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箭厂空间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7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北京
您所在的位置:箭厂空间>画廊动态>正文

四人谈:关注在中国土壤里成长的年轻艺术家

2011-04-15 11:37:19          

        王静:近两年整个国际艺术领域,普遍提高了关注年轻艺术家的热度,这种热度一定程度上是阶段性的趣味带动的,整个系统的各个环节给具有新能量的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这是这个事情机遇的一面,机遇的背面,是很多空间在选择艺术家时的趣味比较接近,当然可以理解,艺术家资源就那么多,对于艺术空间的经营者来说,在与数量不多的优秀艺术家的合作过程中,找到自己的方向,这需要坚定的目标和足够的智慧,你们怎么选择年轻的艺术家进行合作?

  孙宁:一个时代的好艺术家就那么多,所以当画廊偏多的时候,就自然会出现重复和竞争的现象。我觉得年轻艺术家需要更多被关注的机会,比如在泰康那儿做了个有意思的项目之后,其他的画廊或空间可能也开始关注,邀请艺术家到自己空间做展览。其实不同空间或画廊对艺术家的关注角度不一样,所以对艺术家提出来的挑战或者条件也不一样,对艺术家来说这样会比较有意思,他能参与不同的项目并且做出不同的作品。

  唐昕:我觉得不是某一家选择了一个艺术家,其他人就不能再做。每个空间有不同的特点,这对艺术家也是一种挑战,他会激发出不同的想法或者项目。像我们做“51平方”这个项目,我们设定了空间面积和有限的材料费,这是对项目的两个限制条件。我们想通过这个项目挑选我们认为有创造力的年轻人。选人是我们的一个主要目的,并不要求参展的作品十全十美,毫无漏洞。因为那只是艺术家阶段性的临时状态,这个状态会变化。我们通过这个项目把优秀的年轻艺术家纳入到我们的视野中,成为我们未来跟踪研究的目标。

  同时艺术家从他的职业生涯开始到成熟,是一个个人体系的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初,一种不清晰的东西引导他在做,他需要几年的时间让自己这种没有方向的模糊状态变得好像有一个方向,然后又没有方向,可能他还会不断改变方向,这是一个充满肯定和否定的过程。因此我们在确定和某一个艺术家合作的时候,他必须对艺术有了一些理解并且形成了自己的态度。

  我们把艺术家的成长跟空间的成长看作是同步的,我们给艺术家一个机会,艺术家在我们面前呈现属于他当下进行时的一种状态,做这样的项目对双方都是机会。

  姚嘉善:我们箭厂空间其实并没有特别关注年轻艺术家,我们更多想知道艺术家对我们空间有什么特别的想法或意见。我们的展览方式也非常灵活随便,没有宣传推广,也不做开幕,艺术家在我们空间做项目,希望完全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创作,能够达到另外一种可能性。我们的展览时间都相对长一点,大概一个半月左右。我们开玩笑说最小的空间最长的展览。在没有资金的前提下,坚持做了两年多,我觉得最重要是给艺术家展示他们创作状态的一个机会,最后看他能不能对周围产生影响,它可能有很多不确定性,但是我们还需要做下去。

泰康空间51平方 8# 辛云鹏展览现场

  王静:预先规定好条件,比如51平方的空间和具体的创作资金,这本身是对艺术家创造力的发掘。此外,你们在选择合作艺术家的时候,你们看重的是这些青年艺术家身上表现出来的不可预知的潜力,对敏锐事物的把握能力。除此之外,你们还看重艺术家的哪些特质?

