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7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37年
- 展厅面积:5000平米
- 地 区:山东-青州

萧瀚 在艺搜查询
出生年份: | 1945 |
---|---|
籍 贯: | 安徽-芜湖 |
艺术简介
萧瀚,旅德画家,安徽芜湖人,1945年出生,毕业于安徽师大艺术系。1988年旅居德国,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德国水墨画美术家协会主席、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1987年应德国及法国政府部门邀请举办个人画展并讲学。1988年获西德巴肯霍夫基金会赞助提供画室进行艺术交流并考察北德艺术。1989年旅居德国,并在德国多个美术馆及画廊展出。1992年德国国家一台拍摄及播放(萧瀚艺术在德国)专题片,同时获德国新闻社(DPA)报导和介绍。他先后应邀在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国父纪念馆中山画廊等多处举办个人画展,历年来作品参加多项国内外大型美术展并屡次获奖,作品广为德国、台湾及东南亚各地的博物馆和著名艺术机构及私人收藏家收藏。《欧洲之春》三联画亦为欧洲理事会大厦收藏。自1994年始,作品每年在香港著名拍卖行苏富比、佳士德、荣宝斋、及台湾甄藏、上海朵云轩、北京翰海、嘉德、保利、中贸圣佳拍卖成绩斐然。2001年首次进入香港苏富比拍卖“成交价前十名”行列。
萧瀚的作品以中国传统为基础,并以创新的手法开拓具意象和印象色彩的水墨画的新路。以多次滴彩积色,形成诸多冷暖灰色调子,产生天然之趣,再结合大自然之万象,研创出自然而富变化的独特风格。其创作理念为“穷尽色彩之光辉,融合笔墨之精神,抒发现代之情怀”。
自1989年移居欧洲以来,以他研创的多次积彩法色调水墨画特殊风格作品,首先赢得了在欧洲画坛的认同和市场肯定,成为第一位由德国国家电视台采访拍摄专题介绍的中国画家,作品广为各美术馆、博物馆、政府公立机构、画廊、银行、著名保险公司、艺术家协会、大学等收藏。《欧洲之春》巨构更为欧洲理事会大厦秘书长办公室收藏。萧瀚在哥廷根市美术馆举办画展时,馆长艾瓦·卡波特撰文高度评价:“他(萧瀚)的成功就是把西方绘画的丰富色彩于表现手法融入中国绘画中……他所研创的诸多混合统一对比的各种灰色调,在传统中国水墨画上未曾出现过,使得中国绘画更有现代审美情趣……”。萧瀚曾登陆宝岛台湾,立即受到画坛和收藏家的推崇,首次画展近百幅作品,80%为收藏家所购,其余也为画廊买断,数年间弟子也遍及全岛,并出版多本精装大型画册,成为画坛热点人物,这从他在1997年同时受邀台湾历史博物馆和国父纪念馆中山画廊,举行高规格画展得到印证。历史博物馆历来仅展出具历史定位和在世大名家,如张大千、黄宾虹、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傅抱石、赵无极的画展。同时台湾历史博物馆馆长黄光男对萧瀚给予了高度赞扬,称“他(萧瀚)不只是一改中国文人画疏淡、空白的趣味,使画面色彩满布,还在水墨的基础上注入西方绘画的技法和格调,辟出中国绘画的崭新的格局,展示了今日中国人渴求的时代性”。萧瀚在台湾画坛的地位很高,画价一直攀升,同时受香港、台湾、大陆等著名拍卖行拍卖,并于2001年于香港苏富比拍卖首次进入“成交价前十名”行列。萧瀚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时说:“西洋画的真谛在于理解与战胜自然,人与自然为独立的两个个体,中国画则是讲究天人合一将自然物象与人类意识融为一气。我就力图把东西方的艺术因子融合起来。” 萧瀚60余幅作品有许多以欧洲风光为素材,而用中国画的泼彩积色法所创作的山水画让人领略中西合璧风格的探索成果。另一部分色墨交融的意象山水画,则把传统中国画推向更现代的审美情趣。“中国毫无疑问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最有潜力的经济大国……更让人瞩目的是中国特有之几千年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这样高速发展的势头下没有被遗忘和抛弃,而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弘扬与发展,萧瀚教授的绘画作品正是这样一个将传统和现代融合在一起的完美范例。”这是德国下萨克森州政府参议院新闻办主任霍蒂克·亚科博斯先生对萧瀚先生的画风的评价。萧瀚既是著名的画家同时也是文化的使者。他以画为媒,走遍欧洲山山水水,遍交西方画坛朋友。为弘扬中国文化艺术竭尽心智,为了祖国的早日统一,1993年以来,每年他都要在台湾举办画展。通过他那歌颂描绘秀美的江河山水的绚丽作品,勾起了台湾各界对祖国的向往之情,思乡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