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水,1955年生于北京。中国新文人画派画家。1994年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中国画名家研修班。作品曾三次入选全国美展并两次获得铜奖;
曾赴中国台湾、马来西亚、泰国、联合国总部等国家和地区举办画展并进行艺术交流;曾参加新文人画系列重要展览。出版有《于水画集》、《于水人物卷》、《中国艺术年鉴·于水卷》等个人画集。
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中国画艺委会理事、文化部国韵文化画院人物画艺委会副主任、南京书画院特聘画师、《北京晚报》美术部主任。
199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学术精诚奖;
1991年作品《孔雀东南飞》获联合国野间奖;
1990年作品《霍小玉》获中国连环画十佳奖;
1989年作品《霍小玉》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
1988年作品《离骚》获中国连环画十佳奖;
1985年作品《七天长安令》获中国连环画十佳奖;
1984年作品《长恨歌》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
于水的人物画有一种小品的情调,画面上是小桥流水,才子佳人,画的是红楼西厢,唐诗宋词。无论是题材还是格调都是再传统不过了。古人于今人的意义总是今人的某种缺失,很难想象于水能在当今的闹市中寻得一缕悠远的清香。于水的画很有一些插图的味道,如果在这些诗书戏曲的读本上配上于水的画,怕是有天衣无缝珠联璧合之感。看于水的画,离不开他的文学性,在现代画家很避讳的地方,倒是成了他的长处。他的“插图”并不是对文本的诠释和还原,而是一个由文本所引发的想象的世界。他的人物都是类型化的,场景也就那么几个,但是却有无穷的韵味,那种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感觉都是通过他的画法表现出来的。同样,在于水的人物身上又透露出文学的气息,一种诗的意境。诗的意境有环境的营造,但不是全部,他环境多是虚无与空灵。关键在形象与笔墨。形象多从文本生发,但有他自己的解读,出自心灵的解读,形象独立于文本之后,他的心灵就显现出来。心灵是通过形式来显现的,缓的线,淡的墨,人物随意而不精确,重在传情不求达意。以笔写形,形随笔走,笔随心动,心造意象。于水的人物动人,就在于意象的投射,不在文本的图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