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您所在的位置:逸云画廊>作品>作品详细
种瓜得瓜

种瓜得瓜

  • 编  号:393383
  • 作  者:胡翘然
  • 销售状态:展示  
  • 库  存: 1
  • 售  价:议价
买家服务热线: 400-601-8111

(平台服务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种瓜得瓜
逸云画廊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9.8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19年
  • 展厅面积:
    2000平米
  • 地  区:
    山东-威海

分支机构

作品信息 作者信息 交易评论 本画廊其他作品
尺寸 45x68(cm) 创作年代 2000年
作品分类 国画 形制 镜心 技法 写意
材质 纸本 题材 花鸟
作品标签
适用空间
胡翘然

胡翘然

出生年份: 1915
籍  贯: 山东

作者介绍

胡翘然(1915年10月16日--2004年3月)简介:
    字幼南,1915年生于山东乳山,1935年考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师从齐白石、溥心畲。专攻写意花鸟画,而后四十余年一直从事美术教学。进入晚年,创作欲一发而不可收,其作品终以自家笔墨臻于炉火纯青。

    胡翘然曾任山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乳山市书画院名誉院长,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展出并获奖。90年代以来,国内外美术机构及个人集中收藏者甚众,并作为礼品馈赠日本、韩国、瑞典、意大利、美国等国家。

艺术年谱:

乙卯 1915年10月16日(农历9月8日),生于山东省牟平县(现乳山市)胡八庄村一书香门第,祖父胡树南,父亲胡庭林均为当地名士,祖父擅长诗词歌赋,常督教其诗文书画,对其一生影响甚大。

辛酉 1921年7岁,入私塾,取名英杰,字幼南。

乙丑 1925年11岁,随祖父读家塾,除四书五经外,熟读《古文观止》,且终生诵记。

丙寅 1926年12岁,就读于乳山寨赤家口小学,师从冷传升先生,诗文水平与日俱进。

戊辰 1928年14岁,就读于烟台教会学校,后考于山东省立第八中学。

辛未 1931年17岁,参加山东省立第八中学反对日本侵略东三省并画反日宣传画。

壬申 1932年 18岁,考入北平(今北京)中国大学附属高中,后转入北平弘达学校学习英语。

癸酉1933年 19岁,返乡务农兼习书画。

甲戍1934年,考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院前身),师从齐白石、王雪涛诸先生习写意花鸟,师杨济川先生习工笔,师溥心畬先生习山水,师关广志先生习西画,是年更名“翘然”。

乙亥1935年21岁,娶本县腾甲庄村于莲芝为妻。

丙子1936年22岁,喜得长子岳太。

丁丑1937年23岁,日寇乱华,“七.七”事变后,国立艺专被迫解散,返乡于牟平恤养院任美术教员。

乙卯1939年25岁,在牟平东沙子小学主教美术兼国文、算术。

庚辰1940年26岁,在牟平县城小学任美术教师

丁亥1947年33岁,在桑行埠完小丶庄上小学、石村小学任教。

己丑1949年35岁,在夏村完小任教。

辛卯 1951年37岁,在文登师范乳山分班(后更名为乳山一中)任美术教师,至1975年退休。

1957年43岁,作品《柳燕》、《向日葵》参加山东省书画展。

辛亥1971年57岁,参加烟台地区国画改革研讨会。

1972年58岁,作品《对虾丰收图》参加烟台地区新国画展览,获一等奖。

甲寅1974年60岁,作品《报春图》参加烟台地区“迎春书画展”

乙卯1975年61岁,书画作品参加烟台市老干部书画展。时年退休回胡八庄村。

丙辰1976年62岁,在乳山县文化馆搞创作至1984年。

丁巳1977年63岁,到兰家庄采风写生,作品《兰家庄养鸡场》参加烟台市中国画写生展 获一等奖。

1983年69岁,8月乳山县政府安排从胡八庄迁县城居住,画室取名为“濡墨轩”,同年被选为乳山县政协第一届政协委员。

甲子1984年70岁,3月被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分会吸收为会员,为乳山县加入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第一人。同年7月乳山县政府举办“胡翘然先生70诞辰书画展”。

