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7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9年
- 展厅面积:4000平米
- 地 区:北京-朝阳-其他
作者简介:
高 文,1931年7月出生,山西临汾人,号平阳,斋名“汉风堂”。研究馆员。1948年考入晋绥日报新闻干部训练班。历任:晋南日报见习记者,四川省文化厅文物处处长,四川省文物指导委员会专职副主任(享受正厅级待遇),中国文物学会理事,中国汉画学会副会长,中国钱币学会理事,四川钱币学会副会长,成都书法研究会副会长,四川书协名誉理事,四川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四川省古玩收藏协会顾问,成都市收藏家协会顾问。2002年获中国书法家协会“德艺双馨书法家”称号。
高文先生长期从事文物收集、整理及学术研究,是省内外重大影响的学者、书法家、收藏家。对汉砖、汉棺、汉阙、汉碑、崖墓、古钱币、碑刻、瓦当等研究领域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先后出版:《巴蜀铜印》、《四川历代碑刻》、《中国压胜钱》、《四川铜币图录》、《四川近现代纸币图录》、《绵竹年画》、《四川孔庙》、《何绍基留蜀墨迹》、《中国美术全集·画像砖/画像石卷》、《中国画像石全集·四川卷》、《中国画像石棺全集》、《中国画像石棺艺术》、《中国巴蜀汉画像砖大全》《中国巴蜀新发现汉代画像砖》、《中国汉阙全集》、《汉画诗书:名人题跋汉代画像砖》等二十余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收藏图书近万册,被评为“天府藏书家”。2010年10月获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四川省老干部局“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8年3月获中国汉画学会“终身成就奖”。
邮票是“国家名片”的美誉,存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利用邮票再现历史和文化,可谓得天独厚,有着取之不尽的题材。在新中国近70年的邮票发行历程中以历史文物为内容的邮票占尽了风采。方寸之中有无数邮票的珍品如果把新中国发行的历史文物题材的邮票汇集成册,就是一部文物精华图书,而在这一部文物精华图书中,四川汉代画像砖邮票,就是集合了厚重历史遗产和精美印刷工艺的佼佼者。
汉代画像砖邮票
中国汉代画像砖在四川、河南、山西、江苏、安徽、陕西、甘肃等省广泛分布,出土类型一千多种。要在数量这么多,造型这么精美的汉代画像砖中挑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印刷邮票,实在是件困难的事。1955年秋季,时任四川省文化局社会文化科科长,分管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工作的高文,接到一项任务,为中国邮票公司寻找制作画像砖邮票的样本“不要神话传说,不要历史故事,不要人文典故,专门要反映有关国计民生的衣食住行问题的内容”,面对邮票公司的这个需求,高文开始了对汉代画像砖的研究。
1956年10月1日《东汉画像砖》邮票正式发行,这套特种邮票共4枚,主题分别为“井盐生产”、“住宅建筑”、“射猎农作”、“车马过桥”。这套特种邮票,由孙传哲设计、孔绍惠雕刻,邮票图案取自四川地区出土的汉代画像砖拓片,设计原型就是由高文推荐的盐场图、弋射收获、庭院画像砖和车马过桥4件东汉画像砖拓片。
2018年9月,从事文物工作60多年的高文,带上这四张邮票底稿,及100多件汉代画像砖拓片,参加在北京山水关美术馆举办的“名人题跋汉代画像砖拓片展”。在这四张邮票底稿上题跋的有已故著名建筑专家、梁思成的学生、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罗哲文;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何应辉;著名书法家、收藏家、文物专家高文、著名书法家、成都博物院研究部主任邓代昆。这四张一套的汉代画像砖邮票,在展厅中非常跃眼,许多观众和众多新闻媒体争着拍摄,专门访问我。这四张汉砖拓片是反映汉代社会进步、国强民富的实物例证。