  唐昕:我们希望这个项目做完之后,会有十几、二十个不同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人进入我们的视线。实际上我们是在一边做一边看,这一拨人整体上关心的是什么问题,比如社会的、个人生活、创作方法以及对东西方的理念,各方面都会触及到。我们关注的是选的这些人关注的某一点是否达到了一定深度,创作潜力如何决定了这个艺术家是不是有未来。但我们完全不要求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有多么完美,不能有漏洞,这是不可能的。他创作潜力和能量到底有多大,这个能量能支持他未来走多远?这是我们重视的。

  孙宁:我们在做判断之前首先要跟艺术家聊很多东西,他们怎么理解艺术本身和对艺术的敏感性。有些艺术家可能很“聪明”,但我们会考察这是不是只是他们偶尔显示出的灵光的东西。只有放到大背景下观察,你才能知道他是只有些小聪明还是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也就是说要考察他们对艺术的思考深度。我们也不要求他现在出来什么作品,有时候艺术家需要时间去沉淀和观察,他们年轻的时候需要在不同的空间做很多项目和展览,然后你才能看到他的语言慢慢完善,把自己的想法一点点呈现出来,我们觉得比较重要的是一个艺术家是否能够持续地走下去。

 

  王静:画廊或者说非营利的空间,本身就营造出了一种不同的生态状态,可能这也会影响年轻艺术家的一些价值观的形成。青年艺术家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存在持怎样的价值观,这将决定未来艺术生态的方向。

  唐昕:我觉得年轻艺术家对于商业和学术看得比较清楚。知道哪方面都不可缺少,只是要学习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做。所以现在非营利和商业空间同时跟艺术家的合作已经不是问题了,各自的合作角度不一样,我们能够给他们提供的是一个做实验性作品的平台。

  孙宁:我们介于画廊和非营利空间之间。我们空间多而且灵活,有时可以是一个项目展览,有时就希望一个展览相对来说比较完整,而不是纯粹的项目展览。像泰康的“51平方”可能就是一件作品或一个项目。我们通常是几件作品在一起,它的内容更加丰富,而且方向性更明确。

  当然年轻艺术家对我们的期待也会很多,因为我们是作为一个画廊空间存在,所以我们要做充分的学术和市场推广,不断把好的作品推给藏家,去参加顶级的博览会,这是画廊的压力。但是我们通常要求艺术家不要先考虑市场,先考虑的还是他在学术上面要达到的一个高度,个展不能随便有一堆作品就拿过来展出,我们通常也不会做阶段性的总结展。个展是要给艺术家一个课题和目的,他必须通过个展拔高,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否则展览就失效。所以你会看到有时候,我们自己代理的艺术家不会频繁地做展览,我们试图让每次个展对他都是新挑战。

  王静:从艺术发展的整体来看,近几年对年轻艺术家的关注度非常高,画廊、机构,还有一些自由策展的一些展览,还包括收藏家现在可能都想要拿出专门的有资金来收藏一批年轻艺术家的东西。你觉得这个状态跟什么有关?

泰康空间51平方 9#裴丽展览现场

  唐昕:其实2004年之前和之后是中国艺术市场的一个分水岭,在2004年以前国内藏家没有把艺术品当作纯粹的金融投资方式。以后这几年,买艺术品几乎跟买股票、房子没有区别了。到现在这个阶段,很多藏家突然开始关心年轻艺术家,我觉得还是与他们把艺术当作一个投资工具的心态有关系,要买一个潜力股。经过前几年的投资热炒之后很多艺术家作品价格太贵了,年轻人的还便宜,他们想在这些人没有开始被炒前先买些作品,低买高出嘛。他们选择绘画比较多一些。而像我们项目里的这些艺术家,都是使用综合材料的、实验性强些的,就像孙宁说的,可能三年卖不出一个东西。

  另外,说到关注“年轻”。90年代我当时还是独立策展人,当代艺术界全是年轻人,年轻人关注年轻人,所以那个时候“年轻”不会被当做一个问题显现出来。现在那时的很多年轻人变成了“老一代”,一拨一拨新人成了一拨拨年轻人。我们从90年代关注同代人就是当时的年轻人到现在,关注年轻人已经是习惯的一部分了,不是什么新的突然出现的行为。

  王静:非营利机构做这些项目大体是出于发现艺术创作的新生力量的目的去推动的,这个过程中,机构本身付出了大量的努力,比如拿出专门的空间做类似“51平方”这样的项目,可能商业上不会很快见效,作为运营者,这些项目对于机构的未来发展意味着什么?

