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99创意中心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5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上海-普陀-莫干山路M50艺术区

《水墨时代》论坛专家讲演活动安排

2011-04-15 11:20:16          

  一、主办单位:朱屺瞻艺术馆、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二、地点:上海 朱屺瞻艺术馆一楼 人文雅集

  三、时间:2010年5月16日 上午9点半至12点;下午2点至6点半

  论坛主持人:王南溟

  第一场:回顾水墨传统

  演讲者:林木、舒士俊、马琳

  第二场:现代水墨与传统水墨

  演讲者:卢辅圣、朱青生

  第三场:反思现代水墨

  演讲者:黄专、刘骁纯、鲁虹、皮道坚

  第四场:水墨与中西艺术史比较

  演讲者:沈语冰、蒋奇谷

  会议方式:每位参加的学者在研讨会当天主题演讲20分钟,四场主题演讲结束后所有学者以圆桌会议的形式讨论,并与其他参与者(包括特邀的嘉宾和听众)进行互动交流。

  注:(会前收集整理学者提供的演讲稿结集,会后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学者演讲提要及简历,按发言顺序排列:

  林木

  四川大学教授,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全国美展评委。长期从事中国美术史和中国现当代美术研究。著有《论文人画》、《明清文人画新潮》、《笔墨论》、《二十世纪中国画研究》等十余部著作,发表论文及评论700余篇,百余次出席国内外学术会议,著述700万余字。

  演讲提要:从天道象征到士气标志——水墨的文化意蕴在古代美术史中的演进

  远古的中国画不是水墨而是彩色的。那时绘画的代名词是“丹青”。但到盛中唐际,随着社会的动荡,禅宗的崛起,道家哲学在文人中的流行,以水墨对道禅无、静、天道、自然等观念作象征性表现蔚然成风,流韵至今。由于水墨这种强烈的文化内蕴及在文人艺术家中的盛行,水墨在历史演进中逐渐地向文人身份、修养、气质、个性方面发展,最后成为文人综合表现之“士气”的标志。

  舒士俊

  美术史论家。1948年生于浙江宁波,早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曾先后师从沈子丞、陆俨少先生研习画理。多年任职于《朵云》、《书与画》等沪上书画杂志,从事中国画史论和艺术论研究,曾著有《水墨的诗情——从传统人文画到现代水墨画》、《探寻中国画的奥秘》、《山水画的变法》等。

  马琳

  女,1972年出生于河南洛阳。2001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获硕士学历。2006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获博士学历。现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副教授,副主任,党支部书记。同时兼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99创意中心艺术总监。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外现当代美术史、艺术管理、艺术展览与策划。近年来,出版有《周湘与上海早期美术教育》、《艺术管理概论》、《中国书法史》等学术专著,在学术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同时在相关艺术机构策划大量学术展览,并致力于中国艺术管理学科的建设。

  演讲提要:论当代水墨的教学方法与实践问题

  本文以上海艺术院校水墨画教学为例,分析当代水墨在艺术院校中的教学方法与实践问题。指出在教学中,水墨画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从社会的角度反映水墨的题材。二是在教学中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验性尝试,偏重于实验性的题材。三是在传统画法与师徒教学的延续。现在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将传统派与实验派相结合,而培养出可以调和表现社会、传统和实验派相结合的年轻艺术家。

 

  卢辅圣

  1949年出生于浙江东阳,198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任上海书画出版社总编辑,兼《书法》、《朵云》、《书法研究》等刊主编,为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擅书画,兼治美学理论。著作有《天人论》、《书法生态论》、《中国文人画通鉴》等。

  演讲提要:传统水墨与现代水墨

  从传统水墨到现代水墨,既是20世纪以来中国主流绘画的历时态表现方式,同时也处于共时态的不断互渗之中。后者作为剪不断的水墨情结汇入后现代文化语境的结果,被赋予了民族文化符号的载体和传统文化批判的主体这不无悖谬的双重职责,其所依存的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历史背景,使得西方的眼光一方面成为中国近现代水墨画在不同的阶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其走向现代形态的催化剂,另一方面又成为中国近现代水墨画在不同的层面消解本体、转换意义从而导致其背离民族根基的麻醉汤。因此,维护传统水墨与现代水墨的张力结构,让拒绝西方眼光的艺术取向与顺应西方眼光的艺术取向构成对立互补的整体格局,对于中国水墨画走向自己的未来性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朱青生

  1957年生于江苏 镇江,就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学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硕士,德国海德堡大学美术史研究所博士,先后任中央美术学院助教、讲师,北京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主要从事艺术史研究和批评,同时进行实验艺术、绘画创作、科学研究和教学

  演讲提要:第三种抽象与“笔墨”的关系。

  本文论述从笔墨中间生发出来的“第三种抽象”的“抽象”不纯粹是一个形式问题,同时是一个对于艺术的观念问题,也就是说它要重新解释什么是艺术。我们要在历史上找到“第三种抽象”的位置,实际上这个历史的位置有两个含义:第一,时间意味上的含义,即我们今天做的抽象与过去有何不同?第二,空间意味上的含义,在文化意味上,我们今天做的这种抽象和其它文化中的人,同样时代的人做的抽象有何差异?