乙丑1985年71岁,1月被选为烟台市人大代表,8月参加烟台画院笔会,12月作品参加山东省第三届老干部书画篆刻展览,10月作品《艳阳秋》参加金秋烟台书画展。

丙寅1986年72岁,10月作品《珠玑累累》参加烟台市葡萄酒节书画展。

己巳1989年75岁,4月作品《菊花》参加山东省沿海城市书画展,并应邀在第六届潍坊风筝节联展,9月书法作品入选16城市政协书画联展,10月作品《莺歌燕舞》参加威海市庆祝建国40周年书画展。

庚午1990年76岁,8月参加中国首届郑文公杯书画大赛,获优秀奖。

辛未1991年77岁,10月作品参加山东省“土地颂书画展”并参加洛波杯中国老年书画大赛,同年7月任教于乳山县政协书画班至1994年9月。

壬申1992年78岁,4月被聘为山东省文史馆馆员。10月《胡翘然书画集》由香港金马出版印务公司出版。

1993年79岁,作品参加湖南省文史研究馆建馆40周年书画展。同年两幅作品参加山东省文史馆建馆40周年书画展,并被收藏。

丙午 1996年82岁,作品参加威海市历属政协委员书画展获一等奖,同年9月被聘为乳山市书画院名誉院长、书画师。

丁丑 1997年83岁, 7月作品《迎朝霞》参加韩国主办的“中国书画作家招待展”,同年参加“山东省庆祝香港回归书画展”,9月参加“威海市建市十周年书画大奖赛”获一等奖。本年7月至2000年9月任乳山市书画院书画培训班教师。

戍寅 1998年84岁, 8月应邀参加中国美协、中国文化艺术总公司举办的“98中国国际艺术博览会”,作品受到了华君武、刘大为、张仃等著名艺术家的高度赞誉。

己卯 1999年 85岁, 8月入编《山东美术家词典》。10月书法作品参加“山东省庆祝建国五十周年书画展”。

庚辰 2000年 86岁,9月威海市人事局授予“模范老人”称号。

辛巳 2001年 87岁,9月作品《华而实》参加山东省文史馆书画展并被收藏。

壬午 2002年88岁,8月《威海书法》第七期刊登赵钧波撰写《胡翘然先生及其书画艺术赏析》文章,同年11月,《羲之书画报》刊登尹传籍撰写《功夫深处渐天然》——胡翘然先生其人其画文章。

癸未2003年89岁 ,7月向乳山市书画院捐献作品30件,乳山市委、市政府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甲申 2004年1月,乳山市书画院举办“胡翘然先生捐献书画作品展”。3月7日胡翘然先生逝世,享年90岁。10月,杨琳主编的《胡翘然书画精品集》出版,乳山市委书记赵熙殿为该书作序,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孙克撰写《拜观胡翘然先生书画》文章,乳山市书画院院长赵钧波撰写《书画两长 德艺双馨》文章,对胡翘然先生的艺术成就做了全面介绍。

乙未2015年,为纪念胡翘然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胡翘然先生子女胡岳太、胡丰太、胡桂欣、胡竹欣授权杨琳女士编辑出版【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胡翘然】,由杨琳、赵均波、尹传籍、赵政洁、邹本虹、王溪笙等胡翘然先生生前好友编辑撰写暨毕可良、王学博、毕可进、石能欣、于复新、丁鼎等六十余家威海画廊出资参与,于10月出版【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胡翘然】,选刊胡翘然先生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所创作的精品力作190幅,代表了其一生的艺术成就。

 

