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寄情于山水,正如《牡丹亭》里所唱:“可知我一生爱好是天然?”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国传统美学基础一直是建立在天人合一这个制高点上,巍巍大观,高山仰止。
园林是文人士大夫清雅、潇疏的审美取向,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园林之趣,在乎于假山假水间,见真性真情。
赏石则是文人之最好写照,文人不仅仅是在享受赏石形态之美,更是以石喻己,在文人心中,石即是己,己更像石,在难分彼此中寄托了文人无限的思绪与情感。
胡震国先生便围绕着园林与石创作了一系列胸中的丘壑。一方碧池,两三漏窗,青石小径,曲桥弄莲,大隐于市,较之独钓寒江或结庐幽谷显然实际而安逸得多。朱门一关,便是自家山水,且把半生浮名,换了浅酌低唱……
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恣意与山石水泊,布衣粗食,可乐终生,追求简雅萧疏的审美向度和大隐于市的恬淡心态,片山斗室,小筑卧游,居城市有儒者之风,入山林有隐逸气象,咫尺之间,再造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