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意图
![杜甫诗意图](https://img14.artimg.net/gallery/2014/1030/1414649007_992258.jpg)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9.8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29年
- 展厅面积:800平米
- 地 区:河南-郑州
分支机构
尺寸 | 108x61(cm) | 创作年代 | 1960年 | ||
---|---|---|---|---|---|
作品分类 | 国画 | 形制 | 立轴 | 技法 | 设色 |
材质 | 纸本 | 题材 | 山水 | ||
作品标签 | 名家名作 投资 艺术礼品 中国元素 | ||||
适用空间 |
作品介绍
作 者 傅抱石
作 品 杜甫诗意图
创作年代 1960年
质 地 设色纸本
装裱形制 立轴
钤 印 新喻(朱文)傅抱石(白文)纵迹而化(朱文)
鉴 藏 印 阳夏张氏传文鉴藏古今书画之印(朱文)
藏品尺寸 108cm×61cm 约6.05平尺
藏品尺寸 67cm×42cm 约2.5平尺
曾经著录 ①《名家翰墨》月刊45期E11,1993年10月,香港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
②《傅抱石画集》,P77,1994年12月,台北历史博物馆。
③《傅抱石大典》P342,2007年7月,古吴轩出版社。
展 览 ①傅抱石画展,1993年12月1日至1994年1月2日,台北历史博物馆。
②傅抱石诞辰90周年作品展,1994年10月26日至31日,香港大会堂,千墨轩主办。
藏品说明 ①作品2010年5月19日经权威鉴定专家萧平先生鉴定为真迹并题多字跋语。附鉴定合影照片及题跋照片各一帧。
②作品2010年5月19日经傅抱石作品权威鉴定专家、全国著名画家、傅抱石先生次子、傅二石先生鉴定为真迹。
作者介绍
傅抱石(1904-1965)
原名长生,改为瑞麟。因慕石涛而改名抱石,斋号抱石斋、抱石山斋、南石斋(郭沫若题额)、金刚坡下山斋。祖籍江西新喻,生于南昌。
1926年毕业于江西南昌省立第一师范,留校任美术教师。21岁时完成第一部《国画源流述概》,1926年又完成《摹印学》,1929年出版《中国绘画变迁史纲》。1933年得徐悲鸿资助赴日留学,入东京日本帝国美术学校研究部从金原省吾攻读东方美术史和研习绘画,兼习工艺、雕刻。此间结识郭沫若,交情甚笃。1935年归国,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抗战期间,任政治部第三厅秘书。1949年后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主任、教授,江苏省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美协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文联委员、全国人大代表等职。
傅抱石擅长中国画及美术史论,一生著述极丰,多达数百万字。郭沫若说“我国国画南北有二石,北有齐白石,南有傅抱石”,遂题“南石斋”斋额相赠。所作山水,笔法潇洒淋漓、笔下气象万千,山在动,水有声;人物线条飘逸、传神。独创“散锋笔法”的皴法被郭沫若称为“抱石皴”,打破中锋用笔的传统戒律,形成独特风格,为中国绘画的变革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局面。代表作品《江山如此多娇》悬挂于人民大会堂,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等机构均藏有其作品。
著有《中国的绘画》、《中国篆刻史述略》、《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的研究》、《中国绘画理论》、《中国的人物画和山水画》、《山水、人物技法》、《石涛上人年谱》、《中国美术年表》,出版有《东北写生集》、《傅抱石速写集》、《荣宝斋画谱·傅抱石画集》和多种版本的《傅抱石画集》。
作品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一律不准出境”之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