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鹏宝轩艺术馆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8.8
  • 印象:
    专业水准高 格调高雅 效果不错 val
    确定
  • 经营时间:
    17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广东-深圳-其他
您所在的位置:鹏宝轩艺术馆>画廊动态>正文

横涂竖抹兴独浓 意气淋漓碧落中

2014-12-03 11:24:41          

横涂竖抹兴独浓  意气淋漓碧落中

——曹新刚对话莫建文

(笔 答)

曹新刚(以下简称曹):从您的艺术经历来看,您曾在高校任教十多年,又曾在中央美术院进修,这段时间对您艺术风格或图式的形成影响应是深远的。对待传统中国画的学习,您一定有深刻的体会,那么从您自身学习艺术的经历来讲,您怎样看待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

莫建文(以下简称莫):在入大学前,我进行过大量的素描写生、速写训练。四年本科在校学习,前两年素描包括速写、色彩(主要以水粉、水彩写生)的写生训练,后两年中国画专业学习,学习传统绘画技法及写生、创作训练。留校任教十多年,根据教学需要,又对传统绘画进行了系统的学习、研究,从白描到重彩、写意、人物或山水、花鸟,都曾有过深入学习与研究,临摹过《八十七神仙卷》、《游春图》、《簪花仕女图》以及永乐宫壁画、明清人物肖像、水浒叶子、任伯年白描人物等,对当代人物画大家如叶浅予、黄胄、王子武、姚有多、周思聪等人作品中获益不浅。南宋四家刘、李、马、夏和清初四王、四僧、龚贤以及现代的黄宾虹等人的山水画都曾有过深入学习、研究。这些对我后来的风格图式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我认为艺术是艰苦的创造性劳动,通过对传统的深入学习、研究与探索,通过扎实的绘画基本功的训练,脚踏实地遵循传统——生活——创造三者的结合,缺一不可。

曹:当代的美术教育已经改变了传统的中国画学习方法,这使得中国画的传承脉络容易中断。传统绘画的学习历来是“师徒传授”,而这也是经过历史检验的最有效的传统文化的学习方法。您认为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进入到当下的美术教学特别是国画教学中来吗?

莫:师徒传授方式在过去是受历史条件所限制造成的,进入到某门派学习,亦步亦趋,学得很像。父传子、子传孙,路窄单一,缺乏创造与个性。作为工艺、匠人学手艺最适合。当今的美术教学,特别是中国画的教学,吸收了西方美术学科的教学经验、教学体系,结合国画传统的教学模式,显得丰富多样,路宽面广,各阶段都有不同风格及形成风格都有很大影响。但这种教学方式也有弊端,最主要的体现在不能因材施教。艺术创作是要张扬个性的,是不可重复的,一个年级有几十个学生,所学的课程完全一样,教师的教学重点也一样,很难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对其进行创作方向的引导和技法的训练。

目前在美术院校,导师带研究生还延用着类似“师徒传授”的教学方式,然而考研要过外语关,能画得好的在外语上不行,过得外语关的在绘画上不一定优秀。所以这种教学成功与否,本人不敢苟同。

曹: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美术生的扩招,打破了原来比较融合的、协恰的教学氛围,而在这种教学资源紧张的背景下,中国画的教学从某种角度来讲无疑是一种滥觞,您在大学任教十年,对此应该也颇有体会。

莫:目前美术院校不断扩招,与我在大学任教期间(1982~1993年)相比,不知要高出多少倍,生源多而复杂,水平高低相差甚远。这导致了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学条件、配套设施跟不上,教学质量不断下降,许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便是例子,甚至于改行做其他工作,造成人才浪费,误人子弟。这种扩招只能算是一般的普及教育而已,应该由职高或技校来完成,而不应该蔓延到高等教学领域。这是美术教育上的一个误区,值得深思。

曹:您的作品既是传统的,又富有现代味,特别是您的山水画作品,“横涂竖抹兴独浓,意气淋漓碧落中”。传统山水画不仅讲究笔中蕴墨,墨里有笔,笔墨相生,而且重视笔墨的继承精神,正所谓笔笔有家数,笔笔有来路。您怎样看待笔墨的继承与创新问题?

