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您所在的位置:台灣四維藝廊>作品>作品详细
G彌勒佛三彩玉  飾件

G彌勒佛三彩玉 飾件

  • 编  号:408661
  • 销售状态:已下架  
  • 库  存: 1
  • 售  价:议价
买家服务热线:
G彌勒佛三彩玉  飾件
台灣四維藝廊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7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12年
  • 展厅面积:
    140平米
  • 地  区:
    台湾-台湾地区
作品信息 交易评论 本画廊其他作品
创作年代 不详
作品分类 其他
作品标签
适用空间

作品介绍

 彌勒佛飾件,弥勒佛、观音:中国是一个信仰佛教的国家,人们都相信佩带佛、观音能逢凶化吉,保佑平安,并赐来福运。南方有男戴佛公,女戴观音之分;北方有男戴观音,女戴佛之说。 
公元前1000年左右开始盛行的弥勒信仰,实际上汇聚了当时文明世界所有善良美好的东西。弥勒的精神内涵,一是慈悲;二是光明;三是希望。所以弥勒信仰从一开始就是人类整个文明世界的一个优秀文化凝聚体,在佛教当中找不到第二个菩萨或者佛具有如此广阔而深厚的国际文化背景。

  弥勒一词:人类文明世界一个大谜  

  弥勒,古印度确有其人。他的家乡就在印度的波罗奈斯。但在好多关于弥勒研究的出版物里都误认为,弥勒这个名字,是从古印度的梵文翻译过来的。这一点是致命的错误。这个非常致命的错误使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使我们忽视了弥勒文化的真正来源和精神、重大价值部分。

  我们知道弥勒佛在我们汉语言当中有3个名字。我们大家所知道的,是叫弥勒。另一个,我们是叫慈氏菩萨。第三个是叫梅旦利耶,此名只有玄奘一个人坚持使用过。我们知道在梵文里面的弥勒佛音译成汉语就是梅旦利耶。那么又为什么被翻译成弥勒呢?

  我们汉语当中弥勒这个词语从何而来?这实际上蕴含着人类文明世界一个大谜。

  弥勒这个词不是从印度的梵文翻译过来的,是从一种很奇怪的语言吐火罗语翻译过来的。吐火罗语只在中国新疆境内发现。有出土文献表明,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最古老的剧本就是用吐火罗语写的《弥勒会见记》。

  弥勒和弥赛弥勒是音译,不是意译。弥勒作为一个曾为古代文明世界所普遍信仰的人物形象,他最早的基本含义是两个:朋友,和平。这都跟太阳有关,弥勒是类似欧洲太阳神神话传说中阿波罗这样的神。吐火罗语中的弥勒就是希伯来语当中的弥赛亚。同一个词,只不过在西方要读弥赛亚,而在我们这边就念弥勒,这样类似的情况在人类文明史上很多见。 ’

  弥赛亚的信仰最早起源在伊朗、伊拉克一带。伊朗、伊拉克是欧洲和亚洲交汇的地方,属于“咽喉要道”。弥赛亚的信仰诞生在这里,但其发展和壮大却是在罗马帝国。弥勒或者弥赛亚,之所以跟光明联系起来,是因为在古罗马帝国,弥赛亚跟当地的太阳神传说有着某种关联。

  弥勒在传入中国时候有一个变形,光明的含义被明教所利用。而朱元璋是靠明教的动员力量,成功驱逐蒙古人建立了明朝。因为朱元璋信的是明教,他是明教徒不是佛教徒。称帝后,朱元璋知道自己是利用弥勒佛这种光明的一面,来许诺、动员、号召人们去推翻元朝统治的,很担心别人会仿效自己。他发现弥勒佛的故乡居然叫明州,于是他下令把明州改成宁波,以希望此地波浪太平安宁不惹事。在伊朗、伊拉克这一带给弥勒信仰赋予光明含义的信仰,竟一直影响到2000多年以后东海之滨一个城市的命名。

  还有一个比较大的误区,就是人们认为弥勒菩萨只在大乘佛教才有。他们认为上座部佛教是没有菩萨的,上座部只有罗汉,菩萨是大乘佛教一个特殊的佛教思想。但实际上,弥勒信仰牵扯到整个一部佛教文化史。上座部佛教里就有弥勒,大乘佛教里当然有弥勒,在密宗佛教里面也有弥勒。在巴利文的最早的经典当中,就已经有关于弥勒佛的大量记载。

