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东莞敏求集雅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6.4
  • 印象:
    专注转一 高雅 古典 精品
    确定
  • 经营时间:
    23年
  • 展厅面积:
    100平米
  • 地  区:
    广东-东莞
您所在的位置:东莞敏求集雅>画廊动态>正文

用情用心作画的黄泽森

2014-10-08 14:42:02     

用情用心作画的黄泽森

□李宝林

    戊子年初,我在广东美术馆看到了黄泽森的一幅人物画,当时我非常地留意,看了很长的时间。不过我怎么也对不上号,线条是那么的灵动,造型是那么的扎实,南方有这个画家吗?后来,黄泽森到北京中国美术馆来举办自己的个人画展,我终于认识这个人,也认识他的画。画展期间,我说他用这么粗犷的风格作人物画,不容易。因为在我看来,很多人创作中国人物画在用色上,在西方素描和中国传统的水墨的嫁接上,画得很费劲,而他用自己驾轻就熟的书法功底笔笔写来,十分痛快,现今这样的人物画家不多。中国的山水画从唐、宋一直到元代,非常注重线条的质量,同时我们也发现中国传统绘画从偏工笔的路数发展到小写意,发展到明清以后书法用笔的畅写,这算是一个笔墨发展的路线。很多人物画家画到脸时,线很具体,很“工笔”,画得很“素描”,画到身上才能放开,而黄泽森不同,他画的脸用笔用墨肯定,很放得开,所以和整个身体、背景结合在一起就很真诚,非常协调统一。

    中国画有中国画发展的规律和逻辑,对中国画的理解高低决定着作品成败。所以我有个看法,就是评判当今中国画的优劣时,注重谁能够往前走得多一点,做得好一点、深一点。首先是理解要深,理解得不对,文化内涵就不对,理解好了,画什么都对;理解不好,画什么都不对。笔墨精到,固然是中国画的核心,但如果一味地沿袭,不发展,不行;反过来,不按照发展的规律和逻辑办事,毫无意义的借鉴、挪用,甚至不惜丧失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魅力,也不行。所以我说,对中国画文化内涵理解的深度决定着创作的高度。

    事实上,从黄泽森中国画的近作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态度。这些年,黄泽森有三组非常重要的作品,即《新疆舞蹈》系列、《走进非洲》系列和《乡情》系列。从形式上看,前两者是偏写生,后者偏创作。黄泽森和我说,很多时候,他出去深入生活都不带照相机,宁愿画速写,甚至逼着自己画默写。我觉得这样的心态很好,近百年来的中国画人物大家没有一个不是速写的好手,我也相信不是人物画家中就黄泽森一个人学过素描,当我们面对照片或者其他影象资料来创作中国画时,一出手就是容易往素描方向“靠”,我们这些年学院教学中人物画创作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正因为如此,黄泽森把时间和精力大剂量地投入到写生上,这就确保了用毛笔来思维的可能。写生特别是用毛笔写生,笔墨的语言和自己的情感融汇一起相对地比较默契,山水画较之人物画而言比较容易做到这点,人物画有一个造型的问题,有传神的问题,很多时候还有要表达主题的问题,写生更多的是瞬间的捕捉,在很多层面上解决了人物画一些包袱与约束。所以,即便是黄胄这样的大家,也是一直坚持要用毛笔画速写。

    黄泽森经常到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和生活的脚印让他的作品脱离了中国画固有的程式局限,而新意叠出。2002年和2003年,黄泽森先后两次去新疆。很显然,他所到之处,不是观光客的身份,而是记录者。在他的《新疆舞蹈》系列作品中,画家以放荡不羁的线条和墨色创作了一系列异域风情的舞蹈人物,看似不经意的线、墨、色其实都在围绕着舞者,用笔墨之韵传达了舞蹈之韵。他还游历世界各地,站在异国文化角度来审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走进非洲》系列作品就是他努力融合东西两方的绘画语言并为己所用的一个佐证。当代人物画从传统中可汲取的资源没有山水、花鸟那么多,再把题材聚焦非洲,更是前无古人,作为一位记录者,他不是画照片,不是去掠奇,而是用笔墨记载了一段经历,写下了一位中国画家的行者日记,那洞穿尺素的目光和惊诧的表情让人看到了一种别样的生活,当然,人们透过作品的背后也看到了一个艺术家思考的心血。我想,黄泽森在这一点上超越了很多与他同辈的画家。

    《乡情》系列是这几年里黄泽森对一些少年时期经历的那种美好东西的回忆,画家可以画很多现代的题材,但埋藏在个人心中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情感,挥之不去,所以表现出来就异常的生动。这组作品和《新疆舞蹈》系列、《走进非洲》系列不同,没有办法写生,没有办法还原,他只能靠记忆、靠情感来画,我曾经说过,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作品是画家主观思想与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结合;从客观现象至艺术形象的过程中,艺术家的眼界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这批作品中,不仅是画家的情感起了作用,而且,他还把自己的心态放在现代人“回望”的位置上,将对笔墨的理解,很难找得到的纯朴感情合二为一,这是很难得的。

    黄泽森还曾和我聊起他比较注意书法学习和研究,我个人觉得这也是他的创作能抓到要害的一个关键。中国画讲生、讲拙,“生”是指有没有草莽之气,所以它就文,它一放松就变成粗野,这不行;“拙”是趣的一种表现形式,很熟练往往就会变成一种习气,所以熟以后的生很重要。在这一点上,成功的中国画家无不从书法中汲取营养,黄泽森作品中线的长短和节奏控制了势,有苍茫气,但苍中有润,苍里面又不干,这显然与他对书法的理解有关系。

    黄泽森身处岭南,自然受到杨之光等前辈画家的影响,但他又自觉地“走”出来,到生活中去,到自然中来,包括前段时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体量如此庞大的个人展览,多方面听取专家意见。这与我所认识很多地方的画家不同,与很多小富即安的地方“霸主”也不一样,所以,黄泽森的作品不仅在为当下中国画坛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觉样式,同时也验证了只有坚持向传统学习,向现代学习,多读多行,努力拓宽自己的视界的画者,才能领悟艺术的真味,提升作品的境界这样朴素的道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