胡翘然回忆:齐白石先生二三事

文•胡翘然


胡翘然先生在北平上学时的相片

    1934秋至1935年春,我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攻读国画,有幸亲聆国画艺术大师齐白石先生的教诲,在我的生命里,留下了幸福的回忆。
    30年代的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是全国艺术界的最高学府。校址在西单中京畿道,校舍古色古香,校园曲径通幽,我这个家在山东乳山农村的孩子来到这里,无异于进了天堂,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然而,当我得知齐白石先生将亲自给我们讲授大写意花卉的喜讯时,那才真可谓心花怒放了!我禁不住立即修书回乡,让家人分享我的快乐。
    终于盼来了先生给我们授课的那一天。上课钟一响,同学们便不约而同地盯着门口,我清清楚楚地听见了自己的心房在怦怦地剧跳。门慢悠悠开了,先生身着蓝布大褂出现在门口:中等身材,面色红润,高大的颧骨、隆起的鼻梁和向外微翘的花白胡须,第一眼就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先生迈步走进教室,面对同学站住,用深沉而慈祥的目光望着大家,抱了抱拳,又转身缓步登上了讲台,用极平和的声音说道:“作画之道,贵在形神兼备。有形而无神,失之呆板;无形,则神无所倚。然则,形神安在?在手熟尔。唯诸君师造化,勤练不辍,则传神之笔生矣。”说到这里,先生伸出左手,捏起右臂袖口,右手做作画状,笔走龙蛇。这时,我才注意到了先生的手,手指修长,瘦骨嶙峋,完全是一双普通的老年人的手,然而,在国画艺术的天地里,采得了片片彩云,撷取了朵朵奇葩,描绘出了一幅幅不朽的珍品,为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增了辉添了彩的,就是这双极普通的手。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先生的这双手。
    那时,先生已是年逾古稀的老翁,但授课却一丝不苟。每节课,先生总是准时进教室,在一张大画案前站定后,一招手,全班12名同学便围着那画案站成半圆形,听先生授课。先生每堂课只重点讲一个问题,边讲解,边示范,讲完了,一幅画也完成了。每当这时,最令我惊叹不已的是笔洗里的水——那水依然至清,足见先生胸有成竹,惜墨如金。
    当我们回到自己的画案前练习时,先生总是在座位间巡视辅导,或纠正练习中的错误,或指点用笔的技巧,有时则提笔在小幅的宣纸上示范。同学们都盼着先生给自己示范,这样的幸运我有过两次:一次,先生给我画了一小幅虾;另一次,画了一只蟹。每次先生都嘱咐我:“勿失,候用印。”这两件珍品,我裱好后,先生果然都给盖了印章。
    有一次,我照标本画了一个蚂蚱,先生看后说:“照标本画出的是死物。你看这个蚂蚱,它的触须是向后弯的,而活着的是向前竖起的。要师造化,到大自然中去写生。”“师造化,勤练不辍”,是先生第一堂课就谆谆教导我们的,它成了我一生艺术创作的座右铭。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华北事变,华北局势岌岌不可终日,学校于5月被迫停办。分别之前,先生理解学生的心情,让我们各人说出自己喜爱的花鸟虫鱼,赠每人一幅画做纪念。我喜欢荷花,先生听了深情地望着我连声说:“好,好!”很高兴地为我画了一幅中堂荷花,画面题“出淤泥而不染”,上款书“翘然弟子嘱”,下款具名后加盖了双章——“白石”、“齐璜”。我激动得双手接过画幅,久久地端详着画面,端详着“出淤泥而不染”的题字,我想到了先生的为人。先生极重气节,处在如染缸般的环境中大半个世纪,却能洁身自好,不染半些尘滓。尤其是在日本人染指北平后,先生闭门谢客,不与日本人沾一丁点儿边,所具有的不正是荷花那种“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吗?先生借题字向我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转眼间,50多年过去了,然而先生那时的音容笑貌却历历如在眼前。我谨择其一二录下,以表达对先生深切的怀念。□
(此文由胡翘然先生生前提供,发表于九十年代《联合日报》)
                                                   


