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10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13年
- 展厅面积:800平米
- 地 区:四川-成都-其他
李可染(1907-1989),中国现代中国画家。江苏徐州人,生于徐州,卒于北京,父亲是一位厨师。李可染自幼喜欢绘画,13岁时拜当地画家钱食为师,学画山水。后考入西湖艺术院研究班,学习油画并得到林风眠的指导与赏识,同年加入一八艺社,后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画讲师,后又受徐悲鸿邀请到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李可染的山水画,重视意象的凝聚。他强调山水画要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即从单纯到丰富,再由丰富归之于单纯。
李可染 《细雨漓江》
《细雨漓江》是一幅取材于江南风光的山水画杰作。在此画中,他把光引入画面,尤其善于表现山林晨曦的逆光效果,使作品具有一种朦胧迷茫、流光徘徊的特色。从总体上来看,李可染的山水画比明清的山水画更接近了对象的真实性,从某种意义上看减弱了意与形式趣味的独立性,这对于明清山水画愈益形式化、程式化倾向的一种突破和革新。李可染在40岁前兼习中国画和西画,有扎实的素描功底和造型能力。他的中国画,从“四王”入手,再转益多师;四十年代前期主要学石涛和八大山人,以写意人物为主,兼作泼墨山水和水牛。《牧归图》就是一幅表现牛与牧童的水墨画。李可染画牛的贡献在于:他创造了自己画牛的风格、方法和意义而不是对前人的重复。画幅用笔剽疾而沉顿浑厚,通幅有磅礴之气。以独到的观察,汇牧童之活泼、热爱生活之神情,写水牛安然自得,为人类尽心尽意的憨态。画家的人格气质、学养胸襟、审美追求和理想尽在笔底。《牧牛图》体现了李可染先生“笔能扛鼎”,确是写神妙手,放笔直取物象魂魄。画面体现了作者用笔抑扬顿挫、离披点画、浓淡交错。
李可染 《牧归图》
此幅《牧归图》中的牧童以细劲的中锋勾勒,淡染肉色;老牛用泼墨方法画,只以笔线勾勒出牛角。牛的朴厚与牧童的稚气、勾勒的轻灵与泼墨的浓重,形成有趣的对比。
石鲁(1919-1982),原名冯亚珩,四川省仁寿人。早年学习传统水墨,抗战时期赴延安,长期从事抗战和革命宣传,创作过许多木刻版画、年画,五十年代后重新操笔作中国画。他是一位肯于思考、富有才华、有许多方面文化修养且敢于创新的艺术家,他善于画人物、山水风景和花卉。他最早用水墨表现黄土高原雄浑质朴的景色。《南泥湾途中》是一幅具有历史性质的山水画。在二战期间,陕北抗日根据地被敌人封锁,经济困难,八路军第115师奉命到南泥湾开荒种地;画面中在山沟里行进的人,正是当年开荒的战士。在此画中,传统山水画的清幽、秀雅没有了,有的只是蛮荒的土石草木,和温雅秀丽的江南山水全然不同。如果说赵望云是“长安画派”的奠基人,石鲁就是“长安画派”的主将,他描绘西北风光的作品赢得了美术界的广泛好评,被认为“开拓了风景画的道路”,是对中国画革新的一次大突破。
石鲁 《南泥湾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