  唐昕:就像刚才说的,我们其实一直关注年轻艺术家,只不过是前两年有大空间并能提供高额材料费的画廊特多,我们相对条件有限,一直在做也没人注意。近来那种很热闹的状况一下凉下来了,我们好像被大家才突然看见。其实我们还是像原来那样做事情,只不过项目的方式跟之前有一点调整。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关注两条线,一条是已经发生过的,或者说成熟艺术家已经完成的东西,另一个方向就是代表未来的年轻艺术家。虽然延续的方式不一样,但始终在延续这两条线。我们要为公司(泰康人寿)建立收藏必须研究过去和未来。跟年轻艺术家的合作与讨论过程实际也是对年轻艺术家的深入了解,跟踪和伴随新艺术成长的过程,这是泰康顶层空间长期要做的事情。

  姚嘉善:现在全世界的收藏家和策展人都很努力想“发现”年轻艺术家,但是这种说法非常有限,比如有些外来的策展人以为“发现”了一位中国的年轻艺术家,但实际他已经在当地非常出名了。“年轻艺术家”这个概念本身也是为了方便划分,把艺术家分别放在不同的盒子里。

  王静:这里提出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前边几位也谈到了这一点,关注年轻艺术家,本质上希望发现的是对艺术语言的新突破,不一定是具体到某一年龄段的艺术家,有时候更看重的是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艺术语言具有突破以往经验的新面貌。

  孙宁:的确,发展到今天,我觉得“年轻”这个概念应该确实扩大,不是说岁数年轻就是年轻,而确实是说从创作角度和思想上的新锐。这个词儿变成了一个比较方便的说话方式。这是整个社会的一个问题和现象。拿我们各自的空间来说,恰恰还真就不是说我们去寻找年轻艺术家,而是在一直坚持自己之前做的方向。

  王静:有一些关于青年艺术家发展成功的案例,比如英国YBA青年艺术家群体,他们在一段时间之内切中了英国的社会状态,并且奠定了他们整个创作的学术基础,由此也带来了商业上的成功,这种案例是否有借鉴性?

  孙宁:YBA只是一个特例,英国那段时间特殊的政治和社会背景,包括有萨奇的出现,才会出现YBA。他们只是在做自己,不过正好在那个特定时机有一个共性,他们创作上并不是群体式的。但是每个国家或者地区,甚至每个艺术家都有特殊的成长环境。那块土壤长出了那么一个东西,咱们这块土壤能长什么,还不知道。现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实验田,没有一个地方已经有一个轰轰烈烈的运动。包括机构的发展也是,现在都在做自己,但是可能在同一时间段有一个共性,大家关注的事情都差不多,这就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东西。

  王静:在经营年轻艺术家时,对于画廊来说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譬如,因为种种原因造成的合作得不稳定性,当把一些艺术家的潜力挖掘出来之后,可能这个艺术家与画廊的合作也就走到了终点,这虽然有些尴尬,却是现实存在的,但对画廊来说可能是一种伤害。

泰康空间51平方:12# 马秋莎现场

  唐昕:在成熟的市场中,画廊业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会形成不同层次的定位,培养起自己的客户群,这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机制下的一种画廊的分工和市场的分工。当艺术家的作品被市场接受后经过一段时间被继续看好,作品价格一定会发生变化,而价格提升到更高的一个价格区间后,可能不再适应以前画廊的客户购买能力,就只能换画廊了。

  孙宁:我们都是在做一些非确定性的事情。如果我们培养的艺术家跑掉,肯定会受一定的伤害,但是想一想只要对艺术家发展有好处,那我们也可以理解。我们的前提是把自身做好,让走掉的艺术家会后悔,然后再回来。因为你如果自身没做好的话,肯定他会走掉,这是必然的。画廊也不是固定的,我们也在成长。我们相信这一点,把空间做成一块吸铁石,吸你能吸到的东西就可以了,不要做勉强的事,我相信我们销售的东西都是好东西,那就行了,当然我非常希望藏家们能够眼力提高,慧眼识到宝。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