威海市逸云斋美术馆 整理

 

拜观胡翘然先生书画

孙  克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改革开放带来了百废具兴的大好局面,美术界一片欣欣向荣之气,尤其令人感兴趣的是,有许多长期被埋没而寂寂无闻的画家,陆续被发现并得到画界的重视,如80年代出现的四川画家陈子庄,中期被发现的江西黄秋园,再稍晚些还有安徽的黄叶村,都是相当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不仅画艺高超,学养深厚,而且人格高尚,痴情艺术不超时尚,不求闻答不计荣辱,虽长期遭冷落,仍坚守信念不改初衷,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闻达兼济天下,贫则独善其身”的可贵风骨。记得1987年春季,黄秋园遗作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时,我们陪同李可染先生参观之后在休息室里,可染先生讲了一句意味身长的话;“国有颜回而不知,深以为耻。”颜回是孔子的大弟子,夫子评价他“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起乐。”就是这种坚守信念的精神。

    继陈子庄、黄秋园之后,还有不少由于种种原因而长期难得彰显的画家逐渐为人们所知。不久前幸见到山东威海乳山老画家胡翘然先生的书画作品,令我颇受感动,这又是一位怀璧未遇而寂寞守道、痴情书画默默耕耘的长者智者。

    胡翘然先生1915年生于山东威海乳山一书香门第,1935年就学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曾师从齐白石、溥心畲、王雪涛诸大家学画,并深得白石老人赏爱,特赠作品三件,可见先生当年英姿翘楚,风华正茂,学业卓然的情景。然而人生际遇难料,饱学之士也难免命途多喘,壮志难酬。胡先生正当盛年精进之时偏逢国家多难,日寇侵华,金瓯破残,他不得不返乡避难,谁料从此因循蹉跎,明珠沉埋,但先生埋头教育,培养桃李,造福桑梓,数十年甘于平淡,静泊自守,就如比喻常说的,教师如蜡烛,照亮别人而燃尽自己。直到迎来改革开放年代,先生向晚犹健,意气风发,一发不可收地投向一生钟爱的书画事业,留下可观的成绩。

    做为白石先生弟子,胡先生继承了白石艺术的精神。在他的画里,文人画的精华与平民气息自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特有风格,这就是意与寄托的清远、豪放厚重的气度与墨彩斑斓、笔意纵横的情色。于平淡天然中尽显浑莽苍厚、奔放淋漓之风采。大写意艺术是最为直抒胸臆和展示个性的艺术,与书法精神结合十分密切。胡先生书法强劲率真,不事修饰,有振笔直遂不计工拙直坦胸襟的特色,这样一种书法,用笔精神也表现在先生的绘画中。如一副题为《清白传家图》的作品中,生活中常见的大白菜搬到画面,透出的朴素淡然的生活态度,寄意深远,而画笔的雄放墨色的丰富,更显得新收获的白菜滋壮饱满,气息沉厚而富于生命力。另一件题为《华而实》的荷花图,继承了白石老人红花墨叶的家传,色彩明丽大胆,墨韵华滋丰厚,笔力纵横恣肆,元气淋漓饱满,予人深刻印象。其他多幅花卉更多灵感触发,墨彩纷披,自然天成之趣,如老人笔下的《狐仙图》,将狐狸入画。可见老人童稚的心灵,充满想象之兴趣。包括家兔、小狗、小鸡、小麻雀等,都是如此。