莫:所谓创新是与旧的、传统的相比较而言。学习中国绘画,首先得向传统学习,中国传统绘画几千年来通过前人的不断努力,创造、实践,发展了中国绘画理论、技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过长期的学习、研究,眼观心想、手摹、吸收消化,日积月累,才能掌握了优秀的民族传统绘画的精髓。中国画创作的创新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厚积才能薄发,创新自然水到渠成。

曹:刚才谈到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高水平的画家应该重视笔墨语言的锤炼,您的作品是比较重视和擅长用墨的,墨色变化丰富。但问题是,在当今我们已经失去古代人笔墨功夫的背景下如何去谈笔墨高层次的发展与创新?

莫:学习传统不能没有选择地照搬,古人作画一勾一勒过于讲究书法用笔,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绘画本身的丰富性。徐悲鸿先生曾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画可采入者融之”的艺术主张。

“笔墨当随时代”,当今的中国画坛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吸收了外来艺术和其他画种的一些有益的东西,加强了画面的视觉效果,通过长期探索、实践,推动了中国画的向前发展。今天的中国画家们笔墨功夫不如前人,其主要原因是基础打得不好。前面提到的教育体制、教育形式以及浮躁的社会环境导致了很多人无法静下心来打基础。学习中国画,基本功很重要,这些功夫是不能省的。我主张用扬弃的态度对待传统,而打好坚实的基本功作为学习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需要保留和发扬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画应该有所变化,但是前提是要在“中国画”的基础上去变。没有扎实的中国画基础,甚至还没弄懂什么叫“中国画”,拿什么去变?又能变出什么来呢?

曹:诗、书、画、印是中国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您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您好像对中国画中的题跋特别有意趣,即便是在素描、写生作品中也有您的片言滴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莫:中国画从某种意义上讲,画的是中国的文化。中国古代的文人画家修养全面,一幅画上往往题诗、写字、盖印,这种绘画诗文的有机结合,既是画面的补空,也可作为抒发为画者的吟唱笔墨之情,在绘画中的安章遣句,读来启人心智,引发联想,妙不可言,这是优秀的中国传统绘画,在画上题跋由唐王维首创,代有传承。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绘画题跋之加似不可或缺的,先辈画家积累的这个经验很值得借鉴发扬。只有诗书画印、相得益彰,才是完美的中国画作品。另外,书法也是学习中国画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学习书法对掌握中国画的用笔用墨也是不可或缺。

曹:20世纪社会的变革,对中国书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与影响,对中国画的新认识、中国画未来发展的思考和争论也一直不断,从某种角度来讲,这种冲击与影响的一个表现就是使得中国画语言本体得到了极大的解放,许多画家从“笔墨相生”的局限中脱离出来,创作出现代感极强的新水墨作品。您如何看待当下中国画坛中的“城市水墨”、“实验水墨”、“现代水墨”?您认为他们是对中国画创新的探索还是背离传统的毫无意义的游戏?

莫:中国的改革开放打开了一扇通向西方的大门,各种外来文化艺术纷至沓来,真是目不暇接。人们就像一块海绵,不管是浊泥污水,尽情吸纳,对传统绘画的继承与学习产生了怀疑甚至于持否定态度,这无疑对中国传统绘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与影响。同时无可否认,这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对丰富中国传统绘画语言有了借鉴吸收的可能。“城市水墨”、“实验水墨”、“现代水墨”就是受这种外来因素冲击影响下试图想改变中国传统绘画的面貌的一种探索尝试而已。路总得要有人走,是否走到目的地,就看方向是否正确。

曹:其实您的作品中也是极富现代味的,从山水、人物形体构造,到笔墨的运用,都体现了这一点,您怎么看待自己作品中的现代味?

