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介绍
一 个 有 品 味 的 展 览
一 个 耐 看 的 展 览
主办单位
潍坊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承办单位
潍坊市美术馆 于希宁艺术馆 潍坊市书法家协会 山东天下收藏集团有限公司
展览时间
2017年10月15日——10月19日
展览地点
潍坊市美术馆
(潍坊市潍城区东风东街与向阳路交叉路口北100米向东50米(十笏园文化街区内))
游艺潍州
写在张荣庆师生八人书画展开幕之际
文/李有来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出自《论语·述而》。大意是说: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藉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游于艺”之“游”本指游戏,游历,游嬉,游艺涵泳。“艺”本指“礼、乐、射、御、书、数”,随着历史的变迁,其含义发生了变化,特指艺术领域。“游艺潍州――张荣庆先生师生八人书画展”大约取意于此。张公荣庆先生一向秉持“以平常人,持平常心,写平常字”的理念,他常言:于书法,不过是读书治学之余,顺手玩玩而已。此次“游艺潍州”联展与其说是展示,倒不如说是张公携诸弟子来人文荟萃的潍州游艺问道,亦或说是来玩一遭。需要说明的是,张公所言之“玩”大有深意,而非不讲品味地任意胡来。作为当代集理论研究与创作于一身的风云人物,张公曾发起雅集活动,由北京发端,进而延伸至外地持续十年,人数逐年递增,在书坛蔚成风气,一时为众多书法群体所效仿。而在每年雅集开幕的祝词上,张公总不忘谈谈举办雅集活动的初衷,给人印象至深的还是一个“玩”字。在此前提下,他更强调活动的宗旨:不慕名利,无论长幼,平起平坐,相与游处,澄心论道。最后自然也会点明雅集的终极目标:力求玩得开心、玩得高雅、玩出格调、玩出境界。此次展览的出炉,与以往的雅集相比,似有不同,过去是大部队集结,现在是小分队行动。总之还是“玩”,无非是变了个玩法而已。
经常听到圈内人议论,说某某是创新派,某某是保守派。张公荣庆先生自然是被划在了保守派之列。我在与先生交谈中曾和盘托出,先生每每一笑了之,后来在他70华诞个展上却打出了“入古之旅”的标题,言外之意是,入古还不够深,保守的还不够顽固。我尝寻思,也许正是张先生历来强调深入传统经典,才会不断有人投靠到他的门下。正是张先生的引领,弟子们大多坚守传统正脉的学书理念,有着强烈的“原道”和“宗经”意识,坚信“万变不离其宗”,自觉坚守传统经典,于是,“道通为一”和“惟变所适”便成了他们不断深入思考的学术命题。当下书坛不可谓不繁荣,不同的人,怀揣不同的审美理想,有我们这样一群人固执地坚守传统,执意回归传统正脉,自然无可厚非。张先生作为导师经常训诫大家:要辩证地看待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关系,以史为鉴,合理把握保守与创新之间的分寸,宁可保守一点,也要力避装腔作势,除却花哨、矫情和鼓努为力,让书法少一些为了创作而创作的故意,努力还原传统文人雅士的自然书写状态。
时下倡导大国工匠精神,显然,与提升中国制造的品牌战略相关联。古语云“匠心独运”,窃以为,匠心里包含了精细,于精致细微之处彰显非凡品质。联系到书法创作,何尝不需要“匠心”呢?一味粗率,一味尚意,一味追求个人面目,甚或一味狂野,一味夸张变形,都是与匠心相悖的。具备了匠心意识,自然便与虚心、恒心、细心对应了起来,自然便赋予了作品全新的生命和独特的内涵,自然便将作品的审美境界提升到精雅的层面上来。张公荣庆先生身体力行并不断引导大家,要深入二王一系帖派内核,尚精尚雅,去俗去浮。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白石老人的一枚印章:“大匠之门”,寥寥四字,充分体现了老人对艺术的执著之心,心存匠心,方有进入“大匠之门”的可能!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参展的八位书家来自不同地区,从事不同职业,用不同的生命体验感受传书法的内蕴,表达各自的审美理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缘于一致的精神向度,大家相互陶染,其乐融融,不亦快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文佑和刘晓清两位虽身有残疾,却意志弥坚,以乐观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以昂扬的精神状态精研书艺,励志成才,在黑白交织的艺术世界里谱写出了华彩乐章。他们的加入,使展览增添了特别的韵致和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10月18日在北京胜利召开,举国欢庆,催人奋进。欣逢盛世盛会,我们有意将展览定在15日开幕,献上心香一辦,祝福伟大祖国更加繁荣昌盛!人民更加幸福安康!
