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北京当代美术馆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0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北京
您所在的位置:北京当代美术馆>画廊动态>正文

姜健访谈

2011-04-15 11:03:42          

  顾铮(以下顾):你在1993年于北京当代美术馆举办了你的个展《场景》,这是你从事摄影后的第一个个展吧?
  姜健(以下姜):是的。在这之前我做过十年的音乐工作,我是在1980年调入河南省歌舞团并担任过乐队首席中提琴。1984年改行从事专业摄影。
  顾:我在想,你的音乐工作的经历也许会对你的摄影产生某种影响。
  姜:其实,所有的艺术在根本上是相通的。这些年来对音乐的理解与把握使我对影像有更深刻的认知与体会。
  顾:你最近的摄影作品集的主题如你的书名所示,叫“主人”,从当初无人的“场景”到这次专以人物肖像为主题的“主人”,这里有一个明显的转变。你是否可以谈谈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姜:其实《场景》和《主人》只是用两种不同的摄影语言方式讲述的同一个关于农民的事情。我是在城市长大的,可以说是个城市人。但我在16岁时随父母下放到辽宁的一个小山村,在那里地地道道过了两年农民的生活。到河南后,我又有机会到农村去工作。当我一接触到河南农村的山山水水和农村的生活场景时立刻就唤起了我青少年时代对农村生活刻骨铭心的记忆。我当时就试图以摄影的方式来记录那些触动我心灵的场景与事物,做一种纯粹属于个人内心的影像追忆。而“主人”则是这一主题的深化和延伸。这些“主人”的影像当然也体现出我个人的摄影观念。
  顾:从河南农村寻找可以印证你自己的青少年时代的记忆与事物?
  姜:《场景》可以说是我的乡村情节的一种内心抒发与独白。但是,拍着拍着,我渐渐地悟到这里有一个语言表诉的问题。于是开始寻找一种比较统一而内在的影像表达方式。
  顾:这就是说你是在拍摄过程中才找到了一种比较统一的表达方式。
  姜:是的。就像你曾经说过的,是一种“凝视”吧。“凝视”可以说是我的《场景》的语言表达方式。顺便说一句,我这次看上海的一些摄影家的作品时,有一种“涉猎”的感觉。这是一种与《场景》的“凝视”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观看都市和观看乡村会有不同的心境,自然也会有不同的观看方式。
  顾:好像是从都市的表面擦过的痕迹。
  姜:《场景》面世以后,在国内有些影响。大家觉得我的这种观看很有特点。许多人觉得这种温馨的调子很感人。93年之后,我在拍摄《场景》的过程中开始把视点转移到农家的主人身上,并使用了120相机和彩色反转片。
  顾:与上一次的《场景》相反,这次你好像是先有了明确的观念然后才着手去拍摄的。
  姜:是这样。《场景》从某中意义上说是在记录个人的乡村情节过程中也印证了河南农民的真实生存状态。而《主人》却是我对中国农村现实的一种有意识的记录尝试。我一直认为,农业是社会的基础,而农民则是维系这基础的根基。他们的生存状况直接影响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而作为这种特定个人的关注方式就是以我的影像语言来说话,从而建立自己的影像观念。从手法来说,我在《场景》中是努力要通过镜头去寻找一种农民生存环境的内在秩序。而在主人系列中,我希望尽可能通过一种直面交流的方式真实记录他们的精神本质和生存状态。
  顾:你拍摄主人系列使用120相机,这种相机的使用方式有别于135相机,这也从技术层面上决定了你不能像用135相机那样对待你的对像。
  姜:中画幅相机的操作方式决定了我的拍摄方式是一种交流的过程。我通过操作相机与拍摄和我的拍摄对象共有一种现场气氛。这种现场气氛有助于让他们尽可能地展现自己。
  顾:你的这种从正面拍摄的方法是否让人觉得过于刻意?
