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麦朵尔艺术俱乐部
积分:-15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7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10年
  • 展厅面积:
    200平米
  • 地  区:
    北京-昌平-其他
您所在的位置:麦朵尔艺术俱乐部>画廊动态>正文

姓氏的前世今生

2018-01-16 13:42:58     

  我们中华文明历经几千年,从上古传说直到今天,期间的社会发展经历了从原始社会的族群、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到阶级社会直至今天的现代社会的过程,社会也从由女性占主导地位的母系社会发展演变到了由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父系社会,与此同时,我们的姓氏,也随着社会的发展演变,早已与早期社会有了很大的不同和改变。

  我们现在经常说按姓氏笔画排序,其实我们今天很多人的姓名中是有姓无氏(其实是以氏为姓)的,而早期我们的祖先,尤其是在夏商周三代时,他们是有姓有氏有名有字的,如姜太公:姜姓、吕氏、名尚(又名望)、字子牙。

  在久远的远古母系社会中,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人类为了生存需要,聚群而居,于是就形成了一个个小小的集体、族群,这个族群为了对外交往的需要(当然主要是首领)和跟其它族群的区别,需要对这个族群取一个符号,来作为该族群的代号和标记。每个族群通常都会取他们所生活的地方的地名、山名、水名、本族群的图腾名,来作为该族群的代号,同时该符号也会成为该族群首领的代号,如:炎帝姓姜,因为长在姜水之滨,黄帝姓姬,因为长在姬水之滨,于是,这个代号就成为了最早的姓,最早的姓就此产生。

  由于当时的社会非常的落后,就连基本的婚姻都不是稳定的对偶婚,而是不稳定的非对偶婚(族外婚、群婚、走婚),族群成员只知道其母亲和舅舅是谁,却不知道其父亲是谁,因此在成员的婚配时,成员的血缘来源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了,因此最早的姓,除了在表示族群、氏族代号的同时,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还反映了族群成员的血缘来源和相互关系,同姓的人都是同一位女性祖先的后代,也是当时母系社会同一血缘关系人群的标记,所以同姓不能通婚姻,类似于我们今日的近亲不婚,可见我们的祖先虽然不懂得遗传学,但是却很聪明。这个作用就叫做“姓别婚姻”。我们通过“姓”字的造字我们也能知道,“姓”即表示“女人所生”的意思,也就是姓这个姓的人群来自于哪个女人,而且我们发现一些古老的姓也多为“女”字旁,如:姬、姜、姒、妫、姚、嬴(秦国国姓)等,姬、姜、姒、妫、姚这些字同时还是当地的水流名称,如:舜姓姚、禹姓姒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繁衍增多,氏族、部落原有的地盘已经不能够满足已有人群的生存需要了,自然就会有一部分人要分出去,重新开辟一块新的地盘,因此又要重新给这个新的分支群体取一个代号,来作为这个新的族群的标记,这个代号就是后来的“氏”了。同时为了更加准确地表示这个族群的来源,还会在这个新的代号(氏)前面冠上以前的老代号(姓),表示这个族群是从哪儿分支出来的,这就是真正的姓和氏,简称姓氏。我们从“氏”的造字也可以知道“氏”是分支的意思,所以当“氏”字跟在“姓”字后面的时候,自然就是表示该姓的某一个分支了。如:炎帝姓姜、神农氏,黄帝姓姬、轩辕氏,禹姓姒、子氏,周公旦姓姬、周氏等。

  当母系社会发展到父系社会,尤其是发展到三皇五帝、夏商周三代时,不同的氏可以反映出该男子在国家、社会、家族中的地位,这就叫“氏别贵贱”。夏商周三代时,由于嫡、长子(嫡子和庶子,长子和其它儿子地位大为不同的)可以继承父亲的封国、封地、封号、爵位等,而其他的儿子就只能重新起一个新的氏,并且多数是以自己的封国、封地、采邑、封号、爵位、封官为氏,当一个男子连这些都没有的话,也可以祖上的名、字、号为氏,因此到了夏商周三代时就产生了大量的氏。

