人参与其中。个性和特色是城市文化的魅力与生命力所在。参与艺术事业,团结热爱艺术与热衷文化发展的企业与个人,共同塑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形象。
艺术博览会与公众艺术教育
艺术博览会不同于拍卖,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场所平台,更为亲民,更多的人可以参与进来,他们以当下的社会与文化思潮为依托,能够在展会“展场”的场域中,寻找到某种艺术表达上的现场感与互动性。生产与建构的双向联动机制,正是以“公众”与“展场”的互动展开的,催生形态各异的艺术阐释方式与观念体貌。
公众展览与活动的开始,本身就蕴含了一种公众理想。艺术博览会所筹划并施行的各类艺术展览,正是通过展示形式及其观念的传布,使得“公众”与“展览”得以相见汇合。正如巫鸿在他的论文集中所表述的那样,希望可以通过新的更多的渠道把艺术引入公众社会,削弱禁锢艺术的传统势力,使艺术发挥其社会的潜能。展览的公众性正是以展示的内容为媒触,扩散至对艺术的各个环节的运作。
当社会上的美术公共教育、艺术教育、美术馆的公众教育系统没有完善的时候,艺术博览会实际上承担了一种短暂的公共教育的职能。依靠平台建立的资源,在对艺术品的欣赏以及参加各种艺术活动中,不断的提高社会群众的公众审美、艺术修养以及艺术涵养水平。很多人没有接触过艺术,也缺乏对好的艺术的概念,大型的艺术活动使更广泛的人参与进来,做一些对这个社会文明的推动和进步工作,有实际意义。
艺术博览会在艺术、社会、商业之间的权衡中形成有品质的艺术传播是一个核心问题。中国山东国际画廊艺术博览会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参观环境,不同门类的艺术,风格和题材的丰富容易吸引和激发观众的兴趣,在这里他们总能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作品。通过一些主题性的展览,公共的展览项目传达与自身相关的本土文化与文化理念,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受教育层次,展开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逐渐建立起一些欣赏甚或是鉴藏的观念。使对艺术有需求的人们走进艺术、接触艺术、喜爱艺术、收藏艺术,当这个格局形成的时候,就可以整合出山东的艺术面貌,服务或者培养他们的鉴藏观念和对艺术价值的定位,带领他们走进艺术市场。
网址链接:http://www.artshan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