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10分
- 印象:
- 经营时间:11年
- 展厅面积:50平米
- 地 区:湖南-长沙
学习、关注与保护“留守妇女艺术创作"行动过程的回望
继2014年底由湖南省文联主办、湖南省女画家协会承办的“探源母亲河—湖南女艺术家陕北写生釆风活动”成功举办之后,从2016年2月15号开始到22号农历猴年正月十五,由中国女画家协会、陕西省妇联、陕西省文联、湖南省文联会、湖南省女画家协会共同举办的“艺术呼唤公益,保卫母亲河——关注留守妇女艺术创作帮扶行动” 在西安圆满落下帷幕。在过去的8天活动行程中,中国女画家协会主席孔紫、陕西省美协副主席宋亚平、湖南省女画家协会主席谢丽芳,及来自北京、陕西、湖南及上海、山东、新疆的30余位女画家们与中国美协领导、媒体宣传记者共40余人,目不暇接、马不停蹄地沿着华夏文明的发祥地黄河流域的陕北黄土高原进行艺术考察和创作采风,探访散落其间的民间美术及其创作者,那些既是母亲,又是民间艺术家的贫困留守妇女们以资助和帮扶。在帮助她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困难,给她们带去社会各界关爱与温暖的同时,增加她们对生活的信心,鼓励她们将优秀的民间美术传承下去,并从中认识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保护母亲河既是对散落在母亲河流域的民间艺人的保护,也是对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通过此次公益活动,有望唤起人们对黄土地上留守妇女的关注与关爱,对进一步加强对中国优秀民间文化的重视与保护,推动优秀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女艺术家们的绵薄之力。
“艺术呼唤公益 保卫母亲河”中国女画家协会主席孔紫致辞
我们沿着黄河干道奔走于黄土漫漫的陕北黄土高原腹地,途经白水、澄城、宜川、延川、铜川、旬邑、陇县、及凤翔县等地,拜祭中华文化之祖仓颉庙与墓,访源探幽古尧头窑遗址,走进刘家洼村走访慰问农民画、面花、剪纸、刺绣等民间艺人,参观考察澄城县民俗博物馆。其馆藏的拴马桩、皮影、及砖雕、面花、黑陶、刺绣等民俗藏品或厚璞精致,或粗犷豪放,生动传神,实用而不失巧思,令人感叹。途经黄河壶口瀑布,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壶口瀑布更是象征着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勇往直前、百折不回的民族精神。大家慕名驻足进行采风写生——往日飞瀑高悬处,挂满冰凌,不少河段成为天然冰桥,形成群龙掀浪与冰挂冰垛共存奇观,却依然动人心魄、气势憾人。
澄县老馆长吴来宝带我们走进刘家洼村探访民间艺术家
澄城县民间艺人创作的刺绣作品
澄城县民间艺人创作的刺绣作品
王白亮老人现场制作面花
澄城县民间艺人所制作的面花
澄城县民间艺人所制作的面花
民间美术的坚守着刘庆才创作的七十米长卷《农耕四季图》
在延川县的文安驿古镇,白天大家前往梁家河村参观学习,习总书记曾在这里知青下乡插队7年并担任过该村的支部书记。梁家河山水依旧,人们的生活早已今非昔比。走进村口,正赶上乡亲们过大年闹新春,村民们彩衣靓衫、装扮齐整地扭起秧歌、转着花伞,骑旱驴、划彩船,唢呐激越、锣鼓喧天。我们不禁被这番热闹景象和欢乐气氛所感染,手中的相机与画笔早已记录不下这份红火与燃烧的激情,大家纷纷投入其中,扭起了秧歌、舞起了花伞,与村民一起手舞足蹈、喜笑颜开地体验黄土高原的人情风物,切身感受着独特的陕北黄土高原民间艺术的魅力。夜色降临,女画家们拈笔铺纸,用心创作来答谢老区人民的盛情,现场作画相赠以支持地方文化艺术发展,表达对老区人民的一份深情厚谊。
参观延川梁家河村史馆
