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读山艺术中心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7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11年
  • 展厅面积:
    1800平米
  • 地  区:
    重庆-南岸
您所在的位置:读山艺术中心>画廊动态>正文

访谈|历史与油画的碰撞

2016-06-27 23:43:00      作者: 李飞瑶

►图为庞茂琨先生在抗战博物馆为创作积累素材、寻找灵感

1111“历史的笔触”——油画名家驻留南山活动距启动已过去了一周。在这一周的时间里,创作的第一个小阶段也已经完成。艺术家在此活动中投入很大的精力,进行了很多的思考。对于这一主题,艺术家也分别从自己独特的视角进行了解析。

1111在读山艺术中心表达出希望做一次抗战主题油画驻留活动的想法时,凌承纬教授联想到一次寻找抗战时期大后方作品的经历,作为研究抗战美术多年的学者,他希望看到现代的油画家与抗战历史主题的碰撞。

1111在之后的一次重庆市政协会议期间,庞茂琨先生、凌承纬先生、邓旭先生、彭健先生对这一活动想法进行讨论,读山艺术中心艺术总监赵晓东先生也应邀前来共同商议,凌承纬教授提出了“历史的笔触”这一命题,最终达成一致,促成此次活动。


►图为重庆市政协会议期间对此次活动商议,打磨成型

1111而此次,宏大历史主题活动也不同于以往政府直接促成,而是由私人机构读山艺术中心主动分担,得到中共南岸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对此,我们分别对艺术家与机构进行了采访。

艺术家访谈

►图为庞茂琨先生、张杰先生、陈树中先生、翁凯旋先生等参展艺术家进行实地参观,寻找灵感。


Q:作为活动最直接的参与者,艺术家对此次活动有着什么样的看法呢?

庞茂琨老师:这是很有意思的活动,成渝两地的艺术家能够齐聚南山这个很有意义的地方进行交流、创作。这是不同于风景写生或室内主观臆想的创作。

张杰老师:南山承载了深厚的历史底蕴,艺术家用艺术的方式挖掘历史,体会南山,对重庆的文化建设与理论发展都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图为参展艺术家参观抗战遗址博物馆


侯宝川老师:这不是简单的写生,我们不应遗忘重庆留下的记忆。艺术家对这段历史给予重视,感受、触摸历史,因此这将是一个更加真切的表现过程。

翁凯旋老师:此次活动的特点在于有一个主题的统领,这不是一般意义的写生和交流。同时这次活动也有对于抗战主题明确的针对性。


►图为参展艺术家正在参观,为创作积累素材


陈树中老师:我一直认为艺术家要有对社会的责任感,要积极表现社会生活,恰好读山画廊组织、发起了这样有意义的艺术活动,聚集了国内有影响力的艺术家群,投入于这个活动当中,意义深远。

沈小虞老师:此次活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体现了读山艺术机构和艺术家们的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赵卿老师:这次受主办方邀请参加活动非常高兴。我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做艺术的就是用艺术来表达。在以往作品中,我就有表达这片土地的欲望。此次活动以历史的过往、抗战文化为切入点,艺术家抒发对这座城市,我们的故土的感情。

 ►图为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侯宝川先生、重庆师范大学教授黄作林先生等参展艺术家进行交谈


梁益君老师:非常感谢读山艺术中心与南岸区共同举办的这次活动,很荣幸被邀请。艺术家将会尽自己的努力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曾杨老师:此次我作为年龄最小的受邀者,因能再次向艺术前辈们学习感到非常荣幸。我们要寄情于笔触色彩之间,从艺术家自身理解与感受出发,描绘创作出对南山自然风景、抗战遗迹的另类情感与精神。
 


►图为参展艺术家参观博物馆遗址


Q:在第一阶段的创作中,艺术家从哪些角度着手进行创作呢?