  从上座部到大乘,弥勒佛逐渐地丰满和发展起来。实际上弥勒佛在佛教发展史上大概跟观世音的信仰一样,基本上是处在上座部和大乘转变的关键,他的成佛象征着佛教进入大乘阶段。可以说,弥勒佛吸取了当时文明世界,包括印度在内所有关于希望、未来、友谊、和平、光明这样的多种含义,通过中亚传入中国内地。传入后,它马上就在中国文化中拥有了自己非常特殊的生命。

  弥勒形象和信仰的中国化  

  佛教传入中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已经完完全全地影响着中国文化,某种意义上讲部分改变了中国文化。佛教在中国的影响达到什么地步?达到离开佛教,诸位不能开口说话的地步。我们汉语当中有太多的词语(词汇)是从佛经中来的。如:慈悲、事件、干部、专利、公共卫生等。

  现在在我国,佛教领域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密宗力量强。弥勒和佛教里面的密宗关系特殊,藏传佛教的信徒都非常容易接受弥勒形象。

  其一,在密宗当中,弥勒是密宗的六大菩萨之一,他的地位是很高的。在密宗佛教里,弥勒、文殊、观音经常会塑在一起,成为一组,而这一组的主佛是弥勒。

  其二,所有的菩萨,都有自己的颜色,在一个宗教文化的背景里,一个菩萨一个佛,他拥有多大的内涵,就拥有多大的生存、发展与开发的空间。佛经明确规定,宝幢菩萨身是灰色,弥陀是真金色,观音菩萨是玻璃色,而弥勒菩萨是黄金色。因为弥勒本来和金这样的东西就有一种关联,在佛教书上写得清清楚楚,所以后来弥勒菩萨变成一个某种意义上带有财运,保佑大家发财的象征。

  此外,弥勒佛还有自己特殊的法印和真言。佛经中,每一个佛或菩萨,还有自己的方位。比如东方就是宝幢如来,东南方是普贤菩萨管,东北方是观音菩萨管的,西北方就是弥勒菩萨管的。管西北的意义在哪里呢?这就说明弥勒的观点最早来自于西方人。弥勒菩萨其实是国际化的结果,融汇了包括当时欧洲大量的宗教文化思想。

  人类历史上的所有宗教都传入过中国,但是没有哪一种能比得上佛教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佛教文化熏染和影响着中国上层社会与底层社会、民风与民俗、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弥勒教、大乘教、白莲教、罗教等一度出现的民间宗教无一不是受到佛教的影响产生的。

  佛教成体系的教义传入中国最早是上座部佛教,而大乘佛教后来居上,构成中国佛教信仰的主流。弥勒信仰恰恰就是大乘佛教主要的信仰。弥勒衔生的观念,启迪了底层社会普通大众追求美好世界的意识,这是连印度佛教都始料不及的。

  布袋和尚使弥勒信仰得以延续  

  我们知道弥勒菩萨,也就是契此和尚,他把荤的素的包括鸡肉鱼肉都往他的布袋里面扔,至于他吃不吃另当别论,反正布袋里是有的,因此也称布袋和尚。我们之所以喜欢他,因为觉得他虽是菩萨,但他好像离我们又很近,生活在我们当中,一个活生生、胖墩墩的可爱老人形象,所以当代的高僧星云大师提倡“人间弥勒”是非常有道理的。

  正是因为弥勒在民间有大量的传播,而且弥勒在民间世俗化方向发展中,于五代的时候出现了契此和尚,契此和尚这样的形象才成为弥勒佛的形象。布袋和尚的出现被认定为弥勒佛的化身,这实际上也标志着弥勒信仰在中国民间化、世俗化、人间化的彻底完成。弥勒信仰彻底中国化完成的标志是布袋和尚形象被认定为弥勒佛的化身形象。

  现在我们已经认为,布袋和尚代表着正统佛教以慈悲、希望、友爱、和平、和谐为主要精神因素的弥勒佛化身形象。他的出现,也就把中国历史上一度曾经出现过的,被人利用过于强调他救世功能的现象给撇开,这就是布袋和尚对弥勒文化作出的最大贡献;如果没有布袋和尚,那么弥勒信仰在中国或将被禁掉。因为从隋唐开始的统治者一再下诏禁止弥勒信仰,不允许民间再信奉弥勒,而正是因为布袋和尚的出现,弥勒信仰才一直延续到今天。就因为这样一个胖胖的弥勒形象,实际上就过滤掉了弥勒中国化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不安定、动荡的因素,也向世人彰显了慈悲、宽广、和谐等文化含义。

 

交易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