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江西集雅斋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9.7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16年
  • 展厅面积:
    500平米
  • 地  区:
    江西-南昌
您所在的位置:江西集雅斋>画廊动态>正文

合群与单打——关于江西画廊协会的臆想

2015-03-16 14:52:23 来源: 集雅斋     作者: 裴满意

  乙未年江西艺术界的头等新闻应该是江西画廊协会的筹建与成立,画廊协会并非陌生的词汇,从2011年10月 25日北京民政局正式批准登记成立北京画廊协会开始,此后上海、陕西、潍坊、安徽等省市纷纷成立画廊协会。

  在此我不想去论述协会成立是否必要,在一级市场摸爬滚打并深有体会的业内人士,想必都了解很多画廊大都处于零散无序的状态,各自为战,时有相互抬价与压价,甚至恶性竞争的现象。成立行业协会,在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条件下,对规范艺术品流通机制与商业行为,加强行业内的自我规范、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是极有好处的。

    画廊作为艺术市场中最重要的环节,正如北京画廊协会理事长程昕东所说:“在整个艺术系统和艺术产业里边扮演着个最前沿、最基础、最前瞻的一个角色。”艺术家离不开画廊这个经营母体,艺术家的发展与画廊的投资和运作息息相关。它既体现着艺术家和收藏者的利益与需求,也承载着净化和规范艺术品市场的重任。比起国外画廊业百年以上的历史,中国的画廊业起步很晚,画廊与收藏机制都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才开始。江西的画廊起步就更晚了,最近10来年才初具规模,但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型画廊较少,特别是2014年下半年市场冷淡下来后,故而迫切需要抱团取暖。那么画廊协会可以为此做些什么呢?

  据画廊协会筹备组组长何如珍介绍,江西画廊协会将搭建一个江西文化创意产品网上交易平台和宣传平台。利用互联网整合资源,完全可以在加强协调、行业调研、规范交易、大型策展,甚至是投资顾问、银行融资等方面实现重点突破,着力打造品牌书画市场,并切实支持协会会员开展各种书画展览、展示活动。制定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完善行业服务,将收藏、鉴定、拍卖、艺术品融资、艺术品银行,整个产业链建立起来。

  协会还将每年举办一次“江西艺术品交易博览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全省的“艺术双年展”;每两年开展一次江西省“德艺双馨”艺术家评选活动,暂定每次评选人数为2人;每两年举办一次“诚信画廊”评选。

  笔者认为“德艺双馨”艺术家评选活动很有必要,个别艺术家已经被市场“宠”坏了。在“金钱至上”的社会,个别艺术家背离艺术创作的本质,把艺术品变成一种量身定做的特殊商品。既有故弄玄虚的一面,又有轻浮矫作的一面,善于钻营,会炒作,名气比水平要高得多。有些艺术家缺失人格的独立,多的是模仿,作品亦没有多少人文关照。

  教育家蔡元培曾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必要性,说纯粹的美育能“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

  此外笔者还了解到画廊协会将致力于办好一本杂志——《江西画廊》杂志。目前江西艺术市场上能见到的有关艺术类的杂志,有《赣商·艺术鉴藏》、《艺术与市场》、《再艺术》、《江西画报》、《新CEO》等,与高效快捷的雅昌网、中国江西网等网媒相比,纸媒似乎显得过于单薄。

  纸媒危机的本质是内容危机,而内容就像其他行业的产品一样,反过来也是纸媒的核心竞争力,在内容方面纸媒的严肃性、学术性要略高于网媒,杂志具备独特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并可以给读者带来鲜明的情感体验。故而纸媒具有保存和发展的必要性。

  不过纸媒面临的另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财务危机。2001年,在北京颇具影响力的艺术类杂志《新潮》入驻798厂区,这个杂志由艺术家和艺术批评团队支持,包括吴文光、邱志杰和粟宪庭等,不幸的是迁入大山子不久后,就陷入财务危机,故而汤伟峰当年在一篇文章中调侃道:“一个艺术杂志很可能像一出泡沫剧一样来运作。”

  同样在南昌颇具影响力的《赣商·艺术鉴藏》在去年也陷入了财务危机,从而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调整。这真是江西的悲哀,偌大个省养不活本像样的杂志。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江西对文化艺术的支持力度,陶博吾、黄秋园算是在全国出名了,可惜江西也没有给他们出本完整的年谱,没有像样的大型纪念馆,就更别说江西地方美术史的梳理了,基本是空白。

  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整合资源,勠力同心,办大事,办有意义并对得起先贤后代的事。

  当然江西画廊协会的成立,也可能到来一些新的问题与现象。首先就是画廊协会自身的定位问题,它不能成为政治机构或是官方艺术的附庸,而应该坚持自己的立会原则,参考北京画廊协会与潍坊画廊协会的经验,笔者认为最起码要坚持三条,首先是坚持服务性,它必须是个能为会员办实事的组织;其次是坚持民间性,不能用政治来绑架艺术,正如栗宪庭所认为的,正确的政治也不能绑架艺术。艺术一定是很个人化的东西,是人的感觉,不是呆板的标语;再次是坚持非盈利性。协会一旦盈利,必然产生利益分布不均,后果必然亦是矛盾重重,会严重影响协会的健康有序发展。

  此外各个画廊,特别是艺术评论家与策展人,如何在协会中保持自由的思想与独立的批评精神。这就不得不重新思考艺术体制与意识形态控制的微妙而敏感地问题,再比如如何梳理画廊、博览会与拍卖之间的关系也同样考验着画廊协会。

  对官方艺术一直采取唾弃态度的批评家李小山表示正是由于陈旧体制以及相应意识形态的禁锢,导致了美术史、美术批评一片荒芜,缺乏生气。不过笔者认为值得庆幸的是新世纪的艺术界已经没有了文革时代的观念大厦,艺术进入了一个更加复杂的新阶段,考虑到新的艺术制度正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艺术想象的多样化和价值观的纷乱以及批评界立场、观点的多重性,使得当代艺术似乎已进入“碎化批评”的时代。特别是江西地区的批评家很少有专业的理论,彼此间也没有多少艺术美学范畴内的共识。很多是依凭与艺术家的关系,而产生的感知与感性来评价艺术水准,缺少“独立知识分子”的立场。江西目前似乎也没有决然独立的策展人,复杂的现实,使得他们总是在权力、资本、学术以及朋友关系中寻求平衡。

  江西是个缺乏市场历史的省份,相应的艺术制度又不健全,地方美术史也不明晰,故而需要一批画廊主、艺术家、收藏家、博物馆负责人、学者、政府部门、媒体,甚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把艺术分散的创造性成果连接并进而生发成一个有机整体。需要各界更多地关注江西当代艺术的现状和未来,也需要新闻媒体承担艺术宣传的责任,加强对江西古代、近现代艺术的普及与启蒙工作。学者、批评家、策展人要勇敢地对江西当代艺术的创作、艺术机制和学术水平的真实情况进行批评,这样才能彼此进步。

  总之江西画廊协会的成立,是个新生事物,对于新东西必然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更多的可能是持观望态度。画廊合群抱团可能有好处,也可能失去自我发展的独立性;单打独斗亦能从低迷中闯出一片新蓝天,也可能失去借力发展的良好时机。不管怎样,笔者作为从事艺术工作的人,真心希望江西画廊协会日后能推动江西美术事业向开放性、多元性转变。把资源整合起来,以积极的创新态度,拓宽江西艺术的宽度,挖掘江西艺术的深度,从而让艺术走向公众,面向未来。

文/裴满意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