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所周知,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艺术瑰宝,亦可称之为国粹。千百年来,这一艺术瑰宝以其博大精深、绚丽夺目而长盛不衰,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之强超乎人们的想象。在漫长的书法发展史中,名家辈出,生生不息。他们各自以其独特的技艺、风格,以其独到的美学意识和抒情意蕴,形成多种书法流派,创作出浩如烟海的佳作。
令我们引以为豪的是,偏处于东南海隅的潮汕地区,书法艺术却一直处在全国书界的前沿,一直焕发着炫人的无限异彩。如果说,中国书法艺术是一座令人目不暇接,丰繁无比的艺术大花园,那么,潮汕书艺就是这大花园中不可或缺的绚烂小苑。
我们高兴地了解到,汕头市书法家协会在经过一段时间紧锣密鼓的筹备之后,已拟于近日举办一次书法作品全国行,并以《中国梦·潮汕风》立题。无疑,这是一种以书法为载体所展示的地方文化风尚和对美好梦想追求的夙愿。以一地书艺之芳香,游走于全国书艺的长廊,比试、碰撞、互动,那将是一种如何的动人情景。书协还拟先行将八十余幅作品汇编成册,为此陈锡镇主席嘱我制序。作为老朋友,的确不可推脱。于是,我触题而思,首先想到的便是“潮汕风”的“风”字。这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剖析其内涵:
一曰,潮汕书写的风尚。潮汕地区自有历史记载以来,便与书法结缘。潮人崇尚写“雅字”,坊间常见津津乐道写“雅字”者的故事,如明代海阳(今潮安)人吴殿邦,其写“雅字”的传说,如果稍加搜集,当不少于百则。于是吴殿邦几成了书法家的代名词。任何传说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在这些明显带有溢美成分的传说中,正是潮汕人历来崇尚书法,崇尚审美风尚的表现。潮人这一风尚历千年而不衰,在当今商业意味浓烈的年代,更显示其生命力。不论是在开埠之后至1949年的百年间,还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余年间,汕头都云集着数以百计的知名书家。他们都以书法艺术的某一成就获得社会的认可。
二曰,潮汕书写的风气。在形形式式的社会活动中,笔者涉足最多的就是各种各类的书画展览。汕头现在有数十处展览场馆、不下百处的大大小小的书画门店,而且还有两处专门的书画集市。这样的商业规模,应不难想见书画创作的繁荣状态。可以说汕头市的老、中、青、少不同年龄阶段的书法家、书法爱好者,的确难计其数。汕头书法家协会就已有近千之众的会员,其中还有近三百人参加更高层次的协会。他们都在各自的砚田里耕耘着、抒写着,并总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精彩表现。这样的书写风气对于汕头来说,可谓殊为难得。
三曰,潮汕书写的风韵。换句民俗的话来说就是潮汕的“味道”。在我认识的潮汕书法家中,书写风格呈现多样化:老辈书家书写受传统“把玩”的品读状态的影响,偏向于端雅严谨;中青年书家则因“展览”效应的影响,取向于痛快爽利。虽然同时存在这两种不同的书写语言,但是对于书写风格取法则显得多样化,行、楷、隶、篆、草,在书法家们的笔下总显得那样生动活泼,而且往往能以书写的文字内容打动读者,或诗或联,或哲语或古文,从而不动声色地诠释、演绎着他们心中的美好梦想,以至融汇成中华民族的共同梦想。也就是说,当书写能涵容更多的载体时,潮汕书家的书写就显得更有独特的潮汕风韵了。
当这一群体在不动声色地兴起时,也就是潮汕地方书写特色,即潮韵的形成了。三十余年前,汕头举办元宵画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家,就多认为以潮汕的书画创作状态,足可以促成“岭东书画派”,或者“岭东书画风”的形成。现在三十多年过去了,就创作实力来说,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前辈的预言应可渐臻于实现。
汕头书法家协会举办的这次活动,把潮汕书家的书写之风推向全国,让人们更清晰地认识到这个处于东南海滨,所谓“省尾国角”的城市承载着多大的风雅。相信,类似这样的活动也将不动声色地促进“岭东书风”的形成。那么,对于促成是事的汕头书协,特别是陈锡镇主席,当功不没焉!
是,谨以为序。
黄赞发
于汕上读榕斋 甲午之秋
(作者系: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汕头大学原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