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您所在的位置:台灣四維藝廊>作品>作品详细
清代 黄帝内經 素問靈樞合編 善成堂太醫院藏 十七册-台湾四維艺廊

清代 黄帝内經 素問靈樞合編 善成堂太醫院藏 十七册-台湾四維艺廊

  • 编  号:409309
  • 销售状态:在线交易  
  • 库  存: 1
  • 售  价:¥16800
买家服务热线:
清代 黄帝内經 素問靈樞合編 善成堂太醫院藏 十七册-台湾四維艺廊
台灣四維藝廊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7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12年
  • 展厅面积:
    140平米
  • 地  区:
    台湾-台湾地区
作品信息 交易评论 本画廊其他作品
创作年代 不详
作品分类 其他
作品标签
适用空间

作品介绍

 [品 名]: *清代黄帝内經*素問靈樞合編 

       善成堂太醫院藏 共十七册

[尺 寸]: 22.8*15.4cm 善成堂

[商品簡介]:

《黃帝內經》是現存最早中醫理論著作,對後世中醫學理論的奠定有深遠的影響。

黃帝內經整理先人積累的豐富的醫療經驗,升華為理性認識,形成系統的醫學理論,並且進一步駕御醫療實踐,建立了中醫學臨床規範,成為中國傳統科學中探討生命規律及其醫學應用的系統學問。

它為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建立打好了結構框架,奠定了中醫學發展的基礎,所以中醫亦稱為「岐黃之術」。《黃帝內經》提到:「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這已經是預防醫學的理想。

 

黃帝內經影響了其後的中醫經典。如,東漢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唐朝孫思邈的《千金要方》等。

《黃帝內經》共十八卷,《素問》、《靈樞》各有九卷、八十一篇。內容包括攝生、陰陽、臟象、經絡和論治之道。其成書年代一向有爭議,大約是戰國至秦漢的作品。成書時間一般有三種流傳說法:

 

    ); color: rgb(37, 37, 37); font-family: sans-serif; line-height: 22.3999996185303px;">
  • 一、《黃帝內經》是「三墳之書」其中之一,有人認為是黃帝所寫,但黃帝年代各方面幾乎沒有任何留下資料說明當時的醫學背景,可信度非常低;
  • 二、認為它是春秋戰國時候的著作,北宋程顥[2]司馬光都持這種立場。
      );">
    • 因一百六十二篇文章裡,從文字、語言、用詞、以及所涉及到的社會背景等角度,都不乏春秋戰國的背景。因春秋戰國長達數百年之久,確實可能包含多種觀點、不同習慣的內容。
  • 三、認為《黃帝內經》非一時一人之作,成書時間約在西漢。
  • 《黃帝內經》各篇文章的時間差距,從文字、反映的社會背景、語言特點、音韻學特點來考據,前後時間可能相差幾百年之久。

清太医院 初设在北京正阳门内东江米巷,今东交民巷西口路北附近。

太医院大门悬挂“太医院”匾。大门前左为“土地祠”,右为“听差处”。

太医院有大堂五间,悬挂康熙帝御赐名医黄运的诗文:“神圣岂能再,调方最近情。存诚慎药性,仁术尽平生。”医生讲求“诚慎仁术”四字。大堂左侧南厅,是御医办公厅堂,右侧为北厅。后为先医庙,供奉伏羲、神农、黄帝的塑像,有康熙帝御书“永济群生”匾。先医庙里有铜人像,庙外有药王庙,庙连接大堂的是二堂、三堂。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辛丑条约》后,东交民巷被划为外国驻华使领馆区。翌年,太医院迁到新建衙署,在今地安门东大街113号院,大堂东西3间,进深3间,现基本保存。东院为药房。今前院有28户居民,后院为五中分校使用。太医院在宫内上驷院北设有待诊、休息的处所,旧称“他坦”,又作“塌潭”,为满语音译,汉意是“住屋、住所”。岁月流逝,现已无存。

 

 

 

 

 

 


交易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