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鑑.溪山访友图
(平台服务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7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2023年
- 展厅面积:500平米
- 地 区:上海-静安
尺寸 | 124x62(cm) | 创作年代 | 不详 | ||
---|---|---|---|---|---|
作品分类 | 当代水墨 | 材质 | 纸本 | 题材 | 人物 |
作品标签 | |||||
适用空间 |
作品介绍
中文名称:王鑑.溪山访友图
类别:字画
尺寸:长:124cm;宽:62 cm
王鉴(1598-1677年),字玄照,后避清圣祖康熙玄烨的名讳,改字元照,一字圆照,号湘碧,又号染香庵主,江南太仓人,明末清初画家,"四王"之一。画中九友之一。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出生,崇祯六年(1633年)举人。后任廉州府知府,世称"王廉州"。工画,早年由董其昌亲自传授,董其昌向王鉴表示"学画唯多仿古人","时从董宗伯、王奉常游,得见宋元诸名公墨迹",与同族王时敏齐名,王时敏曾题王鉴画云:"廉州画出入宋元,士气作家俱备,一时鲜有敌手"。康熙十六年(1677年)卒。 王鉴的作品 代表作有《长松仙馆图》、《仿巨然山水》、《仿王蒙秋山图》等。著有《染香庵集》、《染香庵画跋》等。传世画迹有《虞山十景图》、《梦境图》等。
王鉴出生于书香门第,丰硕的家藏,为王鉴学习摹仿历代名画真迹提供了良好的前提。王鉴早年曾经得到过董其昌的切身传授,他一生的画业就是沿着董其昌注重摹古的方向发展,继承揣摩董源、巨然、吴镇、黄公望等诸多前辈大家的笔意,仿古吸收并转化古人的笔墨结构,形成了自己丰硕的山水画语言。王鉴画的坡石取法黄公望,点苔学吴镇,用墨学倪瓒。尤其是他的青绿设色山水画,缜密秀润,妩媚明朗,综合了沈周、文征明清润明洁的画风,清雅的书卷气跃然纸上,历来为后人所称道。
|
|
王鉴大师的书画内涵深刻,意境深远,颇有收藏的价值。中国嘉德2016年春季拍卖会上一幅1669年作《仿巨然清溪待渡图》以3565万的高价成交;北京匡时2018春季拍卖会上1667年作《仿倪高士渔庄秋色》以2070万成交。不管在商业拍卖上还是慈善拍卖上,都会被藏家们激烈地争夺。王鉴老师的字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可谓价值连城,是可遇不可求的。
作者介绍
王鉴(1598年-1677年),明末清初画家,“四王”之一。字元照,一字圆照,号湘碧,又号香庵主,江南太仓人。王世贞曾孙。
王士骐之孙,至父亲王庆常这代,好声色,以致于败坏家产。[1]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出生,崇祯六年(1633年)举人。后任廉州府知府,世称“王廉州”。工画,早年由董其昌亲自传授,董其昌向王鉴表示“学画唯多仿古人”,“时从董宗伯、王奉常游,得见宋元诸名公墨迹”,与同族王时敏齐名,王时敏曾题王鉴画云:“廉州画出入宋元,士气作家俱备,一时鲜有敌手”。
吴伟业将王时敏与董其昌、王鉴、李流芳、杨文骢、张学曾、程嘉燧、卞文瑜和邵弥合称为“画中九友”,并作《画中九友歌》。康熙十六年(1677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