  在古代社会,只有族群、氏族、部落的首领及家人才会有姓氏,到了三皇五帝、尤其是夏商周三代时,也只有贵族男女才有姓氏,普通老百姓是无姓无氏的,只有一个简单的名而已,例如:庖丁,表示一个叫丁的厨子;匠石,表示一个叫石的匠人;弈秋,表示一个叫秋的棋手;医和,表示一个叫和的医生等。然而即便在贵族中也不是人人都有姓氏,贵族男子才有姓有氏,贵族女子也只有姓而没有氏,在当时的社会中,贵族男子称氏而不称姓,而女子却称姓不称氏(女子也没有氏),当时对男子称姓是一种侮辱行为,例如周公姓姬、氏周、名旦、排行老四即行叔,可以称周公旦、周公叔旦,但是绝对不能称周公姬旦。当时的贵族女子通常在称谓中加姓,以别婚姻,例如:齐桓公的女儿称齐姜(齐国公主、国姓姜),晋文公的女儿称晋姬(晋国公主、国姓姬),还有褒姒(褒国公主、国姓姒)(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褒姒一笑失天下)等;而女子出家后会把夫家的姓、氏、号等加到自己的姓前,例如晋献公的女儿伯姬(伯是老大的意思,即姬家的大女儿),嫁给秦穆公后,就叫“穆姬”。

  在社会发展到夏商周三代时,尤其是在周代时,由于当时的社会制度、宗法礼制、使用习惯等原因,产生了大量的姓氏,并且当时男子称氏、女子称姓,而后代又是继承父亲的姓氏的,在长久的社会历史演变中,一些原始的古老的姓反而慢慢丢掉了,大量流传下来并使用到现在的,反而大部分都是当时姓后面的氏。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下大乱,很多规矩都被破坏了,姓氏制度也就乱了,再到秦汉时期,基本就完全演变、融合成今天的样子了,姓氏也就不再是贵族专属,平民也可以有姓氏了,例如汉高祖刘邦,登基前就是一个平民百姓,叫刘季(也就是叫刘老三,季是行三,也有说刘邦行四的,刘邦是当了皇帝后改的名字,虽然名字不是很雅,但是平民百姓总算可以有姓和名了)。

  因此,我们今天仍在使用的姓氏,其实绝大多数都来源于早期的氏,而不是姓,只是随着历史、社会的发展演变,慢慢演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所以我们今天还在使用的姓氏中,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有姓无氏(实为以氏代姓)的。

  所以说姓源于母系社会,是以女子为传承中心的族群标记,并可用来表示血统来源,故有“姓别婚姻”之说;氏源于母系社会同姓衍生的各分支,是以男子为传承中心的宗族标记,并可用来表示社会地位,故有“氏别贵贱”之说。

  附,姓氏的可能来源:

  1. 古老的带女子旁的姓,例如:姬、姜、姒、妫、姚等皆为地名;

  2. 以动植物或图腾命名的姓氏,例如:龙凤马牛羊等;

  3. 以自己的封国、封地、采邑、封号、爵位、封官为氏,例如:韩、魏、赵、司马、司徒、司空等;

  4. 以出生地、居住地为氏:西门、东门、东郭、百里等;

  5. 以职业、技艺为氏,例如:陶、匠、屠、卜、医、弈、庖、巫(巫启贤)等;

  6. 以祖先族号、谥号为氏,例如:唐、虞、夏、殷、文、武、昭、穆、康、宣等;

  7. 皇帝赐姓,例如:项伯跟刘邦结了亲家之后,刘邦赐项伯姓刘;

  8. 为避灾祸、躲战乱而改姓,例如:伍子胥被夫差所杀之后,子孙逃到齐国改姓王孙;陈厉公子陈完,在陈国内乱后逃到齐国做了大夫,改姓田,最后还“田氏代齐”了;

  9. 为了避皇帝或者圣人讳而改姓,例如:荀改姓孙;

  10. 把原来复杂的姓氏简化,例如:司马改姓司或马、欧阳改姓欧;

  11. 一些来自少数民族的姓氏主动融合进入汉姓,例如: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了学习汉族的优秀文化和制度,在改制时,甚至把自己的祖姓拓跋都改成了汉族的“元”姓,还有单于、宇文、长孙、呼延、尉迟、耶律、完颜、爱新觉罗等,都是一些少数民族姓氏的汉语音译,还有一些例如今天的“那”姓(那英、那威)、由满族的叶赫那拉氏简化而来,爱新觉罗·启功就说自己叫启功,不提他的姓氏,他的后代可能就简化成姓启了;

  12. 以先人的名字为氏,例如:周平王有一个庶子,字林开,气其后代就以林为姓,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子孙以皇父为氏,后改为今天的皇甫;

  13. 还有以排行(伯仲叔季)为氏的,例如:鲁庄工之弟、庄父,行二,本为仲氏(仲孙氏),因为他犯有弑君之罪,遂让他改姓孟孙氏(虽然伯和孟都表示行一、老大,但是伯为嫡出、孟为庶出),有贬损之意。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