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另辟蹊径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10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北京
您所在的位置:另辟蹊径>画廊动态>正文

当红色记忆被唤醒——05秋拍红色题材持续升温

2011-04-15 10:28:35          

  所谓“红色经典”是我们惯常的说法。学术界新近提出“****时代的美术”这一概念,涵盖了“延安美术”、“新中国十七年美术”、“文革美术”等不同时期的主题性创作。这一时期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给人留下强烈、鲜明的印象。但目前对于其外延和内涵学界尚无一个严格的定论。一般理解,与革命、军事、政治有关的艺术创作都可以包容其中。文革作品和军旅作品都是红色题材中比较突出的主题,尽管对这二者的定义还有些模糊,但总有一个概念性的理解和界定。   2005年秋拍作品中影响最大的,是嘉德上拍的《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成交价达到了1012万元,比上一个占据榜首位置10年之久《毛主席去安源》550万元的成交价格足足高出了一倍。随着红色题材、红色经典作品成交率、成交价格的不断升高,某些业内人士已经奈不住性子,喊出:“红色经典的春天来了!”   星星之火 已经燎原   1995年10月嘉德秋拍上,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生刘春华等集体创作的著名油画《毛主席去安源》以550万元拍出,创造了当时“红色题材”的最高记录。10年以后,依旧是在嘉德秋拍上,陈衍宁《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以1012万元的价格成交,刷新了记录,10年的时间,两次的天价成交,“红色题材”终于历练成为“红色经典”。回顾这10年走过的红色道路,我们不难发现,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早在1997年的嘉德秋季拍卖会上,“红色题材”市场价值得到再度体现。钱松岩创作《延安颂》拍出了41.8万元,陆俨少《农业学大寨》、倪震等人创作《毛主席是世界人民心中的红太阳》各以24.2万元的成交。   但是,由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的金融危机,中国油画市场的刚刚启动,再加上中国书画成交价格的节节攀升,“红色作品”没能引起广泛关注,几年中,大量的“红色题材”作品或流标,或价位太过偏低。   2005年,恰逢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红色收藏”热蓬勃兴起,各种红色题材集藏展纷至沓来,“红色”一跃成为收藏界的流行色调。有专家预计,红色收藏将迎来一个新的高峰。国内买方市场的青睐,势必使“红色题材”作品受到卖方的关注。整整一年,各大拍卖公司的拍卖会上都出现了大量具有影响力的“红色题材”作品,一些媒体已经将红色题材作品价格的高涨称为“活跃在2005年拍卖场上的三架马车之一”。   05嘉德春拍,广东军旅画家、汕头画院名誉院长赵淑钦的两幅红色题材的作品《向井冈山进军》(合作)和《我们都是神枪手》以286万元和77万元成交;林岗、庞寿在1977年创作的反映周恩来东渡日本的《东渡》以67.1万元成交;沈尧伊的油画《血与心》,以627万元的价格创下了中国当代油画成交的最高记录,超过了《毛主席去安源》,然而这一记录仅仅保持了半年,就被陈衍宁的《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以1012万元的价格再度刷新。   北京华辰的05秋拍更是将红色经典作为专场。梁照堂、李醒韬的《笑谈纸老虎——****和安娜·路易斯·斯特朗》88万元成交;项而躬、招炽挺《明灯》82.5万元成交;邓绍义《我们见到了毛主席》82.5万元成交;《毛主席视察农机馆》更是以330万元的价格成交;陈忠志的巨幅国画《黄河儿女》曾入选小学语文教科书,此次以418万元的成交价摘得本场油画成交桂冠。   荣宝05秋拍也设置了油画专场,其中就有杜键、高亚光、苏高礼合作的“红色题材”布面油画《伟人归来》,这幅作品一直保存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直到近年才重回艺术家手中,成交价为253万元。   猎奇心理 还是拍卖潮流   面对这场席卷全国的“满山红”,作为专家却提出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红色题材’眼下的确比较热,但主要是出于类似猎奇的心理,只是一个表面现象,一两年后此种过分关注就会降下来,收藏者将会回归到一个正常的心态”。另一种则认为:“‘文革’画涵盖面比较广,内容比较丰富,早已成为那个特殊时代的缩影。再加上其数量比较少,艺术表现手法独特,市场价值日益看涨当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那么是什么让收藏者产生了这样一种类似猎奇的心理呢?经过分析,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条:   一、物以稀为贵。   “革命历史题材”和“文革”时期的美术作品中的精品,大都收藏在国家的各类博物馆,散落在民间的很少,而现在不少当年的精品已经回归到作者手中,有机会走上市场,走上交易的舞台。能够拥有一幅馆藏级作品,原少年时代参观博物馆时的一个梦成为不少买家、收藏家竞相举牌的原因。比如陈忠志的巨幅国画力作《黄河儿女》曾经发表无数,并入选小学语文教科书,声名之广,妇孺皆知,418万元的成交价或许只是一个开始;而《伟人归来》更引起了众多藏家的关注,作于1976年的《伟人归来》。