一、盐场图
《盐场图》 48cm×40cm 成都市郊出土
盐,人类生活的必须品,历代都很重视,煮盐是汉代重要手工业之一,四川制盐尤为发达。左太冲《蜀都赋》颂日:“家有盐泉之井,户省橘柑之园”可见汉代之盐业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多公密不可分。这套邮票的第一张便是东汉画像砖“盐场图”。此图基本上可以看到制盐的全部过程。图上的盐井是汉代的大口井,和现在的小口井不同,小口井是从宋代才开始改进的。《东坡志林》中将其称做“卓筒井”,用轱辘把卤水提起来,然后用竹枧管道运输,这样的生产方式非常科学,它和今天的石油输管有着惊人的相似。汉代四川用就地开采的天燃气熬盐。四川邛崃市油榨乡发现了火井煮盐的火道,与《华阳国志》上记载的完全相符。该地还有清乾隆二十八年的石碑。是“自唐时古火井处”的火井碑。也是一件反映成都地区延续千年井盐发达的珍贵文物,已迁到邛崃市博物馆收藏。”题诗曰:“盐泉之井汉时盛,剖竹引流气火明。天佑蜀人多活路,熬得食盐慰苍生”。
二、弋射收获
汉代弋射收获画像砖 拓片 49cm×40cm 成都市郊出土
上半部为弋射图、池塘中有莲鱼、水鸭、树下有两人张弓仰射,天空惊鸿乱飞。下半部收获图,六个农夫在田中收获,左中三人用短镰割取谷穗,右二人用大铲或称为“艾”的工具,芟除已去掉穗头的禾杆,说明古代劳动人民对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以及农业技术的掌握已达到很高水平。左侧是一农夫肩挑已扎成把的穗头,应为选好的稻种,以备来年之用。关于弋射场景,不仅是古代文学家非常喜爱的题材,用以叙事或抒发情感,在汉代工匠手下,更是一幅真实美丽的画面。弋射的方法和工具都非常古老,但这种丝缕(缴)系矢而射鸟的生活技能或娱乐的游戏却十分科学,被击中的飞禽几乎完全可以被人们所捕捉提到,效率非常高。此砖拓片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何应辉题辞,书法家高文题跋,著名诗人马春题诗曰:“妙射飞鸿云水漾,巧收新谷野田丰。古来天府绝佳地,风物长存汉画中。”
三、庭院画像
汉代庭院画象(像) 拓片 47cm×40cm 成都市郊出土
表现了汉代社会建筑进步的状况,这个住宅外面用高墙封闭,左半部为起居的正院,共分两“进”;右半部的前部为一个“跨院”,带有厨房、炉灶和水井等生活设施,后部有一座建制规整高大的楼房。建筑布置的特点是每个庭院空间都在四周加了围廓,成为一个“庭院”。楼阁上房屋,其外形和间架、梁柱、斗拱等建筑结构与特点,都表现的很清楚。其中正房为面阔三间的单檐歇山式建筑,中央明间设踏步,其后檐用拱承托;拱的后尾插入柱内,这和成都地区近代民居中通行的做法很相似。整个图案的视角,是汉代普遍采用的俯视鸟瞰。这种规模庞大的居住环境,不但可以看出当时地主阶级的奢侈生活,还清晰地展示了汉代建筑技术的进步和成就。此砖成都市出土。中国著名建筑专家罗哲文题跋。
四、车马过桥
汉代车马过桥砖 拓片 40cm×40cm 成都市郊出土
桥,是中国古代卓越的科技创造,是人类文明在建筑上的一大贡献。该图表现的一辆车华丽的轺车从桥上飞驰而过的情形。车前驾二马,车盖上有四帷,车后有一骑吏跟随。木桥上桥板横竖交铺,桥边有栏。桥梁共四排,每排四根柱子。画象上所表现的这座桥梁,充分反映出我国早在公元1至2世纪时,架设桥梁建筑的工程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成就。到了东汉晚期,中国出现了斜拱桥。闻名世界的河北赵州桥是隋代大业年间(公元600-680)著名匠人李春主持修造,是世界现存最早的石拱桥。另一座著名的洛阳石桥,是由北宋时期名匠蔡襄主持,在福建省泉州建成。此砖成都市出土。由著名书法家高文题诗题跋。
中国著名学者、书法家、诗人在汉画像砖邮票底稿上的题跋、题诗,更增强了对汉画像砖画面内容的理解,可以说是锦上添花,受到人们的喜爱。这四张汉代画像砖邮票,一方面集合了汉代画像砖的经典题材,技艺与构图,充分表现出汉砖艺术登峰造极的地位;另一方面对汉砖艺术的纪念意义和对汉代天府文化的传播以及收藏都可谓珠联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