    胡先生也雅善书法,晚年以书画自娱,以书法明志并鼓励后人,这是他立意高远之处,书画集中选定的作品内容都富教诲精神,我想这和先生多年从事教育,经常关心青年成长以及艺事虽小却关乎世道人心的陶冶有关。像“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笔中风骨,字里情操,”等等,都令人读之心生感悟。我前边提到先生书法“强劲率真,不事修饰,有振笔直直遂不计工拙”之特色,极富个性色彩。清初傅青主在《作字示儿孙》中写道“宁拙毋巧,宁俗毋媚,宁支难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是一种书法美学的要求,对明末董其昌为代表的甜熟书风是一种挑战,也为人们提示了多种风格选择的可能。如今我们看胡先生的书法,就应多从老人充满个性与风骨中体味其不同风俗的精神。像对联“笔中风骨,字里情操”就是先生书法的代表,笔力厚重,笔画遒劲,一派凛然大气,十分动人。

    先生高风,泽及后人,我对先生的艺术十分钦佩,由于缘樫,未得拜识于生前,谨撰短文,以表敬意。

二00四年十一月于京华道不孤斋

 

笔墨高致  德艺双馨

□ 赵钧波

 

“绘事落墨赋彩,不必逼肖,暗矩于胸,求其大要,意先笔后,所谓笔墨飞逸也。”

“画法关通书法津,苍苍茫茫率天真,横涂竖抹胸中意,诡形怪状最可人。”

“发枝生叶,无论多少,贵在意生造化,随机应变,不必斤斤计较於法度也。”

    以上是胡翘然先生部分题画诗句摘录。这些妙语连珠的款题,是胡翘然先生或化用古人,或随感而发,洋洋洒洒,常现于其画作之中。可以说这些都是胡先生一生从事书画创作所追求践行的至高境界,也是胡老为中国书画艺术宝库留下的一笔笔珍贵文化遗产。

    胡翘然先生原名英杰,字幼南,1915年出生于山清水秀,风景旖旎的乳山市胡八庄村的一个书香门第。祖父树南,为当地一教书先生,在案牍劳形之余,浸淫诗赋文学,喜欢园艺赏玩,且善书法绘事。旧时在胡府的厅堂园林内,奇花异草,名人书画,可谓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生活在这样一个富有文化修养的家庭环境里,加上祖父的指点督导,胡先生自幼便学书习画,舞文弄墨,常为自家和村邻书写婚丧嫁娶联句,深得乡亲喜爱,可谓灵芽独秀。出于对绘事的偏爱,先生还常于自家花园和村外田野里,摹写花鸟草虫,为以后的花鸟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先生七岁入学堂,十一岁随祖父读私塾,十二岁读高小,十四岁就读于山东省立第八中学,十七岁考入北平国立大学附属高中.由于天姿聪颖,1935年秋,先生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师从齐白石、王雪涛先生习写意花鸟,从溥心畲先生习山水,从杨济川先生习工笔,从关广志先生习西画。在京期间,胡先生如鱼得水,除大课堂专心学习外,常在课余到中南海公园、中山公园,浏览各种书画展事。由于学习勤奋,加之良好的书画文学功底,深得齐白石、溥心畲等大师的赏识。白石老人先后为其作画三幅,其中一幅“荷花图”是在一次课间,白石大师问胡先生喜欢什么,先生答曰“喜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白石老人十分高兴,随即一挥而蹴,并题上款“翘然仁弟之嘱”赠与胡先生。1935年12月,在学校进步力量的影响下,先生与爱国学生一起参加了“一二·九”、“一二·一六”运动。“七·七事变”,倭寇乱华,迫于国难,遂返回故里。先后在牟平“恤养院”(慈善机构)、文登师范乳山分班、乳山第一中学从事美术教学工作四十年,1975年离休,2004年3月7日仙逝。

    胡先生从艺七十年,于书法、绘画、诗文皆有专工。而多年来其书名多被画名所掩。其实,先生的书画诗文自儿时即兼而习之。先生学书,始临其祖父树南公的楷书《归去来辞》,后又在祖父的指导下学柳体。在打下坚实的楷书基础后,遂学汉隶《张迁碑》及清邓石如的隶书字帖。及长,喜扬州八怪之一郑燮“六分半”书,兼学唐人怀素、张旭等草书。经多年潜心研习,融汇贯通,逐步形成了个性鲜明、独具一格的“胡体书法”。