  黄专

  1958年生于湖南,1978-1982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1985-1988 :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史专业研究生;1990 获“吴作人国际艺术基金会硕士论文奖”;1985至1987年参与编辑《美术思潮》;1994-1996年参与改版《画廊》;1992年参与策划“广州•首届九十年代当代艺术双年展(油画部分)”;2002年参与策划“重新解读:首届广州三年展”。1997年起任何香凝美术馆馆聘研究员、策划人;2005年至今担任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的主任。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著有《当代艺术问题》(1992年,四川美术出版社),《文人画的图式、趣味与价值》(1993年上海书画出版社),《潘天寿》(1998年天津扬柳青出版社),《中国当代美术图鉴/观念艺术分册》(2000年湖北教育出版社)等。

  演讲提要:实验水墨:一个问题史的清理。

  作为一个猜测性问题,18年来“实验水墨”不断接受着来自不同路径的理论反驳和实践性的解题方案,从而使它有了一次从问题到问题的学术史经历,也使中国画问题获得了一些不断开放的情境。通过对这一理论猜想的学术史清理从而使其具有更大的问题脑容量和理论批判的本质是本文的主题。1、问题的形成与提出:90年代初中国画的问题情境——词语的来源和变异——与其它知识的可能性关联;2、问题的展开与反驳:文化身份问题——语言问题——风格流派问题。3、新问题的出现与批评:“观念水墨”及其批判——自我批评的含义——延伸的问题。4、潜在的或不可预测的新问题:实验水墨是个真问题吗?

  刘骁纯

  1941年3月生于中国河南洛阳,196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1981、1985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先后获美术学硕士、博士学位。曾任《美术》(Art)编辑、《中国美术报》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已发表论著、论文、评论三百余篇(部),计四百余万字,主持和参与策划的重要美术活动有: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美术史•原始卷》(1982-85)、首届“中国现代艺术展”(1989)、文化部庆香港回归“中国艺术大展”(1997)、“世纪之门:1979-1999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1999)、“第一届成都双年展”(2001)、“中国当代水墨艺术邀请展”(2008马尔默)等。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演讲提要:墨象论

  本文之所谓“墨象”,是借用了日本书道中“墨象派”的概念而又不同于原意的概念,它逸出了日本书道和抽象水墨画的语境,进入了世界性的现代、后现代极为开放的话语情境,或曰:它是对中国传统书画中独特的“水墨为上”文化观念当代播散的理论关照和追踪描述。这种播散在地域上广及中国、东亚甚至欧美,在艺术门类上广及书法、绘画、雕塑、装置、行为、新媒体等。

 

  鲁虹

  1954年生,祖籍江西。1981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现为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美术学院与湖北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深圳美协副主席、深圳市宣传文艺基金评委。个人出版的学术专著有《鲁虹美术文集》、《现代水墨二十年:1979——1999》、《为什么要重新洗牌》、《行为艺术在中国》(与孙振华合作)、《越界:中国先锋艺术1979-2004》、《蜕变——鲁虹艺术批评文集》。有约一百多万字的文章发表于各丛书及专业刊物上。曾参与《美术思潮》、《美术文献》、《画廊》等美术刊物的编辑工作。多次出席国内外重大学术活动。2001年主编出版了六卷本的画册《中国当代美术图鉴:1979——1999》,2004年主编出版了四卷本的丛书《新中国美术经典:1949——1989》, 2006年主编出版了画册《新世纪中国当代美术图鉴:2000--2005》,2009年主编出版了《新中国美术60年:1949——20099》与《聚变:中国当代艺术图鉴:2005——2009》。

  演讲提要:虽然现代水墨运动在台湾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了,但大陆的现代水墨却兴起于改革开放以后,而且举步为艰,其与同时举兴起的中国前卫艺术相比,常常会有慢半拍的感觉,只是到九十年代以后才形成大的气候。本讲座结合大量图片与相关背景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大陆现代水墨的创作情况,其中既涉及抽象水墨、表现水墨、都市水墨与新媒体水墨,也涉及一些优秀艺术家的代表性作品,对于人们了解大陆现代水墨的发展情况会有一定的帮助。

