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祥对联一副
(平台服务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尺寸 | 29x165(cm) | 创作年代 | 不详 | ||
---|---|---|---|---|---|
作品分类 | 书法 | 字体 | 其它 | 形制 | 立轴 |
材质 | 纸本 | ||||
作品标签 | |||||
适用空间 |
作品介绍
张兆祥(1852~1908),画家, 字和庵。天津人。师从孟绣村,多才多艺,通晓西洋照相技法和诗文书画,尤擅写生,画花鸟,并吸收郎世宁西洋画法,开一代画坛新风,自成一派。其作品传世甚少,尤为宝贵。
他画花卉翎毛,着色清妍,备极工致,将恽寿平的没骨和西洋写实方法融为一炉。他运用摄影的方式将花卉的各种姿态摄取下来,加以组织、变化和局部临写,因此他的作品能够深入具体而富有真实感。在摄影的启发下,他用木条订成方形的取景框,在写生时用取景框廓选景物,以寻找构图感及变化章法和角度。在颜料的选择上也十分考究,据说他曾短期受聘于如意馆,得到了一些赏赐,即民间部已得到的名贵颜料。颜色的制作也非常精细。点写虽秀巧但毫不拘执。花之向背,枝之偃仰,萦纡高下,各自条畅,生机勃露,秀润动人。
在津沽画坛,开一代新风,一时从学及私淑者甚众,黄逸儒、马家桐皆宗之,其后又有陆文郁、黄松延、姜毅然克韶箕裘。
半个多世纪,宗风不减。北京画家中也有少数学张兆祥者,如湖社中的王松峪(少竹)、李鹤筹(瑞龄)等。
提起津门花鸟画家张兆祥,闾里父老无不交口称誉。张兆祥(1852-1908),字和庵,是清末天津颇有建树和影响的画家。少时家境贫寒,未能多读,但却天资聪慧,幼喜习画;随手写生,形象毕现,为见者称道。后经亲友推荐,师从孟绣村学画,深受器重。此后进而上溯花鸟大家黄筌、徐熙,及清代的恽寿平、邹小山、张敔,并融会了西洋画家郎世宁的技法,吸收古今诸家之长;转益多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花鸟之外,亦画山水、人物,但不多作,传世甚少。
张兆祥是一个艺术思想较开放的人,既继承传统,也师法自然,相花写真,乃其特长。家住张兆祥画作 旧城报功祠胡同,画室宽畅,自名书斋曰"听松轩"。为了经常观察花卉的生长形态,特意在院中开辟出一个小花圃,精心培植了各种花木,朝夕处之,对花写生,小圃成了他绘画取材的标本园地。
他的设色花鸟画,多有一种富贵祥和之气,姹紫嫣红,色彩绚丽,雅俗共赏,令人悦目。除工笔画外,偶尔也泼墨写意,笔墨间又透露出些许文人画的气息。
《蔬果折卉图》,为其光绪五年(1879)28岁时的早期力作;以没骨法作彩色小写意,描绘樱桃、枇杷、白菜、萝卜、牡丹、菊花等蔬果花卉几十种,活鲜鲜,水汪汪,设色妍雅,极备工致,可见其功力不薄。另外,每幅册页还配有隶书节录郭璞五言《游仙诗》一首;端庄流畅,笔画温厚,颇具汉隶风韵,由此亦可见他的隶书功底匪浅,但传世遗墨甚少,故而更加珍贵。
作者介绍
张兆祥(1852-1908)
字和庵。天津人。
诗文书画,无一不精。擅长花卉,尤精折枝,造诣深厚。工稳精细,富丽堂皇。描摹写生,深得法理。常采用刚劲圆润的线条钩出轮廓,再填入色彩。笔法灵活秀美,承继了北宋的勾填法。曾师孟毓梓,花卉出入恽南田、蒋廷锡,尤为精妙。因而对恽南田的没骨法亦有所体验,兼用二法之长,使作品更加妩媚动人。晚年受西洋画、以及任薰、任伯年影响,用色鲜艳单纯。光绪间在天津画坛与林纾、马家桐、孟毓梓等有“北方四家”或“津门四子”之称。
出版有《文美斋百花笺谱》等。
《清代绘画史》(薛永年著)一书中有专目介绍,可谓“美术史上有其一页”。
作品被国家文物局列入文物出境限制范围。
弟子陆文郁(1887-1974),字辛农,天津市文史馆馆员,擅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