参展艺术家简介
张荣庆,1938年生,河北安国人。大学主修建筑学专业,1964年毕业,在北京从事建筑师工作多年。1979——1984年,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文艺部任编辑。1984年,转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后负责研究部,直至 1998年退休。
曾任职务:中国书协研究部副主任、主任,三、四届理事,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教育委员会委员。1994年取得编审职称。
曾任主要社会职务:中华海外联谊会二届理事,中国美术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馆“大家展,名家书法提名展,名家篆刻提名展“艺术委员会委员等。
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院顾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等。
书学研究方面,供职中国书协期间,组织策划了二至五届“全国书学讨论会”、“‘95国际书法史学术研讨会”等多次重大书法学术活动。长期致力于古代书史、书论研究,兼及书法评论等,勤于著述,有文集《退楼丛稿》行世。学书与创作方面,字内与字外两样功夫并重,坚持入古,主宗“二王”,以楷书及行草见长,风致清和简远。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书展。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尝连获三次全国性书展大奖。以后乃任多项大展评委,较著者有中国书协兰亭奖创作奖之评审(2006)等。曾两次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1989,2008)。出版有《张荣庆书法作品精选》、《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书法作品集张荣庆卷》等。
2012年底,获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
2016年度中国书法风云榜获杰出老书法家奖。
李有来,1969年生于安徽省和县。书法作品数十次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展览,并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奖等多项大奖。出任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军书法展、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等大展评委。多次举办“李有来书画展”,有书法集、画集、字帖、教学光盘二十余种行世。2002年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评为德艺双馨会员。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行书委员会委员、书法培训中心教授,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艺委会委员。
王春新,1958年10月出生,河南永城人,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国际交流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特约研究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研究员,武警美术书法研究院研究员。师从著名书法家张荣庆先生,书法以帖学为宗,继承“二王”传承经典,不断从王羲之、王献之及赵孟頫、褚遂良、王铎、董其昌等书学中汲取营养,书法端正儒雅、清秀飘逸。楷书根基源自赵孟頫,兼收褚遂良的技巧特点,用笔端稳娴熟,扎实而灵动,笔法富有生气、力量和阳刚精神,雄浑豪放,神工化一。行书上溯“二王”,笔墨腴润,点画精到,起止到位,结体紧密,字字珠玑,且字里行间充溢着浓郁的古典气息,清和中流露出董其昌的潇洒意趣,风格独具,雅俗共赏,具有书法形式美、传统文化蕴涵和强烈的观赏感。《中国书画》《中国书法》《书法》《美术报》《书法导报》《书法报》《解放军报》《中国书法家网》《中国军网》《书画史记》等二十多家新闻媒体先后多次对其书法艺术作过专题报道。
作品荣获
《书法导报》创刊十八周年全国书法精品展 精品奖
全军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书法大展 三等奖
江南文化节翁同龢书法奖 提名奖
张卫华,别署四逸草堂、放鹤园。1972年生于诸城。1988年始先后师从宁兰智、蒯宪先生;2011年师从张荣庆先生;2015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艺术硕士,导师刘守安先生。现为中国书协会员,潍坊市书协副秘书长,潍坊市青年书协副主席。现供职于潍坊市美术馆。
论文入编《山东省书法理论研究会论文集》,国家级课题《陈介祺研究》等。书法作品曾参加中国书坛第三、四届新人新作展,全国第八届中青展等重大展览;曾获第三届山东书法篆刻展三等奖;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提名奖;新世纪全球华人书法大赛银奖等奖项;并被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博物馆、山东方志馆、山东图书馆、白银市博物馆、长江文明馆等单位收藏。
张文佑,字德辅,法名一觉,号月台经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泉州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一九七零年生,祖籍河南,现定居泉州,於承天禅寺发心抄经弘法。幼时因触电失去双手,少随书法家耿春林先生学习书法,以口捉笔,研习历代名家碑帖。稍长,游历名山大川,探访名胜古迹,书艺渐进。 一九九七年,负笈上海,再拜老书法家刘惜闇先生门下受教多年。同时应上海真如寺方丈邀请,历一年余时,以金粉小楷抄就《妙法莲华经》长卷五百余米(现藏於上海真如寺华东第一佛塔宫内)。二零零零年德国鲁尔大学将书写的行书《桃花源记》镌刻成碑,立於该校内,并应邀赴德进行文化艺术交流。 二零一一年,又投书法家张荣庆先生门下再聆教诲,以求精进。 二零一二年,在泉州承天禅寺发心五年以金粉小楷抄就八十一卷大华严经一部,近百万字。现藏於寺中。书法作品获奖、入展:全国首届青年书法篆刻奖;全国「杏花村杯」电视书法大赛入围奖;全国首届册页书法大展;第六届全国书坛新人书法展;中国第三届书法兰亭奖; 中国海西书法大赛二等奖; 全国第二届「观音杯」书法大赛优秀奖。