过大年闹新春:转花伞、扭秧歌
参加扭秧歌的女孩
“保卫母亲河—关注留守妇女艺术帮扶行动”笔会艺术活动现场
在延川县的第二天,在延川县文联主席,也是县美协主席刘宏祥先生的带领下,大家来到了黄土高原腹地古朴宁静的土岗乡小程村与碾盘村,走访慰问郝桂英、贺彩虹、马思英等留守妇女,采访调研陕北民间剪纸等民间艺术及其创作者和村落留守妇女的现状,写生考察浓缩了黄土地别样风情的陕北原生态窑洞民俗博物馆,并慕名前往景致壮观而亮丽、弯道弧度320度以上、形似太极图的黄河第一湾的乾坤湾进行采风写生,收集不少创作素材。万古黄河静流,纷扰的尘寰远去,喧嚣的声音荡尽,春寒料峭的黄土高原峰峦迢递,时空静寂。登上山顶,极目远眺,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一道道厚厚的屏障,遮挡着生命的光亮,大家不禁感怀,如何保护传承民间艺术,任重而道远。
女艺术家与留守妇女合影
与延川文联主席刘宏祥会聚黄河第四道湾
在碾畔村,人口流散严重,曾经的热闹繁盛早已不再,留守在空落凋敝的村落里的只有60至70人之间,且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而在小程村,外面的世界离这些善良淳朴的留守妇女很远,平淡清苦的日常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成了她们剪纸创作的源泉。女人们边剪边唱,一双双饱经风霜的手,伴着一曲曲特色浓郁的陕北小调,把她们的喜怒哀乐、家长里短、邻里亲情都剪进一幅幅充满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花花里,贴满自家的窗子、墙上、门头,寄寓着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在从延川驱车去往旬邑县的500多公里的长途旅程中,我们在枣园稍作停留,匆匆瞻仰浏览革命伟人在往昔峥嵘岁月的光辉历史遗存。下午路经铜川县耀州窑陶瓷博物馆,一饱眼福欣赏了馆藏耀州窑陶瓷精品,在馆长的认真讲解中大略了解耀州窑的辉煌坎坷的历史及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大家兴致勃勃徜徉在耀州窑博物馆内,面对历代陶瓷精品感叹不已、流连忘返,连午饭也没顾上吃,直到下午五点才在铜川县城吃了北方特色食物面条、饺子驱走饥寒。稍作修整后我们继续前行,直到晚上8点钟才顺利抵达目的地。
在旬邑县,大家一早就去了旬邑县文化馆观摩学习库淑兰剪纸艺术作品。自封为“剪花娘子”的库淑兰是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1996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杰出中国民间艺术大师”称号。面对库淑兰留下的满墙琳琅满目的彩贴剪纸作品,那份黄土地蕴育出的久远的神秘、诙谐、美好、率性、悲苦、无奈等情愫,依然直击心灵。之后一行人在文为群馆长的陪同下,驱车十多公里前往库淑兰故里赤道乡富村村,凭吊缅怀这位一生悲苦而快乐的乡野传奇女子,并走访看望慰问库淑兰唯一传人孙慧娥,了解其生活现状,通过面对面采访交流,调研村落民间美术生存现状,考察当地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境况。
渐行渐远的村庄
马思英老人现场剪纸
灵巧的双手、飞舞的剪刀、精彩的作品
县文联主席刘宏祥带领我们 拜访民间艺术家
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剪纸作品1
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剪纸作品2
郑变彩老人现场剪纸
剪纸作品展示
碾畔村写生
