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牌会员

四海名家
积分:5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7
  • 印象:
    专业 环境优美 赶超静笃斋
    确定
  • 经营时间:
    18年
  • 展厅面积:
    200平米
  • 地  区:
    四川-成都-其他

分支机构

您所在的位置:四海名家>画廊动态>正文

我的收藏经历及收藏故事(连载二)

2019-12-03 16:39:58 来源: 四海画院     作者: 李任仕

收藏冯老油画《西双版纳》

    冯法祀老是是我国著名油画大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油画学会顾问、徐悲鸿国际艺术研究会名誉主席,徐悲鸿艺术学院首席顾问。

    冯老也是我的至交、忘年交,是我人生路上对我为人为学影响很大的一个好老师。

    冯老1914年生于安徽庐江,别名“骆风”。1933年他19岁时,即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师从徐悲鸿及颜文梁、吕斯百、潘玉良等大师,1946年又随徐悲鸿到北平,参加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创办工作。1950年中央美术学院建立,他被聘为教授、首任绘画系主任。

    冯老是艺术家,也是革命者。1937年他于中央大学毕业,时值抗日战争爆发,他就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后随部队北上抗日,在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从事抗日宣传工作,并到过革命圣地延安。1940年参加抗敌演剧队,从事绘画创作活动。

    青壮年时代的遍地烽火和革命生涯,深深影响了冯老以后的艺术发展之路,即把自身的艺术根植于广大的劳苦民众之中。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平型关大捷》、《雁荡山》、《捉虱子》 、《演剧队的晨会》、《南京大屠杀》(合作)等一大批充满现实主义、爱国主义精神的作品,受到广泛好评。尤其是他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巨幅油画《刘胡兰就义》,标志着中国油画家驾驭大型作品的探索进入了一个成熟期。这幅巨制现在珍藏于中国美术馆,与蒋兆和的力作《流民图》一起,被中国美术馆人士称作馆藏“双璧”。

    对于冯老的创作和艺术,中国顶尖级的艺术大师均有很高的评价。

    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中央美院老院长徐悲鸿先生评价冯老在革命战争年代创作的作品时说:他以急行军之作法,描写前后方动人的景象,题材新颖,作法又深刻,而后者尤为重要。冯君能把握题材,写之极致,以绘画而论,可谓抗战中之珍贵收获也。

    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院原院长、被称作当代中国油画的代表画家靳尚谊认为,冯法祀创作的《刘胡兰就义》,在新中国上世纪50年代的文化创作中具有一定的经典性。冯老在70岁以后焕发了创作第二春,创作了一批风景和人物画,靳尚谊评价说:“他的创作中,现实主义里头带有写意,色彩则吸收了印象派特点。”

    我认识冯老及其夫人张云先大姐,大概始于千禧年初。主要是一起参加了两、三个活动,其中包括参加他在京的一位年轻学生的婚礼。其后因为我同他几位学生,尤其是其得意弟子李宗君,还有中国徐悲鸿画院院长陈远华,以及其小好友缪中华等交善,得他们沟通、介绍,交谊日渐增多。

    在此之前,我只知道冯老是一位著名油画家、徐悲鸿的得意门生,在中国油画界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威望。通过近距离接触、交往,我才真切地感到,冯老是一个非常儒雅,非常和善,非常有学识,非常有爱心的人,其人品同其画品一样高尚;同时又非常低调,丝毫没有大名家的派头。正是因为这个原因,2006年底,四海画院在成都建立时,我邀请他出任画院名誉院长,并请他莅临成都参加画院成立庆典及画展。当时冯老尽管已经93岁高龄,却欣然同意,同云先大姐和他的孩子冯世光一起来到成都,给我们很大的支持。庆典结束后,我曾冒雨陪他去黄龙溪古镇采风写生。考虑到他身体状况,还专请医生陪护,并在他突感身体严重不适时,立即安排到华西医院治疗,亲自陪护到其返回宾馆。这次成都之行,更让我们的友谊得以增强和升华。

    在此一交往过程中,我逐渐萌生了收藏这位大家一幅油画的想法,并请小缪代为联系。我告诉小缪,价格不宜太高,那怕是小画也行,毕竟我只是工薪阶层中人。在我几十年的书画收藏生涯中,过去主要收藏书法和国画,油画也有点,但不多,主要是几位中年和青年油画家朋友的作品;而如冯老这样大家的作品,则少之又少。不是不喜欢,而是囊中羞涩,不敢望津。

    2007年5月中旬,我从成都回北京。在同宗君见面时,谈起拟去冯老家看望,并谈到曾请小缪帮忙联系冯老,拟收藏其一幅油画事,小缪也已同冯老的孩子小光联系。宗君听后,爽快地答应帮我落实。18日晚宗君电话告诉我,冯老已答应我的要求,并同宗君一起选定了一幅山水画。画很好,尺幅高1米,宽70公分。并告云先大姐知我到京,让我一定去其家,要请我吃饭。

