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7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10年
- 展厅面积:290平米
- 地 区:上海-闵行
分支机构
朴仁铉画家与朴相润代表致辞
上海艺术礼品博物馆馆长胡木清致辞
韩国艺术家朴仁铉的中国首展于2017年6月17日周六下午3点在上海相润艺术空间揭幕。
女婿,女儿,朴仁鉉,画家夫人,儿子
庆祝艺术家60大寿
展览以“雨伞诗情(Umbrella Poem)”为主题,呈现韩国艺术家朴仁鉉的20幅精品力作。
韩国艺术家朴仁铉
“雨伞诗情(Umbrella Poem)”上海相润艺术空间展览现场
尤为特别的是,此次展览以“雨伞”为主要创作元素,而艺术家朴仁铉在韩国,也被称之为“雨伞画家”,他自1986年的第一届个展起,便对雨伞情有独钟。开始并关注了并持续以雨伞为主要元素进行创作。
也许提起雨和雨伞,你会觉得下着雨的天气是不那么令人开心的事情,但是在艺术家的眼中,雨却是美好的、富有诗意的,格外喜欢雨的他,开始描绘画布中的雨伞,在这三十多年的艺术生涯当中,画布中的雨伞形式逐渐转换成水墨、彩墨和装置。特别是展览现场长达40米的平面水墨画与运用实际雨伞的装置艺术的结合,更能表现出独一无二的造型美, “雨伞画家”之名由此得来。
然而艺术家笔下雨伞并不是统一的,它是不断变化着的:艺术家通过折叠与撑开的雨伞,隐喻着人生当中生命的起源与终结;当雨伞遇见山水时,则变成山势的骨骼;当雨伞遇见树木时,则变成花瓣与叶子,当雨伞遇见苹果时则会变成细胞组织;雨伞时而也会以浪漫、情感、爱情、和睦、保护、和解、饶恕、关怀以及分享等象征性意义来陈述人生。
下着“雨”的天,离不开的是“雨伞”,“雨伞”对于“雨”而言,又是一种矛盾又联结的关系,在艺术家自己看来,作品中的雨伞不仅仅是最主要的元素,它也是一种造型符号:“雨伞既是反应我自己本身,也是能够体现出我的造型语言的存在。”
Umbrella-Midsummer painting,91cmx65cm, Ink and color on paper, 2017
Umbrella-Park Yeon Falls,91cmx65cm, Ink and color on paper, 2017
Umbrella-Plum Blossom,65cmx91cm,Ink and color on paper,2017
Dissolving Apple, 130cmx88.8cm, Ink and color on paper, 2017
一直以来,朴仁铉一直试图不断地创作出水墨画以外的多样性作品,并对传统的宣纸以及称为东洋画固有的脉络之墨与彩墨的局限性材料进行研究。
考虑了在中国上海展览的特殊性,希望能更轻松的扩散与中国人之间的相互沟通与理解。在此次的展览中,艺术家重新诠释了他最为欣赏的两位中国北宋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著名画家及画作: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与郭熙的《早春图》。新作名为《夏色溪山图》、《秋色溪山图》、《盛夏图》以及《晚秋图》。
北宋大家范宽在《溪山行旅图》中,以酣畅厚重的笔触,挥洒出一派顶天立地的山石飞瀑。画面体势错综,摄人心魄,而巨峰壁立间那一支缓缓出行的商旅队伍,令整个绢本水墨都灵动起来。
范宽笔下的《溪山行旅图》在今天看来,那份安宁自由而又动静皆宜的潺湲诗意,着实令人向往与眷恋,这种意境对于朴仁鉉而言,感受也是如此。
然而他用层层叠叠雨伞的造型幻化出的巨峰与树林,雨伞自天空自由落下,这一支原本的商旅队伍在画面中消逝无踪,这仿佛就像时间的长河流过,时空变换,也许大自然的景致仍然如此,但早已物是人非,这既是艺术家对中国传统水墨的一次致敬,也是他对传统水墨在当代的重新演绎。
“雨伞诗情(Umbrella Poem)”上海相润艺术空间展览现场
艺术家试着以传统与现代、现实与假象、自然与文明,将局限的可能性放大化。在这烈日炎炎的六七月,漫步他的展览,能够像雨中的雨伞一般,沉醉在幽深韵致的雨水与浪漫的诗情当中。
展览日期将持续至7月16日。
下一篇:朴省列个展亮相相润艺术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