庞茂琨老师:目前的想法是场地素描以及具有时代性的肖像创作。

侯宝川老师:准备在秋冬时节进行大部分创作,给抗战文化及遗址在客观的基础上赋予艺术色彩。


►图为陈树中先生、黄作林先生进行参观


邓旭老师:还是要从客观的角度看待,目前还在思考具体怎样创作。作为写生所画的抗战遗址本身也是一种创作,在现场也是一种创作。我们带着感情在创作,带着对历史的回顾与缅怀。

陈树中老师:活动之初在抗战遗址的角落里画了一幅写生,又接着根据史料创作了一幅位于沙坪坝区的林园官邸,以印象派手法画出焕发出勃勃生机的老建筑,使其呈现新的意义。下一阶段我会侧重历史人物形象的表现,创造性地利用资料画出有历史感和审美倾向的人物主题创作。


►图为艺术家正在进行创作


黄作林老师:还在思考中,一是自然风光,抗战遗址建筑。二是人文方面的现状、历史画面。从抗日战争之后南山新面貌入手,作为一个新题材。也可以歌颂现在南山的新面貌。题材很多,主要是怎样找到对画家触动很大的切入点。

赵晓东老师:每个人对历史的理解不同,艺术创作也是如此。目前打算用当代人的方式重新审视曾经发生的事情。


►图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曹意强先生到访读山艺术中心,与部分驻留艺术家一起交流


刘晓曦老师:第一个阶段画了南山遗址写生,后期打算延续自己创作特点。

朱沙老师:希望通过自己的角度认识抗战文化,不应等同于一次宣传。

曾杨老师:可能画面语言和状态会和我平时创作方式有关系,这样的主题其实是很经验范畴的,内容元素都是大家熟知的,我希望能创作出不同经验感受的结果。


►图为四川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左益先生在艺术家赵晓东、朱沙先生的陪同下观看驻留艺术家部分作品


Q:艺术家怎样看待文化由被政府主导转变为机构自发分担责任的现象?

庞茂琨老师:这是机构对文化的担当和责任,有价值的文化应该得到全面的扶持与发展。

翁凯旋老师:政府主导是职责,民间机构分担是奉献。因此我们有理由向那些积极支持和推动艺术事业发展前行的企业家和民营机构的负责人表达我们的敬意!


►图为艺术家及相关人员参观结束后进行合影


陈树中老师:画廊举办开展此活动,省去了中间的复杂环节,大家单纯的面对艺术,沟通起来自然和融合。这是大家因共同的热情走到一起,去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赵晓东老师:机构能够从这个角度做这件事情,体现了其历史责任感。

沈小虞老师:历史的笔触承载着一种使命,这是读山艺术机构的觉悟,也是一种共识。他正和艺术家们共同书写新的历史诗篇。


►图为艺术家正在进行创作

 

 

机构访谈

1111在政府强力支持和社会各界帮助下,画廊能够承担起此次历史题材绘画创作可谓是一个开创先河的举措,这也正是一个机构角色发生转变的开端。

Q:读山艺术中心举办此次活动,将众多有影响力的艺术家汇聚在一起,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进行创作,使历史与油画进行碰撞,这对机构来讲,意义又在哪里?

彭健先生:我希望读山艺术中心不仅仅是一个艺术机构,更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思想碰撞的场所。读山艺术中心致力于打造西南当代写实艺术高地,在这样的定位下,我们立足西南,面向国际寻找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进行创作活动。这将成为重庆抗战文化历史上的一笔宝贵的财富。而传承这批作品也必将对提升重庆市南岸区形象,促进重庆南山文化旅游起到推动作用。

对于藏家来说,这样的系列作品也是十分难得的,是开创先河的创举。同时,将部分作品分享给藏家,机构也得以良好运转。

我们非常期待最终效果的呈现。



1111读山艺术中心举办此次活动,将历史与油画的碰撞延伸到了艺术家与作品、藏家与创作者之间。这种碰撞从各个角色的角度来说都是一个宝贵的机会,同时也为艺术市场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1111艺术家后续的创作过程我们也将持续关注。

图/闫斯 李一鸣   采访/李飞瑶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