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巴黎巴赫利耶画廊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0
  • 印象:
    不是很当代 名家很多 神笔彼特曼 val 欧洲古典
    确定
  • 经营时间:
    36年
  • 展厅面积:
    71平米
  • 地  区:
    国外-国外地区
您所在的位置:巴黎巴赫利耶画廊>画廊动态>正文

娜塞拉·凯奴:以造型作诗 用陶土立传

2020-08-12 04:43:58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刘艳青

 

 

人民日报插图“娜塞拉·凯奴正在创作柯莱特半身像”

        图①:作品《孔夫子》。
  图②:作品《维克多·雨果》。
  图③:娜塞拉·凯奴正在创作。
  娜塞拉·凯奴供图

  法国雕塑家、画家娜塞拉·凯奴,从事艺术创作近30年,曾获法国文化部颁发的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作品被世界多家博物馆、美术馆收藏。凯奴创作的夏尔·戴高乐雕塑、维克多·雨果雕塑曾作为国礼赠予中国。能用艺术作品见证和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凯奴深感骄傲、备受鼓舞。她与中国的联结也因此更加深入。

  结缘中国——

  两尊雨果雕像

  凯奴第一次来中国是2010年。其时,恰逢上海世博会,又是圆明园罹难150周年,她创作的两尊雨果半身铜像,分别被存放于北京圆明园、上海戏剧大道。

雨果半身像被法国企业家、收藏家吴秦收藏
雨果半身像陶土原作被法国企业家、收藏家吴秦收藏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雨果曾在1861年《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中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掠夺,一个纵火,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做法兰西和英吉利……”凯奴说,能够为这样一位仗义执言的文坛巨人创作雕像,参与增进法中人民友谊的活动,是一次特别具有象征意义的经历,也是她事业发展的转折点。

  那一年,凯奴创作的雨果半身雕像在圆明园大水法遗址东侧揭幕。该雕像由法中友协联合会等单位共同捐赠,凯奴作为创作者参加雕像的揭幕仪式。同年5月,上海世博会开幕,凯奴创作的另一尊雨果半身像在世博会法国馆展出;同年12月,上海戏剧学院建院65周年,由雨果故乡法国贝桑松市捐赠的这座雨果雕像,被永久存放于学院的戏剧大道。

艺术家和他的作品《雨果半身像青铜》
娜塞拉·凯奴和他的作品《雨果半身像》

  一直以来,身为艺术家的凯奴对东方、对中国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在她的雕塑作品中,多件以中国人形象为原型创作。“名人雕塑”系列作品中的《孔夫子》,便是其中之一。她希望通过对孔子形象的塑造,展现中国人集体智慧的精髓。另一座人像《小阿福》,是她在贵州遵义采风期间创作的。当时,小阿福每天都来看她创作。凯奴很喜欢这个小男孩,于是选他作为模特。小阿福也正是她要寻找的孩子面孔:“一个生活在人民当中的孩子。”

娜塞拉·凯奴的雕塑《小阿福》
娜塞拉·凯奴雕塑作品《小阿福》

  凯奴的雕塑创作以人物头像为主,作品形神兼备,充满力量感。这种力量感源于她对人物的理解,源于她在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对她来说,雕塑犹如用造型作诗,用陶土写传;人像不仅仅是一个相似的模型,更要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对我来说,雕塑不是模仿而是揭示。”

  遵义之行——

  走进乡土中国

  在凯奴看来,只有亲身踏上中国这片广袤土地,才能发现她千姿百态的美。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自然不可错过,那些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小城也有别样的魅力。

在贵州遵义为当地老人塑像

  2016年4月,遵义国际艺术节在贵州遵义开幕,50多位法国艺术家来到风景秀丽的千年古镇——习水县土城镇,参加“外国艺术家眼中的遵义”国际艺术交流活动,进行为期40天的采风创作。凯奴也在受邀之列。一个多月里,艺术家们深入仁怀、习水、赤水等地,观壮美风景、听红军故事、尝醉美习酒、访特色苗寨,创作出近300件绘画、雕塑作品,其中凯奴的雕塑作品有7件。

  创作中,凯奴亲身体会到了当地人的热情与淳朴。由于主办方提供的土样易碎,不适合创作,热心的村民带她来到土城镇20公里之外的陶罐村,一起上山寻找这里特有的黏土。

在遵义时,凯奴在村民的带领下查看泥土的土质
在遵义时,凯奴在村民的带领下查看泥土的土质

  凯奴就地取材,创作多尊以当地人为原型的雕像,但作品烧制时遇到了难题。当地唯一可以烧制雕塑的电窑,从未烧制过这种黏土。于是,凯奴又一次来到陶罐村。这里有一座烧制陶器的土窑,已荒废近20年。在村民们的帮助下,大家不仅将土窑重新修复,还在不到两天时间里赶制出100多个简易陶罐,放在被烧制雕塑作品的前面,形成一道保护墙,确保烧制时的高温不会损坏作品。

  土窑时隔近20年再次点燃,吸引了全村人前来观看。而对凯奴来说,能在这样一座中国传统土窑中烧制作品,无疑是难忘的记忆。

  遵义之行让凯奴永生难忘。“遵义的风景太美了,当地人总是笑意盈盈、非常慷慨地提供帮助。”想起村民们带她上山找土样,重启荒废多年的土窑来帮她烧制作品,凯奴至今感动不已。

  西安之旅——

  感知艺术中国

娜塞拉·凯奴正在创作柯莱特半身像
娜塞拉·凯奴正在创作柯莱特半身像

  作为以泥土为基本创作原料的雕塑家,凯奴对2000多年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一直心向往之。

  2019年12月,丝绸之路艺术教育国际论坛暨国际油画展在古都西安举行,凯奴再次来到中国,终于圆了多年梦想:来到兵马俑遗址,目睹这一伟大的世界遗产,亲手摩挲2000多年前雕塑工匠们使用过的泥土,她内心的激动难以言表。

  论坛期间,凯奴发表演讲,题为《我们时代大美之艺的融合与创新》,着重阐述她对中国艺术的理解。“中国画不仅是艺术家所见或所想的视觉表现,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表达,彰显了人与世界之间的和谐,以及这种关系的动态性。”

丝绸之路艺术教育国际论坛现场
丝绸之路艺术教育国际论坛现场

  她对不少当代中国艺术家及其作品不吝赞美,对其表现出的蓬勃创造力赞赏有加。多次中国之旅,凯奴结识了不少中国艺术家,并与他们成为朋友。“交流和友谊,是旅程中最珍贵的收获。”她说。

  “中国是一个神奇的灵感之地。”凯奴说。她眼中的中国幅员辽阔,壮美秀丽。她希望不断探索、亲身体验未知世界,超越目之所及来理解事物本质,让自己创作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感人,向观者传递人物内心的真挚与力量。

  未来,凯奴希望有机会再到中国,走访古老的丝绸之路。她喜欢美丽的景和景中的人,更喜欢承载历史过往之地。

 

巴赫利耶画廊艺术号授权转载,并增加文中配图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刘艳青

原文链接《以造型作诗 用陶土立传(海客谈神州)》

点击此处查看娜塞拉·凯奴的最新作品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