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鸿远艺术馆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9.8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29年
  • 展厅面积:
    800平米
  • 地  区:
    河南-郑州
您所在的位置:鸿远艺术馆>艺术家>艺术家详细页面
林纾

林纾 在艺搜查询

出生年份: 1852
籍    贯: 福建-福州

艺术简介

林 纾(1852-1924)
原名群玉,亦名徽,又名秉辉,字琴南,号畏庐,别署闽中畏庐子、畏庐居士、畏庐父、畏庐老人、林猬庐,别号蠡叟、冷红生、补柳翁、践卓翁、长安卖画翁。室名存晦此登临楼、春觉斋、烟云楼、铁笛亭、望瀛楼、浩然堂、填词亭、醒楼、凤篁馆、藏敝斋等。福建闽侯(今福州)人。
近代文学家、画家。光绪八年(1882)举人,官教谕。历任福州苍霞精舍、杭州东城讲舍、京师金台书院、京师大学堂教席、北京《平报》总编,以译西方小说和反对白话文著名于时。1919年新文化运动起致力于西方文学的译着工作,虽不懂外文,所译作品都经他人口译,由林纾以古文笔录成文。一生共译作171部,可谓高产作家,诸如《茶花女》、《黑奴吁天录》、《块肉余生述》等世界文学名著,最初均由他译成中文,出版发行,对当时颇有影响。晚年始终以译书、卖画为生。他的书房内设有一高一低两只写字台,高的用于绘画,低的用于写作。他写作累了转身去绘画,一幅画刚完成即坐下撰文,有人戏称其书房为“造币厂”,金钱不断涌出。林纾的绘画,最初凭藉现代珂罗版画册所带来的便利,经常观摩、临写,遨游于历代名画之中。得陈文台指授花鸟画,雅逸生动。晚年于北京致力山水画创作,师石谷而以己意出之。学文征明、戴熙画法,初以水灵秀略似文徵明;后稍趋浓厚,近戴熙。偶涉石涛,得其淋漓之趣。多见其工细渴笔一路山水。林纾作画时对材料把握十分独特,他根据自己对“墨分五色”的理解,把不同深浅的墨汁分盛五碗,作画时分蘸使用,用墨尽量干净。光绪间在天津画坛与张兆祥、马家桐、孟毓梓等有“北方四家”或“津门四子”之称;
1923年作《雁荡灵峰图》藏上海朵云轩;中国美术馆藏1922年作《北斗洞》被选入百年中国画展。
著有《春觉斋论画》、《春觉斋论文遗稿》、《畏庐文集》、《畏庐琐记》、《畏庐漫录》、《畏庐诗集》及《小说笔记》、《左传撷华》、《金陵秋》、《合浦珠传奇》、《官场新现形记》、《劫外昙花》、《蜀鹃啼传奇》等。
作品被国家文物局列入文物出境限制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