    20日(周一)上午,天气晴好,宗君来家接我一起去冯老家。我让儿子同去认门,拟在必要时让其代我帮助、照看二老。10时过到冯老家,二老十分热情、高兴地接待我。刚进家,我奉上送他们的茶叶、水果,冯老却一眼看见提袋内我专门带给他的画院第二期《四海名家》杂志,伸手便取出来翻阅。我向二老通报了画院近半年来的情况,他们都连声称赞,说我办了一件大事业。

    冯老随即说:你要的油画我已经找出来了,并亲自从里屋拿出来,摆在我们坐位中间的茶几上,一边让我们看,一边兴致勃勃地聊起创作此画的有关情况。冯老说:这幅画画的是西双版纳,背后是山峦,下边有溪流,两边是繁茂的树林,他很喜欢这个地方。画的草稿起于1981年,只有现在这幅的一半大小,因为很喜欢,2002年又画了这一幅。画面上山很雄伟,背景很深远,就象看不到尽头,自己对这幅画“情有独钟”。初看此画,内涵深厚,色彩十分丰富,确是一幅精品;听他一讲,更增加了对画的认识。能有缘收藏此画,自然十分高兴。宗君请冯老同我一起在画前拍照,我请二老一起合影。拍照时,冯老握住我的手,十分高兴和亲切。我将润资奉上,云先大姐还连声说:哪能收你的钱,我们又不是卖画。

    接下来开始聊天。我问冯老何时参加革命,他回告说:1937年从中央大学毕业后,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去国外深造,一是留下来参加革命工作,用画笔表现革命。当时抉择很难。他家那时有些钱,有条件出国,但经过认真考虑,他决定留下来参加抗日。那一次中央大学去部队的同学只有他一个。当时对他这样的油画家还没有政策,他只能一肩背画夹,一肩背枪开展创作,环境比较差。离开部队时是陆定一同他谈的话,他表示以后还要回去,而且要带一批象他这样的艺术家回去。后来他参加了抗敌演出队,可以一边演出,一边画画,比在战斗部队画画条件好多了。宗君补充说,当时的好些画,都是战地的写生画,而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冯老的经历,充分表明他确实是一个革命艺术家。我向二老表示,想找时间同他们系统地聊聊,以后整理出来很有意思。云先大姐表示赞同,说好些人都写出来了,比如王琪,冯老却没有写。惜冯老突然地走了,我的这一愿望也就成为了永久的遗憾。

    这次以后,冯老知道我喜欢国画,还于当年冬送了我一幅国画《双马奔腾》,并专门为我题了款。冯老的高足宗君也送了我一幅冯老的国画《骆驼》。我也利用返京之机,多次前往看望二老,给他们带去虫草等保健品。云先大姐告诉我正寻找两种药,我专门记了下来,并认真拜托几位朋友,却终于未能找到。

    2009年7月16日晚19时35分,冯老因突发性大面积心肌梗塞辞世于北京,享年95岁。隔日,《华西都市报》记者为此专门对我进行了采访。21日,我同小缪、林跃飞赴北京看慰云先大姐,并参加中央美术学院次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为冯老举办的隆重的告别仪式。以后亦曾利用返京之机,同宗君一起去看望云先大姐。

    此后,我多次翻出、欣赏冯老所画的《西双版纳》。方家论及:徐悲鸿先生在从事中西绘画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造型风格与表现技巧,他的中后期的油画中已显露出中国气派的章法。冯老的油画技巧受之于徐悲鸿的传授,对于徐悲鸿的油画艺术有着深入的研究。他以自己的艺术实践,丰富、深化了徐悲鸿所提倡的油画民族化问题,展现了他对于油画民族化的理解。他的油画创作大刀阔斧,不拘泥于细部,作画开始阶段东一笔、西一笔如围棋布子,几笔摆出作品的整体感觉与布局,强调整体,给观者以强烈的震撼。冯老认为:追求民族化,首先要使中国老百姓看懂。艺术家刻划形象不但让人认识,而且要美。油画家要追求和创造造型的旋律,色彩的旋律。一幅作品既要具有大的整体旋律之美,还应是各细部小的旋律的组合。油画的旋律体现要有提练,有概括,删繁就简。反复展观冯老这幅《西双版纳》画作,当可以慢慢体会出其此中三味。

    在冯老家取此画时,宗君曾私下告诉我,此画如送拍卖,应在35万元以上。其后两天又有朋友给我说,有人愿出27万元购藏此画,我当然予以谢绝了。收藏冯老这幅画,也是收藏我与冯老这一段难忘的友谊,我愿意在心里始终保有这一段美好的回忆。

                                                                    2014年6月18日

                                              据几则日记草成于锦城聚园淡泊斋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