  皮道坚

  1981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研究生班美术史论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80年代曾参与创办及编辑《美术思潮》,任编委、副主编。1988年被聘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1992 年调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曾先后任美术系副主任、主任,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组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为广州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湖北民族学院客座教授,广东美术馆“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学术委员会委员、广州艺术博物院学术委员会特聘研究员。出版有论文集《当代美术与文化选择》,专著《楚艺术史》、《楚美术图集》,主编《90年代中国实验水墨》、《黑白史》、《中国•水墨实验20年》等。

  演讲提要:中国水墨画艺术自古以来就是一种涵咏天地、品味人生,视觉感受与哲学思考并行的艺术方式。85新潮以来的现代水墨艺术,延续了这一传统文脉,把水墨艺术方式当作一种具有独特感觉力和领悟力的观照世界的本土方式,努力通过创作方法论的转向来谋求对当代观念问题的发言权。现代水墨艺术从被目为异端,遭受打击、嘲讽和排斥,逐渐成长为一股健康、自信的文化力量。“水墨形而上”是我们时代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它体现了在网络化的、快餐文化发达的时代,人对无限、永恒、安宁、纯净的憧憬,对沉思、冥想和开悟等精神自由活动的向往与追求,是新世纪的一种传承“水墨精神”的水墨生活,一种精神还乡的生活。它追远历新,连接我们对过去的记忆和对当下的认知,让我们在相当程度上重获被现代媒体和快餐文化所剥夺了的沉思、冥想和开悟的精神自由。

  沈语冰

  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西方现代美学、现代艺术史与批评史的教学与研究。著有《20世纪艺术批评》(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并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译有罗杰•弗莱《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格林伯格《艺术与文化》等;主编“艺术与观念译丛”、“艺术理论与批评译丛”、“艺术学经典文献导读书系”、“艺术学学科导论书系”。曾为国家公派留学基金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2001-2002)。

  演讲提要:笔触的价值

  英国著名艺术史家、批评家和美学家罗杰•弗莱(Roger Fry)在阐明其形式主义-现代主义理论时,援用了大量东方艺术的资源,特别是中国的美学资源。弗莱本人是一位优秀的画家和极其敏锐的评论家,同时又是当时欧洲数一数二的艺术鉴定家与博物馆专家。在他的朋友、汉学家劳伦斯•宾雍(Lawrence Binyon)的指点下,弗莱迅速发现了中国书法和绘画的魅力,对于绘画质地、笔触、书写与线条在艺术表达中的作用,很快就有了超人的见识。而这些恰恰都是经过现代主义理论的阐发后才被凸现出来的艺术要素。弗莱很自然地抓住了这些要素,来为他所激赏的西方现代派绘画辩护。

 

  蒋奇谷

  1983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艺术系,专攻中国画。“85新潮”美术运动期间蒋奇谷参与了上海青年艺术家群体的前卫艺术活动,1987年赴美就学于全美著名的芝加哥艺术学院,后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教授绘画中国古典艺术史与文物鉴赏。

  演讲提要:《水墨,彼岸》——论水墨画的“当代性”

  本文旨在探讨水墨画的“当代性”和由此引发出来中国艺术的“当代性”的问题。水墨画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在它进入当代艺术全球化进程中以后出现的诸多问题如:身份,界限,转型,等等。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之上,作者提出了水墨画应该有其自身的“当代性”,这一“当代性”应该与西方艺术观念为主体的“当代性”即热衷于艺术对社会问题关心和干预有所不同,因为水墨画有其自身发展历史和现实中所必需面对的问题。文章质疑了当代艺术的全面社会功能化的合理性,主张水墨画的“当代性”应该包括对传统的再思考,并希望当代水墨画创作和批评的新艺术理论的建立。作者还描述他参与策展的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水墨时代2010》展的参展艺术家及作品,作为其理论的实践论证。

  五、活动议程:(5月16日全天)

  5月15日 下午3点 展览开幕式

  晚上7点 晚宴

  5月16日 《水墨时代》学术论坛

  9:30—9:50 主办方致辞 陈九

  9:50—10:50 第一场:《回顾水墨传统》

  演讲者:林木、马琳、舒士俊

  10:50—11:20 提问与讨论

  11:20—12:00第二场:《现代水墨与传统水墨》

  演讲者:卢辅圣、朱青生

  12:00—12:20 提问与讨论

  12:20—13:40 午间工作餐

  14:00—16:00 第三场:《反思现代水墨》

  14:00—14:40 演讲者:黄专、刘骁纯

  14:40—15:00提问与讨论

  15:00—15:40 演讲者:鲁虹、皮道坚

  15:40—16:00 提问与讨论

  16:00—16:20 茶歇

  16:20—17:00第四场:《水墨与中西艺术史比较》

  演讲者:沈语冰、蒋奇谷

  17:00—17:20 提问与讨论

  17:20—17:40 茶歇

  17:40—18:30 学者和与会者圆桌会议讨论交流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