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二十四城画廊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10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10年
  • 展厅面积:
    1080平米
  • 地  区:
    四川-成都
您所在的位置:二十四城画廊>艺术家>艺术家详细页面
姜勇

姜勇 在艺搜查询

出生年份: 1965
籍    贯: 四川-乐山

艺术简介

文:任科雄


创作感言   

有一种情绪在脑海里冲动,有一种模煳的形象在起伏,让我兴奋!

                                                             ——姜勇


 

自恋的艺术

 艺术原本是自我的表达,通过艺术家自己的双眼去看自己,有时更为直接与通透。所以,姜勇的作品一切均从他的玉人,他的自画,他的《某某某》系列开始!


 一个人的演出

 每一个艺术家都在用自己的眼睛看待身边的这个世界,姜勇的眼睛看到的就是某种孤独存在而又模棱两可的状态,谁都可能与谁相像,谁也不可能与谁相似……


温润的玉人

他喜欢把人像也画得模煳而浸透温润,不带有丝毫声嘶力竭之气,哪怕有纠结,哪怕有愤怒,哪怕有质问,一切都如此平和安静!


 唱歌的石头

画画这件事本来就很单纯,艺术家不是说教者,一幅画也无须承担太多述求……只要能抒发内心即可,《某时某地》就是姜勇心中会唱歌的石头!


人物专访

 作为艺术家的姜勇细腻、敏感而内敛,这种性情在他的画中也在他的文字中。“生活的周围有一种气氛,一种看不见、嗅不着、触不到的感觉,只是徘徊在心中的阴影,就很难用文字语言和真实图像来表达,这时抽象的图形就显得更真实了”,他所谓的“抽象”更多是指精神,他画中的那一个个人物,有人的身形,却更像是特定的躯壳或符号。对他来说,这种带有抽象性精神诉求的图形表达似乎更为快慰和准确。


 作品拍卖

 姜勇作品先后于2009、2013在北京保利、上海元亨利贞成功拍卖。拍卖结果详见雅昌网雅昌拍卖http://auction.artron.net/result/pmp-0-0-0-2-0-0-1/?title=%E5%A7%9C%E5%8B%87

姜勇2013年拍卖作品《某时某地》系列18#19#作品


艺术个展

姜勇先后在上海菲籽画廊举办《一个人的演出(2008年)、杭州恒庐美术馆 《某地某时某人》(2011年)等个人画展。


主要群展

 2011 中国艺术进行时  比利时布鲁塞尔

  2010  色视怒放 2010 中韩艺术家交流展  中国上海

  中国新视觉 III   Wolubilis 比利时布鲁塞尔

  2009  ARCO2009马德里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 马德里西班牙

  CIGE2009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 中国北京

  中国新视觉 I  La Maison Loo 法国巴黎

  2008  视觉感动艺术联展 中国上海美术馆

  纽约亚洲当代艺术博览会  美国纽约


其他展览

 2012  方向感2012春沙   川大美术馆

2010  高地艺术区开放展

  2008  成都春季沙龙展新会展中心 

  2002  入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诸家评说(一)

 

工夫石外见修养

/任科雄

 

姜勇,四川乐山人,职业画家,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姜勇曾于2008、2011年在上海、杭州等地举办个人展览,2008-2011年先后赴比利时、西班牙、法国、美国参加画展,入选798艺术家艺术人才库、99艺术网艺术家人才库。其作品于2009、2013在北京保利、上海元亨利贞成功拍卖(参见雅昌网拍卖数据),作品被多家艺术机构及个人珍藏。

姜勇先后与国内国际等知名艺术家合作举办艺术展览,深受策展人、评论家好评。著名评论家、策展人管郁达曾撰文高度评价姜勇作品“不同于西方先辈们的激进与极端,也扬弃了老庄思想中消极与神秘论,姜勇的“本我”仍然在做努力、积极的挣扎,为了将其“真实”表达于自我和世人面前,然而,却没有显露出声嘶力竭的疲态,他以中国人特有的机敏与智慧拿捏分寸,于云淡风轻处显露铮铮铁骨。所以,我们对艺术家“本我”的解读就是对生命的解读,寻求生命意义的解答是对人生的终极追问。”

从这方面来讲,姜勇对于艺术的追求实际是对本我内心的一种强烈表现。这位从乐山岷江走出来艺术家,凭着对石头的兴趣、艺术的热爱与绘画的激情,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石头。

姜勇的系列作品基本都是以石头为题材,无论是玉人还是石头,无论是“某某某”系列到“某时某地”系列,石头自始至终都贯穿了姜勇的整个画面。因为他说“他在石头里找到了绘画的乐趣与激情”。

虽然山石一直是传统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画科,尤其在中国文人画里山石具有诸多的精神象征,寄托了中国文人关于自然和完美人格的理想。但是无论同传统绘画中的山石还是国内某知名艺术家油画中的太湖石相比,姜勇的石头从来都是温润的。

因为姜勇知道润泽感的石头是僵硬而死板的,所以他的作品画面有种温润感,没有棱角、没有锋芒,不张扬、不外露,“花如解笑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几块石头、一汪清泉,这是姜勇有别于其他艺术家的最明显特征,而石头、清泉都与姜勇自小生活在岷江边有着极深的渊源。(详见《头等舱》2012年11月)

姜勇的画面给人的感觉是清新明亮的,一如他作品中的清泉,不但照亮自己也让观画者在画面前有自我观照的冲动。“工夫石外寻修养,文海书山增智商。师古不泥为创建,传承感悟得良方”,这才是姜勇的真实写照!

