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迪迪画廊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7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11年
  • 展厅面积:
    100平米
  • 地  区:
    上海-徐汇-其他
您所在的位置:迪迪画廊>画廊动态>正文

姜德溥的艺术三步曲(作者:祝君波)

2017-05-07 14:15:14      作者: 祝君波

姜德溥的艺术三步曲

最近想写些关于老艺术家文章,想到了好朋友姜德溥老先生,听讲现搬住到上海松江去生活,哪里非常适合他老生活和绘画与创作。

好久未见他作品,当又一次看了他的作品,又听了他讲的人生故事,不由得被他曲折的艺术人生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所感动。

确实,画家的成功既靠自身的努力和才气,也要靠社会给予的机会和条件,在我们的体制下更是如此。姜德溥毕业于国立艺专。这是中国顶级的美术学院,培育专业艺术家的摇篮。在校四年他学习绘画,受业于名家大师潘天寿、黄宾虹、林风眠等先生,深得绘画精髓。那时的教育,主修绘画必须中西兼学,所以姜德溥在西画和国画两个方面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950年入校,1954年毕业,照例以他这样的稀缺资源,这样的学校品牌,这样的渴望艺术和努力,早就应该显山露水名闻业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了。但说起来他退休以前的运气和机遇实在算不上好,有的人进画院,或进美术院校,或进美术出版社,总有那么一个专业岗位,有良好的绘画环境和条件。但姜德溥离校以后工作一直不稳定。先是被分配到北京建筑系统的中央设计院创作城市雕塑,眼看作品被领导选中,但工程下马一场空。辗转又受聘于哈尔滨艺术学院任教,有机会深入林海、公社、农家写生绘画。1963年饥荒年代,学院关闭又回到上海。“文革”十年下到工厂劳动,只能在劳动之余偷着画画。1976年应莫朴院长、朱金楼教授介绍去上海美院代课,眼看有机会把编制转到美院了,又节外生枝,失之交臂。他退休以前就是如此的颠沛,如此的曲折,虽胸有大志,痴迷艺术,却没有基本的条件从事绘画,施展才能。他告诉我,自己的绘画都是靠挤时间,靠自己的一腔热血支撑下来。不论是“文革”十年在工厂还是在其他单位,沉重的劳作之余真想休息,但还是逼迫自己拿起画笔坚持画画。1963年以后在上海生活,总算有幸向刘海粟、朱屺瞻朱、关良等前辈请教。那时这几位大师处境困难,很多人避之不及,姜老无所顾忌,频频上门看望,真情感动得到他们的鼓励和真传。特别是刘海粟先生对姜德溥的进步给予了充分肯定。从此,姜德溥信心倍添,技艺大增。

是金子总要发光。2011年姜德溥在刘海粟美术馆举办了“姜德溥从艺六十年画展”,引人注目。2015年10月又在母校中国美院举办“艺程返乡——姜德溥绘画作品展”,母校师生热切拥抱了这位命运多舛、执着不屈的老校友。上述两个展览集中展示了姜德溥一生油画、水墨、重彩的精品力作,显示了他融汇中西的艺术特色、强烈的中国元素和风采,受到业界和媒体的高度评价。近些年,姜德溥的名字频频见诸于报端、网站和电视,很多收藏家开始收藏他的作品,给了他一份迟到的安慰和祝福。看到这些,不得不佩服姜老百折不挠的毅力,不得不佩服他深厚的功力和绘画天赋。

一步曲:油画的成绩

姜德溥在艺专学习过西洋油画,五十年代在北京和东北工作,主要从事西画和雕塑的创作。这以后他曾将西画作为一个主攻的方向,在东北、湖北、江南等地都有过写生的经历和基础。他善于把前苏联的画风和西方现代的艺术结合起来,描绘中国的景物。他的作品,很多都以实景写生为基础,笔下的原野、农庄、山峦、房舍、人物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货,表现中国人的内在精神。他强调绘画要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真实,用笔粗犷,沉稳厚重,色彩丰富,构图饱满。他这个时期的作品存量不多,目前尚存手中的几十件十分珍贵。透过这些作品尽显姜德溥油画的风采。尤其是油画山水,他通过斑斓的色彩在画布上再造了一个光色境界,把印象派的绘画技术与山水画创作相融合,是写生亦非写生,是自然的描摹亦非描摹,如同中国古典山水精神,已超然于画外。如油画《黄山民居》、《黄山桃花溪》等,这些作品既是对自然风景的描述,也营构了山水光色的意象空间,写意而抒情,有明确的主观表现倾向,在艺术风格上与后期印象主义更接近。

他认为,“油画中国风”既是中国风,又离不开“世界风”、“现代风”。学术是交流的,既曰“风”那是年时不在流动的,互动的。有人评论,他的油画是中国现当代油画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独特篇章,他用自己的画笔为那个时代留下了独具特色的记忆。如《湖畔小树林》用色浓重,枝干苍劲,油画技法纯熟,整个画面透出斑斓和凝重的气息,令人过目不忘。《黄果树瀑布》近景大河奔流,中景瀑布飞泻,远景苍云翻滚,苍山如画,映衬着流水银光闪烁,形成了对比反衬,更显出作品气势磅礴。《荔枝湾》,油彩绚丽,树、舟、房和街道构图恰到好处,尽显南国热烈的情调。

