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索美画廊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10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30年
  • 展厅面积:
    400平米
  • 地  区:
    北京-东城
您所在的位置:索美画廊>展览>展览详情

永远的风景:黄来铎油画展

  • 无图

  • 无图

已经是最后一张,点击重新浏览!

展览介绍

诗意的追求
——黄来铎的风景画

杨庚新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曾在《美术观察》“本期名家”专栏撰文,向读者推介一位画家,称赞他执著地坚持现实主义道路,在油画领域进行探索,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他的艺术取向和创作实践,在当时的中年画家中“具有一定典范意义”。这位画家就是黄来铎先生。
至今十五年过去了,当再次看到这一时期黄先生的一幅幅油画,顿时感到极大的内心震撼与强烈的视觉冲击。他的作品意境深远,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东方神韵。在传统的涵盖下又透着现代的人文思考与观照。画中充满着才华横溢的青春活力和永久的生命力。
2012年3月31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的“永远的风景——黄来铎油画展”中展出的80余幅作品,将向我们展示黄来铎先生近年来的创作成果,可以看做是一次阶段性回顾。
黄来铎1935年出生于上海,自幼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1950年考入昆明师范学校艺术系,美术、音乐兼修。在校期间,从师留法油画家廖新学及姜唤堂诸先生,接受欧洲古典主义、写实主义、印象主义启蒙教育。1953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附中,后入油画系攻读,接受苏俄批判现实主义学院教育,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
在长达十年的正规学院教育中,黄来铎不仅学到了扎实的素描、色彩基本功,而且牢牢树立了现实主义艺术理念,培养了热爱生活、钟情自然的美学理想。从青少年时代,黄来铎就记住了法国画家柯罗的名言“面向自然,对景写生”,并且将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身体力行,数十年坚持写生作画。他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风景画家。
自然、社会和人是艺术的永恒主题。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黄来铎更倾心于表现自然,成为大自然的歌手。他的油画,多以风景、静物为题。青年时代,作品就在国内外展览获奖。
在风景画写生创作中,黄来铎一向重视感觉。他说:“无论在立意前,涂抹之后,我总领悟着一种感觉,把握这种感觉。艺术最可贵的就是这种感觉,没有这种感觉,便一切终止。”抓住了感觉,就抓住了根本,因为“画家首先依赖的是可视的感觉。没有感觉便没有绘画。”(塞尚语)对于风景画家来说,感觉是开启造化之门、捕捉自然美、唤起创作灵感的一把钥匙。感觉是重要的,但仅仅停留在感觉阶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经过视觉、心理的撞击,点燃心中的激情,升华为一种意境。“我作画前往往都是在自然或生活中,由直接或间接的视觉冲击、刺激,而引起情感的躁动、思维的启迪,产生一种特殊的感觉。这种感觉的物象像是一种发现、发掘,融会到我的审美心态、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中。当我在画布上把这种感觉把握表现出来,已觉与原物神似貌移,貌似神离,神貌皆离,形成了一新的境界。”当情感、精神、灵魂注入到对象之中,再凭借画家那双神奇之手,一幅动人的风景画就产生了,于是自然变成了“第二自然”,成为一件艺术品。在这个转换过程中,人的主体精神、人的较高意旨、人的思想境界是个决定的因素。对于人和自然的主从关系,对于摹写和创造关系,西方美学家、艺术家、画家都有过精辟的论述。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许多画家过多地强调了如何客观地如实描写,以致掉进自然主义泥坑而不能自拔。
艺术与生活、与自然应该若即若离,出于造化,融于心灵,驰骋遐想,思接千里。“我一直在‘造景’,以情造景。我所画的静物、风景都是在我自由审美意识下做重新组合,将我的情感和爱倾注其中。”这是黄来铎几十年从事风景画创作的高度总结。黄来铎九十年代以来的风景画,取材日愈宽阔,举凡乡村、农舍、水乡、渔船、码头诸景无不在描绘之列。画家不拘泥于物象形体精到细腻的塑造,而注重场景气氛的烘托渲染,常常以粗放凝重的笔意创造一种诱人的意境。他的作品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诗情画意,耐人寻味。在画中透露出画家浓浓的诗人情怀。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直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美学追求,作为一位中国油画家,黄来铎天然地接受了这一传统。他以画为诗,努力追逐一种诗意的表达。但他也清醒地认识到,画毕竟不是诗,它必须借助绘画的色彩、笔触、图式等形式语言传达内心的诗意。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黄来铎在油画语言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他在西方古典绘画语言的基础上,向着两方面突进:一方面,吸收西方现代派绘画语汇,加强色彩对比力度和平面构成的视角反差,一方面又借鉴中国传统绘画的笔意精神,讲究刀笔的书写性。这种具有反差性的语言探索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但黄来铎却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2000年以后,黄来铎有幸参加法国巴黎国际现代艺术博览会、美国纽约世界艺术博览会、瑞典斯德哥尔摩欧洲艺术大展,参观卢浮宫、蓬皮杜、大都会等欧美各大博物馆,考察了欧洲古典主义至现代主义的发展历程,有分析有选择地吸收有益的营养,为我所用。考察期间,他还在一些城市、港口游览参观,写生画画,完成了《塞纳河畔》、《纽约第五大道》、《哥本哈根新港》等系列作品。面对那些陌生而又熟悉的异国风光,黄来铎异常兴奋,按捺不住激越的情感,或以色点、笔触疾速点按,或以毛刷、刮刀奋笔直书,于是一幅幅色彩鲜活、笔墨淋漓的风景夺框而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产生一种惊艳兴奋之感。黄来铎潇洒自由,从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直至抽象表现主义都着实过了一把瘾。巴黎街头和纽约第五大道的写生壮了黄来铎的胆,他冲破古典主义和印象主义的藩篱,着意强化造型、色彩的主观表现,并将传统意象造型、以色貌色等手段引入其中。进而,他又尝试运用现代平面构成以及抽象表现手法进行创作,将传统书写笔意与西方表现主义手法相结合,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既强化了作品的诗意,又凸显了色彩张力。黄来铎在不断完善油画风景的诗意追求,将传统的意象性、书写性与西方的表现性语汇相融合,探索具有中国气派、现代意蕴的风景画,逐渐走出了一条完全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
2004年,黄来铎定居上海,回到阔别半个多世纪的出生地。这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他画上海的街道、弄堂、市场、林荫路、咖啡屋、城隍庙、老洋楼、都市夜景、世纪灯火……与其说在描摹现实,不如说在追思历史。画家就是在这样一个千思万绪和百感交集中,以其奔放颤动的笔触、沉稳厚重的色调以及诗的意境,向人们述说着一个艺术家的生命感悟。
黄来铎是一位极具天赋且造诣颇深的油画家。他的作品大气磅礴、色彩绚丽,具有高境界的审美情趣。他以纯正、精湛的油画语汇和非凡的色彩造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黄来铎的油画艺术植根传统又向现代发展,在当今多元的艺术纷杂中独树一帜,具有永久的艺术生命力。也必将会得到美术史肯定。
如今,黄来铎先生已年逾七十。孔夫子讲“七十从心而不踰矩”,看到近期作品所描绘的熟悉而亲切的画面、“乱头粗服”、“放达不羁”的意趣,真可说黄来铎从心而不踰矩了。他已经进入了一个思想自由、艺术自由的全新境界。

2012年元月18日于知仁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