  姜:我要的就是一种照相的感觉。我这里所说的“照相”与照相馆里的照相不是一回事。因为照相馆的第一要求是唯美,它必须把人拍漂亮,这是商业目的。因此,说的更坦率些的话,那是一种虚假。而我希望通过农民在他们中少有的“照相”这么一种经历来表现他们的精神和生活状况。当然,他们会很“整洁”地站在照相机面前,他们从来就觉得照相时应该这么“整洁”。照相就应该这样,这不是面对镜头弄虚作假。这是他们对“照相”的真实态度。
  顾:其实他们对“照相”这一事件所表现出来的反应也提示了摄影与他们的关系,摄影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
  姜:我只是在用环境肖像的方式记录社会变革中的某个局部。当然,这里面还是有一个关于人物肖像的美感问题。比如画面中人物和环境的构成关系及色彩关系,人物的表情等等。但通常意义上的美肯定不是我的首要考虑。主人系列的宗旨是真实。《场景》的影像可以提供一种想象空间,而在拍摄主人系列时,则尽可能地具体,不容想象的空间存在。
  顾:包括他们的周围环境里的所有细节,都在提供一个有关他们的文化、历史与现实生活的具体说明。
  姜:是的,我在使用所有尽可能的光线、色彩、构成及细节刻画,尽可能多的体现农民家中的生活信息含量。
  顾:你的《场景》拍摄了八年,而主人系列也已经拍摄了将近八年。是不是有必要花费这么长的时间?
  姜:这个题材需要时间的验证与对比。我并没有给自己规定具体的时间表。我要生存,因此在这些年里我还得应付一些其它自身生存问题。我只能一步一步地来。这个题材我会长时间拍下去。。。。。。。。。。。。。。。。。。。。。。。。。。。。。。。。。。。            顾:有时候长时间地关注一个题材时,也会将与这个题材有关的空间与时间的变化反映进去。认真面对社会是很重要的。
  姜:对,在一个时间段里会有一种与变化同步的动态感觉。尽管农村的变化不如城市那么显著,但也毕竟是处在一个时代大变革中。我认为认真不在于表面的态度。认真应该体现在摄影家如何明白自己在干什么和应该怎么干。
  顾:请你再具体点谈谈你的主人系列的工作方式。
  姜:早期是利用工作之便。当时为中国十大文艺集成拍摄,为此经常到农村去。那时候拍摄的就是我接触到的各种农村人物。后来这个项目结束后,我仍然将我的拍摄计划继续了下去。一些朋友同事们的家在农村,他们回乡时,我就跟他们一起回去,拍摄他们的亲戚朋友。到农家作客,和主人聊天,给他们照相,这就是我的工作方式。
  顾:你在拍摄时是不是给他们讲清楚你的拍摄的具体目的?
  姜:不一定。不过我拍摄以后会给他们寄照片去。而对有文化的年轻人我会讲我的拍摄目的,他们都很理解,并希望能看到印有他们自己照片的书。
  顾:你怎么处理景别、道具、服饰的选择?你是否意识到这种选择中会有你的主观成份在内?
  姜:我的首要原则是不刻意布置场景,真实反映河南农民的生存状态。我要求的是真实和丰富的生活信息。尽管这种真实会有我的主观成分标准在内。比如,农民如果在拍摄时要换他们喜欢的衣服,我不会反对。我尊重他们在这时表现出来的任何习惯。我的着眼点是构成农村社会的基本结构,家庭。在农村,家庭生活中凝聚了最为丰富的社会、经济、文化信息。家庭文化是农村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文化形态。我希望尽可能地真实记录他们的风俗习惯及生存现状。农民的审美和习惯受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和传统多方面条件的制约。我们用“城里人”的眼光看到农家所谓的“杂乱”正是农民自身生活的“秩序”,是他们生存状态的真实反映。在我们眼中,这些所谓“不土不洋”“不伦不类”的场景,正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发展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农民的生存现状和生活习惯都应该得到尊重。我只是通过摄影提供了一个农村生活的精神原形。从本质上来说,农民还是在自己表现自己。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