剪刀是生活工具,同样也是文化与文明的工具,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女人们,用敏感、诙谐、嬉笑、打趣的方式来重塑心境,稀释尘世的艰辛,用坚韧、执著、自由的心灵去排解生活的苦难,传递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此次公益活动让我们了解了如孙慧娥、马思英们这些剪纸背后乡村留守妇女的故事,也认知了我们自身。这些留守妇女通过剪纸,以其内心感受与自身经验,表达着对生命真实价值的追寻。面对这一幅幅灵动鲜活的民间剪纸作品,我们分明感到,民间艺术与悲剧无缘。这些民间艺术的创造者,只有将寂寞坐断,才为剪纸赋予了喧闹的色彩;把悲伤过尽,花花才有了欢快的容颜;只有把苦涩尝遍,看着剪刀下繁复美丽的花儿,她们心头才有自然的回甘。这些,也让我们找寻到通向艺术殿堂那扇并不遥远的门,或许,生活的苦难太多,所以需要以艺术的虚构来补偿对欢乐的渴望和对理想的追求。无论命运如何多舛,也不需要在艺术中再现那些在生活中已经饱尝的痛苦,而是用艺术来抚慰现实生活给人们造成的严重创伤,来补充生活的力量,鼓舞继续奋斗的勇气。只要动情用心去发现去表达,依然能找到生活的情趣,这是对生活的尊重,让我们重拾那些逐渐被遗忘的情怀与快乐。
库淑兰1986年创作的《剪花娘子》
文为群先生在介绍剪纸大师库淑兰的作品
看望旬邑县民间艺术大师库淑兰传人
孙惠娥创作的剪花娘子
在旬邑参观考察一整天后,我们连夜赶往宝鸡陇县。陇县地处陕西和甘肃两省交界之处的黄土高原西部。大家次日凌晨3点起床,驱车前往陇县黄家峪村探秘马社火装扮现场。社火泛指每年正月旧时迎神会所表演的各种杂戏,“社”为土地之神,“火”能驱难避邪。黄家峪村的马社火据传是与古代匈奴及当年的边关战事有关。
陇县黄家峪村的马社火从凌晨一点钟开始,有古朴诡秘的脸谱化妆、精致讲究的道具装扮、虔诚肃穆的庙堂拜祭、威武轩昂的骑马巡游等程序。早上7点,天色刚亮,社火队装扮齐整,锣鼓开道,秧歌压阵,一路吹吹打打走村串户送吉祥。家家户户亦早早备下鞭炮、红绸缎翘首以盼,接福纳祥,祈求新年风调雨顺、财源滚滚、人丁兴旺、康顺平安,体现着村民们对欢乐、圆满、幸福的善良祝愿。上午近9点钟,社火火热进行时,漫天雪花纷纷扬扬不期而至,一下子飞舞的雪花就将村庄银装素裹起来,渲染出节日祥和浓厚的喜庆氛围,一扫我们早起的疲惫,让我们个个喜不自胜、感叹不已。回到县城稍作歇息,下午一点雪停了,道路顺畅起来。大家收拾心情,整装出发,驱车赶往此行考察最后一站的凤翔县。
准备参加社火的陇县黄花峪村姑娘1
准备参加社火的陇县黄花峪村姑娘2
陇县走村进户的社火
凤翔地处关中平原,古称雍州,是周秦发祥之地,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吹笛引萧,知音相遇终成眷属,后来二人乘坐凤凰飞翔而去,唐时取此意更名凤翔。民间美术是人们创造美好世界的理想的外化,也是历代劳动人民群体改造世界的实践记录。凤翔的木板年画、泥塑、皮影雕刻、马勺彩绘等民间工艺美术正是祈祥求福、美化居室环境、增添节日气氛的装饰品,更是别具特色的北方名俗现象,值得我们好好溯源探访。凤翔木版年画始于唐宋,盛于明清,是汉族民间年画的一大流派,2006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谢丽芳主席、宋亚平主席与靳长安秘书长的带领下,我们实地走访考察了凤翔木板年画的非遗传承人的作坊,了解其制作工艺与流程,从其造型与色彩表现的历史流变中体会民众对美好生活的热烈憧憬和真挚追求,体会民众对拯救苦难的民族英雄的崇拜和对横扫邪恶的正气的渴望。
凤翔木板年画1
凤翔木板年画2
凤翔木板年画3
凤翔木板年画4
凤翔木板年画5
