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年代 | |||||
---|---|---|---|---|---|
作品分类 | 杂项- 现当代钱币-现当代钱币 | 品相 | 十品(完美品) | 品类 | 其它 |
材质 | 银 |
作品介绍
重:29.6g
北洋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直径:3.7cm/3.6cm 重:27g/26.3g银币正面中央珠圈内镌“光绪元宝”四个字,珠圈外上方镌满文四字,由左至右读作“光绪元宝”,背面龙图铸造的一两银币龙图相似,但是细部有明显区别。假币的正面满文细弱无力,中文字呆板生硬,背面龙图细部与真品相差很大,且远不及真品龙图栩栩如生。
北洋是现在天津地区的旧称,在清朝时被称为直隶省。北洋机器局(又称军火机器总局、天津机器制造局)是中国早期的现代化兵工厂,由北洋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等人于1867年创办,1870年由李鸿章接办。光绪十三年(1887年),李鸿章在天津创建附属于北洋机器局的机器铸钱局(宝津局),铸造机制铜钱,铸币设备部分来自北洋机器局,部分从英国进口。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政府准许各省仿铸西式银币,时任北洋大臣的王文韶令北洋机器局试铸银币,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七月铸造了一套主币以圆为单位、面额为壹圆、伍角、贰角、壹角、半角五枚一套五等币值的银币,系北洋机器局的初铸银币。而从光绪二十五年起,所铸之龙银改为计重制,并将“大清北洋机器局造”改为“北洋造”三字,背面改为蟠龙图。光绪二十七年李鸿章卒死,由袁世凯继任北洋大臣,便决定筹设银元专局,在光绪二十八年十月落成,因为我国的辽宁、河北及山东等沿海各省泛称为“北洋”,所以名为“北洋铸造银元总局”。北洋的银元发展历程映衬着中国晚清货币政策的进与退,每一次断档也刻录着一次历史的颠簸。北洋铸币厂所铸造的光绪元宝为数不多,流通于世的相对其他元宝的数量也较少,随着时光的流逝也在大量的遗失。
钱面:珠圈内满汉文“光绪元宝”,圈外上环“北洋造",下环“库平七钱二分”,左右各一圆点心。钱背:中心为蟠龙图,上下环英文,左侧有阿拉伯数字“29”,左右各一圆点心。其表现出了当时的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的交融,极具历史意义。光绪元宝北洋库平一两存世稀少,是集收藏与投资于一身的难能可贵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