二步曲:水墨的功力

“文革”的时候,姜先生转画传统国画。由于他当年也受过中国画的教育,黄宾虹和潘天寿对他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使他对中国画的技法和原理能加以理解和把握。诸如笔墨、线条、渲染,诸如情景交融的意境等,都能运用到这个时期的国画中,在手法上亦有新的发现:泼色、滴色、指画等,一旦探索打开思路如天马行空,但这内藏中国绘画之道、书画线条之道,仍隐约活跃在其中。姜老的水墨比较现代,他认为墨分五色,墨就是彩;在墨的基础上稍加一点颜色就可构成水墨最本质的东西,而要营造出水墨的朦胧感应该把传统和现代结合起来。他的水墨之所以有现代性,就在于他意识到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变,今人可以继承古人的精髓,但不可重复古人的作品。

在水墨创作方面,姜德溥把水与墨在宣纸上交融的渗透性和积渍性发挥到了极致,让人们欣赏到了宣纸极具表现力的晕染效果,同时,也凸显了姜德溥对中国画材料游刃有余的驾驭才能;在笔墨技术上,水与墨碰撞产生的抽象意趣,黑墨、留白、灰氲层次分明,有着如黑白摄影般的光感,再局部勾勒、皴点山、石、树木、房屋等景致,在具有现代表现的水墨张力中显现了古典文人画的诗意境界。所不同的是,姜德溥的水墨虽然也是黑山白水,但画面更为明亮,意境更为清朗。他一扫清人绘画程式化、老气横秋的风格,而代之以简练的笔墨,满构图的特点,清俊的效果。他这个时期的作品《黑色交响曲》是其最具震撼力的精品。它既有绘画的空间感,又有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感,极具气势。如《黑色交响曲·劈山》绘雷电交加、山崩地裂的瞬间,以黑为主,又计白当黑,气势壮阔,令人感同身受。《黑色交响曲·家山》则绘相对平静的山,如同作者家乡的怀抱,养育着山民和农人。画面动静结合,寄托无限的情感和想象。而《黑色交响曲·云山》则绘乌云翻滚、云遮雾绕之下山的如影如随,时隐时现。笔墨纵横,气壮山河。在这一组画里,可以看到他墨色渲染之中有很多勾勒、线条、内容,而不是那种清薄的水墨铺呈。所以他画中的用墨极为厚实耐看,苍劲有力。这是他水墨作品的高妙之处。

三步曲:重彩的高潮

走完了油画、水墨创作这两步,姜德溥思考最多的是如何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推出属于自己、属于中国的艺术,这就是宣纸重彩画的由来,也是他人生乐章的高潮。上世纪90年代起,姜德溥探索用国画的用笔之道,结合色彩、造型等西洋画法,创造出一种半抽象、现代与古典兼具的宣纸重彩画,在上海、杭州、香港、澳门以及新加坡、法国、日本等广为展出,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力。

他认为只有创新才能立足世界、要有中国文化的根才能立足世界。这也是创新的灵魂。他领悟到创立现代中国画的关键还是在于色彩,色彩不仅作为绘画要素是本能的,而且几乎是复兴的一种象征。长期以来,人们迷恋于“墨分五色”,曲解了“水墨为上”,把中国画引向了贫色,这是一种误导。

宣纸重彩画是姜德溥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充满了姜氏个性和符号性,是他对当代美术的重大创造和贡献,也是他区别于其他画家的地方。

概括起来,他的重彩画一是颜色上交替使用流淌的、半透明色和浓重的几乎未融解的色团,并以多层次拓印、反拓、指墨等手段的大胆交叉使用,进入“色彩表现”的新天地。二是中西结合。作品自由不羁,充溢着空间和生命的激动之波;但它们又是现代的,不失中国气派,具有民族文化的真髓。

   三是 “抽象”元素。从数十年传统功底中演化而来,把外在的规式和陈旧符号一概舍弃,唯留笔、墨、意、气、神。他用音乐感来处理画面,令作品富于韵律;继之又重点解决色彩问题。他彩墨画中的造型似有非有、似像非像,不像西方人走得那么远,就是观众也有感知到“形”,具有更强的概括性和视觉力量。

    四是他的彩墨创作更倾向于现代表现主义的风格。画面上流淌的色彩,或透明,或不透明,相互呼应而色韵斑斓;层层渍墨又层层泼彩,色不掩墨,墨不盖色,使画面彩墨肌理丰富多姿,达到了一种墨色交融的自由境界。

他的《幽谷图》运用抽象的笔法,以蓝、黑、红三色为基础营造出一种氛围,给观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画中中国画的技法和西画的色彩自然地融合,给人亦中亦西、非中非西的审美情趣。《梦中江南》用绚烂的色块、时隐时现的景物创造出梦幻般的江南美景。山、树、湖只存乎印象之中,亦真亦幻,奇妙无比。《山居图》是中国画的常规题材,但是在姜老的笔下已经赋予了全新的时代精神和绘画语言。他用苍劲的笔法,满构图的方法,五彩的用色,刻画出深山老林里面层林尽染中的农家,宁静中不失声响,空间中不缺诗意,做到了中西合璧,情景交融,非常符合今时,今人的审美情趣。他在传统的宣纸上画出了油画和重彩的效果,在当代画坛别具一格,也把他的人生三部曲推向了高潮,使他曲折的人生有了一段晚年的绝响。

                                                  祝君波

                                              2016年5月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