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曾植 信笺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7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12年
- 展厅面积:180平米
- 地 区:浙江-杭州-其他
尺寸 | 52x38(cm) | 创作年代 | 不详 | ||
---|---|---|---|---|---|
作品分类 | 书法 | 字体 | 其它 | 形制 | 镜心 |
材质 | 纸本 | ||||
作品标签 | |||||
适用空间 |
作品介绍
识文:子敦侍郎尊兄大人阁下去岁接奉年款并示新着永种俗见并久未□爱字着朝□物情学理频年经验颇思一二陈诸,大雅之前□□□疑去口此固绯来踩所能馨累读之书则画困酬若上侯,赴居刻书未成敬呈皖省二艺数具惟,酒存为前,望功裱请着安不在,曾植□上三月十二日。
作者介绍
沈曾植(1850-1922)
又名增植,字子培,号巽斋,一号乙庵、乙公、乙僧、谷隐居士、月爱老人,晚号寐叟。斋号海日楼、随庵、东轩、双木兰馆、井谷山房。浙江嘉兴人。
光绪六年(1880)进士,历官刑部主事、员外郎、郎中、江西广信、南昌知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安徽提学使,主讲两湖书院。对《马关条约》甚愤,参加北京强学会,赞助康、梁变法。任学政时,推广教育,设存古学堂,并赴日本考察学务。署安徽布政使护理巡抚时,因触怒权贵,1910年托病辞官居上海,潜心著述和书法创作,学识渊博,被推为光绪、宣统年间的“硕学通儒”。精研西北史地及历代律法。
书法从晋、唐入手,致力于钟繇,后转学碑。中年受张裕钊启迪,悟得“生拙”笔法,奠定了书法走向。晚年自行变法,亦帖亦碑,行草书融汇汉隶、北碑、章草为一炉,自成面目。精行草,得《爨宝子》笔意,有杨少师、张瑞图之妙,形成古拙奇崛、雄肆多变、朴茂飞动的风格。曾熙评其书:“工处在拙,妙处在生,胜人处在不稳”;沙孟海在《近三百年之书学》中说:“一生工夫尽工钟繇、索靖,所以变态极多,专用方笔,反复盘旋,游龙舞凤,齐趣横生”。在清末民国书坛彪炳显赫,冠绝群伦,为书坛“三重镇”之一,巍然为一代宗师。间作山水小幅,淡雅有韵致,惟不多作。卒年七十一岁。
著有《海日楼诗文集》、《海日楼札丛》、《海日楼题跋》、《茵阁琐谈》、《汉律辑补》、《元朝秘史》、《蒙古源流笺注》、《岛夷志略广证》、《晋书刑法志》、《沈曾植遗墨选》、《沈曾植集校注》等。
弟子中以王遽常最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