    胡先生的书法特点是:在偏重板桥体的同时,遍习名碑名帖,在博取众长的基础上,不为古法所囿,将各种书体糅融掺合,兼以画法入书,于用笔、结体和章法都极富新意。其用笔方圆相兼,浓淡多变,轻重合度,苍润相辅,结体杂合篆、隶、草、行、楷诸体,出奇造险,跌宕起伏,偏倚多姿,纵横挥洒;在章法上,承前启后,呼应得体,松弛散淡,恰到好处。尤其是先生的题画诗句,虽随意挥写,但疏密错落,婉丽多姿,看似无拘无束,漫不经心,但整体基调完美统一,真可谓天真率意,相辅相成,字里行间透发出“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的洒脱之气。通览胡先生的书法,使人深谙书为心画,书画同源之理。正如著名书法金石学家山之南先生所云:“翘然公画技精湛,书功深厚,虽以画名世,然其书融通古今,别具一面,若无画名所掩,其书名必能骇世。”可谓评价中肯。

    胡先生主张:学书必须取法乎上,但学古人要出新意。要天天练笔,不能间断。学书的唯一途径就是多临、多看、多积累,善领悟、勤思考、求创新。他在归纳学习方法时常以古人:“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而勉己励人。可以说,这既是胡老学书的辩证法,又是学书的方法论。胡老对书法界出现的不学传统,投机取巧,欺世盗名,自诩“创新”者颇有微词。他指出“粗制滥造,胡涂乱抹,既无欣赏性,又无艺术性的所谓‘创新’,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踏,是对中国文字的破坏”。胡老的这些见解,对书法艺术的继承和创新,是富寓深刻的借鉴和启示意义的。

    胡老的书法机杼有自,画作亦不同凡俗。

    由于生长在一个弘礼阐文,家训严格的儒雅门第,翘然先生自幼即与书画诗文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追忆自己的艺术经历时说:“祖父树南公是从艺做人的启蒙老师,大自然是获取素材的直接老师,古今名作是探索求变的创新老师。”在胡先生的艺术人生中,上下求索,师法造化,贴近人民,描绘生活,逐步构建了自己全面多能、风格鲜明的艺术体系,与其对人生、对艺术的独到领悟和对美的超乎寻常的理解追求,是密不可分的。他笔下的人物山水,花鸟草虫,蔬果稼禾,畜类水族......虽简约勾勒,寥寥数笔,却无不透露出鲜活如生,惟妙惟肖的真实与神韵。拜读胡老的画作,令人印象最深的是:无论多么平常的景物,经他洗炼、生动的传神之笔,巧妙的赋予了活泼可爱的生命,巧而见拙,拙而有神,配以妙趣横生的诗句,以起伏多变的书法形式表达出来,给人以贴近生活,明了诙谐,富寓哲理,妙不可言的审美感受。

    有论者云:“翘然先生只画花鸟”,“是花鸟画家......”。其实,持此论者,是对胡先生不甚了解所致。以笔者多年来与胡老的过往浸淫所知,胡先生的绘画领域十分广阔,他于国画山水、人物、畜类、翎毛皆有精工,而西画胡老早年也多有涉足,并将西画技法色彩融入中国画的创作,这在胡老的画作中时有显现。

