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无图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7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10年
  • 展厅面积:
    3000平米
  • 地  区:
    山东-枣庄
您所在的位置:润泽书画院>艺术家>艺术家详细页面
亓官良

亓官良 在艺搜查询

出生年份: 1943
籍    贯: 辽宁-沈阳

艺术简介

 

亓官良,1943年生于沈阳。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沈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手指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沈阳市文史馆研究员,沈阳市百位文艺名家,沈阳市首批优秀美术家,沈阳市二、三届优秀专家。

  出版有《亓官良国画选》、《亓官良花鸟画集》、跨世纪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精品画库《亓官良国画精品选》,指画作品入选《中国指墨百家》,《中国指墨》,《现代中国指墨作品大观》。名字和业绩被收入中国当代多种美术大辞典。

  意笔写精神

  ——亓官良大写意花鸟画艺术刍议

  大写意花鸟画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艺术上达到了一个相对来讲难以逾越的高峰,要想在这个领域有所突破实非易事;上个世纪50年代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花鸟画被禁锢在一个非常狭小的有限空间里,境遇尴尬,举步维艰;另外,东北素来被认为是"荒蛮"之地,文化土壤有欠丰厚,空乏积淀,大写意花鸟画很难在这里追溯到传承的脉络。上述种种原因,使得就整体观之,鸿绪大写意花鸟画衣钵者,在东北寥寥无几。

  亓官良先生生于沈阳,天性刚直率真,幼而聪颖,痴迷丹青艺事。他早年曾师从北方花鸟画大家钟质夫先生,钟先生工写兼能,尤长于没骨画法。因而,亓先生能够在较高的层面上得到艺术的滋养和淬砺,其功底深厚。

  然而,亓官良先生如果只是在这们一条艺术轨迹亦步亦趋地前行,窥以为他是不会有今日之成就的。在一个动荡不堪的年代里,他没有迷失方向,他把内心的情蕴和对艺术的追求契合统一,韬光养晦,不随时俗流转,特立独行地致力于大写意花鸟画的世界里。这种自觉的艺术选择,蕴藉着他对中国画艺术深切的体悟。他从传统中汲取养分,徜徉于青藤、八大、吴昌硕营造的艺术境界中,尽得诸家之精妙。"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他领悟到了大写意精神内质的三昧,形成了独具个性的艺术风格。

  大写意花鸟画在走向其艺术高峰的同时,也出现了过于"程式化"、追求狂、怪,缺失品评标准的弊端,进而沦为哗众取宠、沽名钓誉的艺术玩家欺世的工具。亓官良先生是一位有艺术良知的艺术家,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笔墨当随时代",怎样在大写意花鸟画领域拓展和体现时代精神,体现民族艺术的独立性和时代感?这不单单是靠提炼笔墨完善技法就能解决的问题。

  机缘巧合,上个世纪80年代亓官良先生有幸入中央美院进修了两年,这使他的艺术思想和艺术实践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影响了他日后的艺术走向。一些长期困扰他的问题,经过这段系统的学习逐渐明晰,他步入了更高的艺术境界。

  进入90年代,他的大写意花鸟画创作日臻佳境,他不但拓宽了题材范围,而且还深化了传统题材的意韵和精神外延,在表情达意营造深邃画面意境方面,他向前迈出了开拓性的一大步,这些在前人的作品中是看不到的。他继承了传统文人画强调主观意趣发挥的审美取向,在丰富表现语言和提练笔墨技法的同时,没有将形与神完全割裂,不刻意于唯心的"神似",而是注入了时代的审美意识,融入诗情的表达,站在时代的高度去幻化和提纯笔墨所蕴涵的意向。尽管如此,在同传统的距离上,他又不是渐行渐远,而是保有默契。他的一些表现四季物候的作品最能体现其匠心独运,"迁想妙得"的艺术面貌,如《秋趣》、《秋实图》等,画面"计白守黑",线条劲挺,体现了生命的顽强和画者对生命过程的体验,韵味无穷;《腊梅》虬枝盘迂,花色明亮,洋溢着盎然生机,《清香远布》梅干墨色氤氲,花头绽放,有"暗香浮动月黄昏"的韵致;《傲雪》传递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的诗情画意;《白荷》则墨、色晕染,气韵淋漓,勾画出"接天连叶无穷碧"的盛夏景致。

  综而观之,亓官良先生的作品蕴藉含蓄、疏朗俊逸,雄浑厚重、风骨弥坚,凸现了大写意花鸟画的精神内涵和特质;讲求墨色变化,焦、浓、重、淡、清五色并举;精研骨法用笔,达到"墨之溅笔也以灵,笔之运墨也以神",笔墨之下有胎有骨,有开有合,有形有势;画面构图考究,独辟新意,生发出生命活力和律动感。诚然,亓先生当是东北大写意花鸟画独树一帜的大家。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兼收并蓄,转益多师,不断从民族艺术的长河中淘洗精华,是亓官良先生艺术风貌形成的主要动因。他在大写意花鸟画的创作上,已经举重若轻驾御有术,但是对艺术的探索和追求却并没停滞。他顺着中国画传统的这条文脉,将视角切向了不为时下所重的指画艺术上。

  指画艺术的先绪可以追溯到唐之张璪,创始于清康熙年间辽宁铁岭的高其佩,其开宗立派完善了指画的技法,达到了"飞花点叶墨痕疏,送趣传神笔不如"的艺术境界,影响了后世中国画的发展。

  由于所处地域的原因,亓先生有机会欣赏到且园的指画作品,结果观后即入木三分,指画成为他难以割舍的艺术情愫。他专注于指画的创作并非猎奇和一时的兴致,而是"艺无止境",不懈求索的精神使然。他说,指画不是说可以抛开毛笔任意为之,而是要有绘画的全面功夫和素养,借指施墨作画,寻求用笔作画表现不了的笔墨痕迹,达到"屋漏痕"的效果,并且在作画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将思想情感和画境统一,达到"自有我在"的创作心理满足,从而产生出自然天成的艺术佳构。他的这一说法和潘天寿先生在《听天阁画谈随笔》中谈到的"使墨如使指,使指如使意,则意趣磅礴,文曲淋漓",是异曲同工之言。

  凭借他在大写意花鸟上的造诣,加之自身的勤奋,他在指画创作上也开启了新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他对艺术的这种融通和嫁接,催生出更具强大艺术生命力的艺术样式,其艺术的高度也得以升华。他的指画作品《秋塘初露》,技法老辣,笔墨效果丰富精到,画面表现的意境凝重深远,观之耐人寻味;《初冬》画面虚实相映相生,将飘落的叶片静固在画中,树之本体和叶子在构图上进行了分组构成,表现的虽是早冬的景象,却并不萧索,而是体现出生命和自然的一种相依相生的轮回。画者以其精巧的艺术构思,写下了生生不息的时代精神,而不是刻意建构出完美的意境。观者为这种不衰的永恒的精神世界所感动,这就是画者心境的体现,也是艺术作品的感召力和感染力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