在凤翔的第二天正好是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大家一早起来兴冲冲赶往县城中心街道,与熙熙攘攘的市民一道观赏别具陕西特色的游艺民俗活动凤翔社火闹元宵。正像民俗所述:“社火娱神,香火娱人”,凤翔社火与民间的“香火”还愿风俗如同孪生姊妹,而现在它表演形式与内容虽依然沿用传承千年的活态文化的叙事方式,但仍然与时俱进,用现代乡村交通工具如手扶拖拉机、三轮农用车、运输卡车等取代牛车、马车,成为当地民众正月里的一种最热闹最大型的节日庆典。在我们看来,若有专业美术人员的研究参与,加强组织引导社火、庙会等民间游艺活动的常态举行,或许能让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得以更好传承与振兴,这对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体系有着较为积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临近中午,大家依依作别凤翔,赶往西安。宋亚平主席、靳长安秘书长带我们去了一家小小的老店,用最具西安特色的羊肉泡馍招待来自各地的艺术家们。至此,2016“艺术呼唤公益,保卫母亲河——关注留守妇女艺术创作帮扶行动”胜利结束。短短几天朝夕相处,很多人已成为惺惺相惜、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放松心情三三两两、结伴而行赏花灯逛老街,交流所感所悟,感受着西安城浓浓年味的最后一场盛宴。第二天一大早天未亮,来不及告别,大家分赴机场、高铁站,各自踏上归家的旅程。
回望“保卫母亲河——关注留守妇女艺术创作帮扶行动”,蓦然发觉“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不再是一句口号一句空谈。此次行程早已镌刻在每一个人心灵深处,构成了让人难以忘怀的人生体验。山川无尽,不论是沟壑纵横、苍凉厚重的黄土高原,还是质朴敦厚、木讷善良的陕北民众,无论是九曲十八弯或舒缓或奔腾的黄河自然风貌,还是素朴简洁或花花绿绿的篱笆窑洞人文生活,俯仰之间汇聚成陕北民众坚韧勤劳和豁达乐观的精神风貌。而这些都沉淀在黄土地。
民间乡土艺术形态之中得以淋漓畅快的展现。刹那永恒,是禅宗最深刻的秘密之一,同样也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秘密。在禅宗中,刹那被用为觉悟的片刻,在忽然的妙悟中,放弃对虚幻不真的色相世界的关注,放弃起于一念的可能性。刹那永恒,就是超越时间,其境界就是任由世界自在显现,水自流、花自飘、我也自在。切断时间的纠缠和空间上的联系,直面活泼泼的感相,确立生活自生——由此说来,此次“艺术呼唤公益,保卫母亲河——关注留守妇女艺术创作帮扶行动”公益活动的目的之一是我们下到基层去关爱帮扶那些贫困清苦的留守民间女艺术家们,一路走来,我们胜利完成了任务。而实际上,在此次活动行进过程中,我们同样得到了帮扶——面对那些坚定与执著、热烈和壮伟,饱含乐观与自信,充满智慧和情趣,洋溢着幸福、欢乐、喜庆、祥和的民间艺术品及其创作者,给人以生存的希望和生活的信念,我们的心灵经受了一次次洗礼,体悟到了艺术创作的真谛,汲取到生活的源泉,找寻到艺术创作的灵感与不断前行的动力!
2016 年“艺术呼唤公益,保卫母亲河——关注留守妇女艺术创作帮扶行动”的圆满收官绝不是活动的终结篇,湖南省女艺术家们从开始的“探寻”到现在的“保护”,不仅是为艺术家们探索出能够持续开展保护和传承至今仍顽强而生生不息地存活在中国闭塞村落的民间艺术传统,促进形成常态化机制奏响的振奋人心的美好序曲。更是完成了一种对自己精神和艺术生命的提升。期待我们不久的将来再次聚首,共同行走在中华田野山水之间,找到民族艺术走向现代的文化之根,探寻到中华文化绽放华彩的创造之源。
回望
上一篇:“艺术呼唤公益,保卫母亲河”
下一篇:第五届湖南女水彩画家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