莫:我们每个人都是受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环境的影响,内心的感受是不一样的,都会留下各自时代的烙印。

要创作富有时代特点的作品,就要热爱生活、深入生活、面对自然、面对我们身边的人和事,要善于观察生活,捕捉生活的种形式,整体气氛构成。培养敏感、敏锐的头脑,形成自己的思维。

中国的绘画重在写意传神,面对人、物、自然,要用心去感受,作画时摒弃自然的客观的直接影响。要主观、意象,有时甚至是随心所欲。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有很强的写实能力以及对传统笔墨的深刻理解、领悟。

曹:笔墨语言本体的解放,确实带给我们一场规模盛大的视觉饕餮。当下中国画创作也正处在一片繁盛之中,各种大展层出不穷,画册、画集汗牛充栋,“大师”满天飞,书画市场也红火兴盛,这一切使得所谓“繁盛”的中国画坛也暴露出很多问题,特别是画家们那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像这样的画家在我们身边的有很多,画家们见面之后更多的话题是围绕自己的作品价格的高低,您怎样看待这种现象?请您谈谈当下的中国画创作的问题。

莫: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逐步富裕起来,物质生活得到了满足,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人们精神上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有玩古董的,有收藏字画的,一些公司老板、富商也开始转行做起了书画生意、收藏等。书画市场空前兴旺,许多画家的作品开始走向市场,往日那种平静的情绪受到冲击、振动。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有所难免。在这种大变革的时代,原有的生活秩序被打乱,许多画家靠卖画度日;专业画家又期盼着职称的评审后所带来的工资收入及连带利益,各种展览、评奖、抄作,争先恐后,无非是想自己的作品能卖个好价,这与其他商品也是一个样,中国那么多人画画,人人都要成为艺术家是不可能的,当然艺术家的作品也欢迎走向市场,只是希望能拿出真正代表画家自己风格的、高水平的艺术品,这样对整个艺术品市场的繁荣才能真正起到推动的作用,促进中国画的创作、发展、继承与创新。

曹:诚如我们刚才所谈,浮躁的、急功近利的心态是当下中国画创作的一大弊端,也是影响画家出好作品的最不利的因素。只有以一个虚静的心胸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中国画创作讲究“澄怀观道”,必须要有一个超越名利的心胸,庄子称其为“心斋”,您的作品也能反映出这样一种意境和美学追求。

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渴望的是自然纯净的原始面目,向往的是无尘无埃的脱俗离众境界,对自然是亲近和相倾的吸引态度,要身处闹市,心向林泉,忘却世间人事忧烦,在自然面前涤洗俗念尘想。

“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只有这样一颗虚静的心胸才能造化吐露于笔端,恍惚变幻象其物宜,足以启人之高志,发人之浩气。作品要达到这种境界赖于博学多识的修养,融会贯通“至于千变万化、像四时之景物、风云气候、悉资笔墨,而穷极妙者,若非博学广识,焉得精通妙用欤。”

曹:谈了这么多,您能不能从自身艺术学习的角度,结合当下的艺术创作,对我们现在中国画的学习做些提示?您有什么期望和要求?

莫:学习中国画,急功近利不会有好作品,浅尝辄止也不会有作为,脚踏实地、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师自然、师造化。中国历代画家共同创造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水墨画形成了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几千年积累的丰富经验浩如烟海、博大精深,那种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美学观是一部读不完的教科书,其独特的民族性,在世界艺林中可谓独树一帜,这是我们民族极其可贵的文化遗产,如何看待传统,如何继承与创新,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大问题。

    笔墨不等于零!勿庸置疑,那些想否定传统笔墨,与传统断绝联系的所谓创新不求基本功之锺炼、标新立异、不思务实、哗众取宠,真可谓是走向了穷途末路。对于中国画来说,离开了笔墨,就失去了中国画的根本。要继承传统、学习传统,就要深扎进传统这块泥土里去,根深才能叶茂。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