张其亮,中国书协会员,山东省书协楷书委员会副秘书长;就职于潍坊市工商局。师从著名书法家张荣庆先生。结业于中央美院首届兰亭书法班、清华美院顾亚龙首届书法高研班。对米芾书法研究颇深,《书法报》连载其21篇4万多字的《破解米芾书法密码》系列文章。作品曾获山东省政府最高艺术奖——“泰山文艺奖”、全国首届临帖作品展优秀奖、“长江颂”全国书法展优秀奖、全省第六届书法篆刻展最高奖等。入展全国第十一届国展、首届书法小品展、首届“云峰杯”全国书法展、首届“赵孟頫”奖全国书法篆刻展等;被山东省书协评为“山东书法国展精英”。
曾弗,又署弗之,陟云轩主人。1968年生,福建云霄人。书画家、诗人、作家。现居厦门,从事书画及文学创作,某文学杂志美术编辑,安阳工学院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书画作品参加第七届全国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传世丹青·首届全国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一带一盟·国际名家书画巡回展、中华情·中国梦美术书法作品展(2016、2017)、“八闽丹青奖”美术作品展等展览,并被有关机构选为礼品赠予伊朗驻华使节、法国尼斯市长等。著有诗集《镜中人影》(线装书局)。
刘晓清,女,汉族,山东省诸城市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是潍坊市政协常委、农工党党员、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委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妇女创作委员会委员、潍坊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曾被中央文明办评选为“中国好人”、“全国最美家庭”获得者,“山东省道德模范”、“山东省五四青年奖章”、 “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残疾人十大自强人物”、“齐鲁文化之星”、“山东省妇女三八红旗手”、“山东省最美志愿者”、“2013年中国书画界十大年度人物”,“中国孔子基金会文化大使”、“潍坊市十大杰出青年”、“潍坊市十二五十大道德模范”。师从书法家张荣庆、顾亚龙。书法先后在省市和全国比赛中获奖入展50余次。并先后在北京济南和潍坊成功举办了五次最美轮椅姐姐刘晓清书法展,得到了各界的好评和关注。2015年在潍坊举办了“大爱人生”刘晓清书法展暨义拍活动,书法作品拍得25万元,全部捐助给了有困难的残疾人。其作品和个人身残志坚的感人事迹多次被中国文明网、新华社网、山东卫视、光明日报、书法导报等媒体刊登,被称为“最美的轮椅姐姐”。
学问原来在点滴(代后记)
文/张卫华
佛家有言:相聚有缘。早在90年代初,在烟台宁兰智师家,得见先生行书对联“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古雅劲健,颇为险绝,印象深刻。2011年春幸入“张荣庆书法工作室”学习,从先生游,已有七年时间。期间先生多次来潍坊讲学,广交朋友,又收张其亮、刘晓清两位于门下,对此地感情愈发深厚。此地古称北海、潍州,人杰地灵,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书画名人周亮工、郑板桥都曾在此为官,金石学家陈介祺名扬海内,他们对潍坊文化发展影响巨大。近代郭味蕖、于希宁等就是在这种文化氛围下走出去的大家。近些年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努力下,潍坊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画都”、“金石之都”。文化氛围日益浓厚,特别是书画爱好群体越来越多。
我等七人对于书法,都是深爱经年,乐此不疲,却也有着处于不同阶段的困惑,每每都能从先生处得到解答。先生力倡“回归传统”,其含义有二。一是取法乎上,“二王”是绕不过去的高峰,所以要研究“二王”及其流脉。技术上学习古人,要“通变”,不能死学。二是要回归文人传统。要多读书,多动脑思考问题,扎扎实实做点学问。此中深意在于学书的“字外功”修养上,不能沾沾于展赛获奖,而要真正的拥有“平常心”,涵养学问,以补不足。要恢复日常书写,工作学习中的札记便条也要注意书写的用笔结字,这在当下信息时代的呼吁,可看出来先生对书法认识的超前。先生的高度在于自己能够学理通透,知行合一。以八秩之龄,尚能坚持读书治学,研究创作,得大家景仰。他视徒如子,耐心调教,慢慢带出来一大批治学严谨,德艺双馨的书坛中坚。道德学问如此,无怪乎有大批年轻人愿意追随左右,相交甚欢,砥砺前行。
先生重视此次展览,特题写“游艺潍州”为名,希望大家都能来潍坊走一走,聚一聚,并带着自己的新作展示一下,冀此新老朋友间,互相交流切磋。以“玩儿”的心态对待艺术和生活,也是对于晚辈的最好的教育和示范。感谢先生的语重心长。还要感谢潍坊市文广新局孙俐君局长和潍坊书协蒯宪先生、纪君主席的支持,他们都是先生的老朋友了,久别重逢,必会碰撞出新的火花。感谢潍坊市美术馆黄可馆长的支持,活动得以在美术馆成功举办。感谢天下收藏集团有限公司郭宝义先生及其优秀团队,他们对展览的默默付出,我们会铭记在心。感谢奇飞设计张洵先生及其团队,他们的设计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赞誉。其亮兄积极运筹策划,为展览的顺利举办付出了很多;师兄王春新先生,为了展览专门跑来潍坊,叮嘱切切,其意殷殷;有来师兄百忙中撰写序言,为作品集点题立意,增色不少;文佑,曾弗及晓清等也多次来电话出谋划策,其情真切,具谢不一。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百密一疏,活动难免会有不周之处,恳请先生及各位领导朋友海涵谅解,批评指正。学问原来在点滴,我会继续努力的。
2017年9月于潍坊市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