诸家评说(二)

“本我”的自白

管郁达

 

姜勇的早期作品,无论是人物,或是风景,都是平和的、惬意的,画面自然而然流淌着一种脉脉的温情,清新如三月的微风,微醺但不撩人,叫人情不自禁的想起吹口哨来想和一番。然而,他的新作《某某某》系列,竟然笔触急转,几乎全然放弃了具象和色彩。前后对比之强烈,简直就像邻家粉蓝色的青春少年,一眨眼之间变成了深沉事故的中年男人。没有纷繁的结构和层次,没有让人眼花缭乱的色调堆砌;然而,分明有些什么不可明喻的东西,超越画布之上,通过视网膜,直击我们的心脏。

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流逝,艺术家从对外在事物单纯的描绘转而开始关注个体内心的诉求,那种极端自我的体验和表达,突破了形式的限制,以一种更为内省的视角来进行自己的艺术创作,传达更多个人的思考和情感。也许我们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姜勇的作品,在人的心理活动“知—情—意”这个过程中,情是自身的主观体验,是精神的自觉,是认识世界的主观意愿行动的内驱力,它在心理结构中占据核心位置,既是影响人类精神活动的“动力系统”,又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高级形态。托尔斯泰曾说过:“艺术就是将艺术家自己曾体验过的情感再一次唤起,并用它去激发读者的相应的情感。”因此,作为人性的体现,人的欲望需要全方位、全历程、全情景的整体性反应,情感,一直以来就是艺术的动力和表现的最终主题。至后现代主义更是可以消解主体、消解深度、消解历史感、消解距离,从神圣重大的主题和历史使命中跳脱开来,专注于感官的刺激和其所带来的快感。艺术家作品中那些一律灰调子的模煳五官下,挣扎着凸现出来的尖角既是想要破茧而出的“本我”,又是因为在这日益浮躁喧嚣世界中被抹平的棱角的伤口的呻吟吧?

姜勇在他的创作随笔中提到:“庄子在《天道》中云‘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朴素这种本源性的精神力量是至高无上的,也就是说我们应该露出本来面目来。”以及“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有人将自己视作一方玉愿意让人雕琢为器,有人则拒绝一切社会的规范,甘为顽石。”可以想见,作为一位具有独立精神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传统老庄思想和西方追求个人自由的人文精神都对其有着深刻的影响。

对于生活在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川西平原的姜勇来说,成都安逸、闲适的生活节奏和环境,自然为艺术家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审视自己的内心,关注外部世界也倾听内心的声音。耳濡目染在“花重锦官城”中,也许其“本我”的诉求更多的是与“清净无为”、“无欲则刚”、“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老庄、禅佛思想相通,而非西方式的激进和极端。《庄子·缮性》中说:“今之所谓得志者,轩冕之谓也。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寄者也。寄之,其来不可圉其去不可止。故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其乐彼与此同,故无忧而已矣。”在庄子看来,官爵、名利、金钱都是暂寄人身之物,寄托之物来去不可挡,所以不要为高官厚禄而放纵心志,也不要因为穷困而趋附世俗,这样看待“轩冕”与“穷约”就不会有什么烦恼了。这样清心寡欲,淡泊无为的人生观以及“自然”、“无为”的人生人生哲学为后人营造了一个缓解思想危机的精神乐园。姜勇作品中那故意模煳的面目,便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特有的留白。“空”、“无名”、“无用”是人类文明在经历太多的“概念”与“成见”之后,对这些“分别心”和规定性的反省和沉思。

从屈原的《天问》到当代悲剧诗人海子诗中所写“我在天空深处高声询问/谁在/我/从天空站起来唿喊/又有谁在?”,人类总是反复拷问自己的内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又往哪里去?不同于西方先辈们的激进与极端,也扬弃了老庄思想中消极与神秘论,姜勇的“本我”仍然在做努力、积极的挣扎,为了将其“真实”表达于自我和世人面前,然而,却没有显露出声嘶力竭的疲态,他以中国人特有的机敏与智慧拿捏分寸,于云淡风轻处显露铮铮铁骨。所以,我们对艺术家“本我”的解读就是对生命的解读,寻求生命意义的解答是对人生的终极追问。当人类对于自身生命的存在有着诸多困惑,也许唯一的方法就是安静下来,回到自己的内心,认真和仔细的倾听他的“本我”所做的表白。

心理学的临床治疗手段有一种叫做催眠术,它能够唤起病人潜意识中的记忆。如同姜勇对“本我”的解读,他的作品唤起我们对于自己内心的审视。观看姜勇的作品,我们即便如孤魂一样游荡在自我迷失的都市丛林,也会不时像德国“文人”瓦尔特·本雅明(Water Benjamin)所说的那样,从冷漠的人群中抽身旁观,从而获得一种“内省”、“震惊”和“灵晕”的能力。

管郁达,中国当代著名评论家、策展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访问学者,北京大学“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艺术文献(丛书)执行主编,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系教授,《艺术方向》杂志执行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