是当时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的三个年轻人杜键、高亚光、苏高礼创作的,希望借“伟人归来”这一主题,寄托对国家命运的关心。这幅作品后来参加了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举办的纪念****逝世一周年画展,并被多家出版社印制成单页广为发行,在当年颇具影响。展览结束后,一直保存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直到近年才重回艺术家手中。这幅红遍大江南北的作品最后的成交价253万元,但笔者认为还未达到画作应有的价值。   二、怀旧心理。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评价道:“从今天的角度看这些作品,内容和形式深深地刻着时代的印记,表现手法模式化,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它们能唤起我们对‘文革’的记忆。这段历史不应该被忘记,对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们和对它非常陌生的青年人,都有引起我们‘记忆’的作用。所以,这些作品的历史价值不言而喻,它是那个狂热时代人们的狂热感情的艺术见证,从题材内容上看是如此,艺术表现语言上看也是如此。” 作为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文革美术”有其产生的特殊背景,也有着对“文革”后中国美术创作的特定影响。在中国书画收藏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文革美术”有着特别的感情和别样的情怀。相当多的长在红旗下或生在红旗下的人,今天有财力和空间收藏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历史记忆。他们并不非怀念那个时代,而是要珍藏自己的历史。   三、独特的艺术特色。   那个时期的美术家们找到了与那个时代最适当的,也是最好的艺术表达方式,创作出属于那个时代的主旋律。“革命历史题材”和“文革”时期的美术作品,大多表现中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重大的事件、伟大领袖的光辉形象、工农兵的典型代表和烈士的英雄事迹等,它以独特的视觉反映了当时社会历史的面貌,是社会历史和政治变迁的写照和图像化的史书。这些作品倾注了创作者最真诚的情感,在创作过程中,每一位艺术家精益求精,有的几年成一画,超脱了名与利的羁绊,从而获得了它应有的生命力。   四、国际环境的影响。   近几年,外国,特别是欧美国家的收藏家们,对中国的近现代绘画,尤其表现在对“革命历史题材”和“文革”时期的作品的浓厚兴趣,他们不惜重金,四处搜罗。“为什么外国人特别重视中国的红色经典艺术作品呢?他们认为这种艺术作品极具时代特色,艺术家的创作激情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这样的经典油画作品只能产生于那样的历史年代,正是因为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它的受关注程度。”   但是,任何一种猎奇心理都是市场需要捕捉的热点,有需求,才会产生效益。目前国内艺术品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已经是不可辩驳的事实,“红色题材”作品水涨船高可谓天时;名家作品由于炒作频繁,很多已升至瓶颈价格,人们不得不另辟蹊径,寻找新的热点,“红色题材”因此倍受关注算是地利;另随着国内收藏投资群体的扩大和整体水平的提高,收藏者开始理性收藏,选择主题性收藏,这种意识标志着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开始向成熟,“红色题材”又套上了人和。   更何况,“在引领投资潮流的同时,把承载历史事件及历史意义的作品集结起来,使拍卖会俨然成为一场中国近代历史展。人们在关注投资利益的同时,将历史内涵也作为了自己不容忽略的焦点。”这种豪言的发布,使得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红色收藏”,想不成为一种拍卖潮流,都很难。   油画,红色经典的先锋   其实油画作品并不能代表红色题材的全部,红色收藏范围极为广泛,除了油画外,还包括价值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的像章、宣传画、文件、书刊、报纸、照片、证卡、布票、粮票,以及相关的史料、事物等。   其中,业内人士认为,红色出版物、连环画、年画、邮品、钱币、火花等“红色题材”的艺术品现存世量都不多,且目前尚在低价位上,对于收藏者来说是一只“潜力股”。可以看出,油画作品价格的高升,实际上是为其他类别红色题材的艺术品做了先锋。   红色文献,1921年~1949年以前的红色文献,上世纪20年代,恽代英主编的《中国青年》创刊号和多期合订本,收藏家出价4600元;品相好的毛主席金头像版《井冈山的斗争》可卖到5000元,1971年9月出的《纪念中国共产党50年》也可卖到4000元。在红色出版物中,****的早期著作价格看涨。民国时期刊登过****著作的报刊杂志,不少价格都已达数千元。另外,一些革命作家的著作初版本也极具升值空间;   稀有像章,比如****大小诗词的像章,在1996年大概就是三、四千元钱,不超过五千元钱,现在二、三万都很难买到;   文革瓷,“文革”期间由江西景德镇生产的各种瓷器,一些精品已经达到了20~30万元;一位摊主透露2000年,一件品相好的文革瓷价格还在百十元左右,如今却非上万元不卖了;   宣传画、年画,建国初期只值几毛钱,前两年是二、三百元,现在一张同类型的画就需要几千元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