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於潜僧绿筠轩》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苏轼的诗句虽略显夸张,然世间爱竹之人鲜有庸俗之辈亦是不争的事实。竟将头角向青云,不管阶前绿苔破。”这首千古流传的佳句,可谓把竹子虚怀若谷、清高自洁的性格描绘的淋漓尽致,竹子的精神内核伴随着自古以来的有识之士。为人不卑不亢,做官刚正守节,形成了华夏独有的君子文化。人们爱竹,爱的不仅是它那挺拔的身姿、争高的气势,更爱的是它“依依君子德,无处不相宜”的性格。先贤借野竹咏物,塑造了一代又一代不畏权贵、不应流弊,中通外直的民族脊梁。
竹子历来也是画家们钟情的题材,国画中的竹常以水墨表现竹的形象与气韵,墨竹画在写意花鸟画中占有重要位置,其笔墨特征是以书入画、骨法用笔,画竹要“成竹在胸”,才能在运笔用墨时挥洒自如,表现出竹的神韵与气节。民间艺人则以竹子创造了充满中式美感的竹编艺术,竹编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次展览将文人画竹与匠人编竹一同奉上,从审美及实用两个角度切入,展现中国人所最为钟情的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