   先生崇尚郑板桥“删繁就简”、“领异标新”、“学一半,撇一半”、“师其意不在迹象间”的绘画理念,更遵从白石老人的“师造化,法自然”的谆谆教诲。在日常生活中,先生把写生、练笔做为日课。笔者在胡老的几头案边,曾见到十数本写生资料,如《生活拾零》、《山南海北集》、《东鳞西爪》、《写生随笔》、《人体速写》、《艺林闲话》、《砚边琐语》......这些虽是先生写生记事资料的一部分,但山川、江河、飞禽、走兽、奇花、异草、人物、虫鱼,可谓包罗万象,神态各异。在一册人物速写本中,仅观看《白蛇传》的电视剧,先生就留有速写人物达二十一幅之多,其精微敏锐之处,可见一斑。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七十年崎岖不平的艺术经历,蕴涵着胡翘然先生对书画艺术寻宗溯本的不挠意志,凝结着他对人生情感世界的悟性和才情,陶冶了他学古不泥、创新求变的执拗追求,蒙养了他丰厚的学识、气度和精神风范,升华了其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艺术品格。在胡老的画作中,既有“胸有成竹”、“入规蹈矩”的熟练挥写,又有“胸无成竹”、“不守成法”的大胆创意,既有细致入微、写照生活的精工细作,又有“雷霆霹雳、草木怒生”的纵横泼墨,看似潇潇洒洒,姿情任性,却能合乎逻辑,不逾矩矱。可以说,“墨分五彩”、“形神兼备”、“疏能走马,密不容针”的法则,被胡老发挥得淋漓尽致。纵观胡翘然先生多年来的画作可以看出,先生对人生、对自然的理解审视付诸于生动的绘画语言,是对中国传统绘画内涵的丰富和超越,是对中国画题材、内容、技巧的进一步挖掘和开拓。无怪乎明眼人见了先生的画都有这样的感叹;胡老不论大画小品,既无赘笔,又少缺憾,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珠联璧合,两相辉映,完整统一,无懈可击。

   胡老成就为一位书画全才,其高深全面的艺术技能,来自勤学苦练,广博善悟,持之以恒,求变出新。先生“师法不泥”、“法无定法”的严谨而灵活的治学态度,以其画作自用印章和题款足资印证:“锲而不舍”、“滴水石穿”、“精卫填海”、“可贵者胆”;“画法关通书法……,信手挥写胸臆,愿为画苑自由人”;“落墨赋彩,不必逼肖,求其大要,意先笔后,笔墨飞逸也……”。由此足可窥见,先生堪称学贯古今,融汇中西,一专多能,素质全面的艺术大师。

    先生的书画久负盛名,人品道德,有口皆碑。绘事及精,求者日众,却从未汲汲以铢两之值。先生一生乐善好施,扶困济贫,正直做人,宜民和众。在担任乳山市政协委员期间,真实反映社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多数意见和建议被政府及有关部门采纳,为乳山的文化艺术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卓著。2003年,先生择其1961年至2003年不同历史时期的30幅精品力作捐给乳山市书画院永久收藏,乳山市委、市政府特授予胡翘然先生“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胡先生一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至86岁高龄时,仍风雨不误地为乳山市书画院培训班授课育人,可谓桃李满天下。绘事之余,既研诗文,又擅京剧,兴致所至,操琴拨弦,以娱管弦之乐;每遇求学者,则循循善诱,直陈得失,倾其所知,尽力掖勉,使人如沐春风;若遇同道知己,家事国事天下事,道理人情,侃侃而谈,极视听之娱,令人受益良多。

   先生曾为烟台市政协委员、乳山市政协常委、乳山市书画院名誉院长、山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等职。先生晚岁,欣逢盛世, 耄耋之年,仍精神矍铄,才思敏捷,学性不减, 每日坚持练笔。创作既丰,得者无不珍爱,墨迹遍及海内外。人们重爱胡老的书画与崇仰其为人是分不开的。

斯人已去,风范流芳。

    胡翘然先生高致超逸而又独具风骨的书画艺术,是乳山的,又是山东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先生虽已过世,但其人品艺德,历久弥香,翰墨丹青,备受世人珍重。

    吾辈受先生教诲多年,获益匪浅。在胡翘然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特作数语,以寄缅念。

乙未年仲春于乳山

交易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