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悦艺美术馆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10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10年
  • 展厅面积:
    513平米
  • 地  区:
    广东-佛山
您所在的位置:悦艺美术馆>画廊动态>正文

大美为真(一)

2016-12-06 09:12:23 来源: 悦艺堂艺术馆     作者: 悦艺堂艺术馆

大美为真(一)

——十论大写意

摘自《美术》

杨晓阳

作者为中国国家画院院长

 

(一)写意是一切艺术的最高要求和最终目的

古今艺术有三种功能或要求:叙事、审美、创新

叙事:像镜子一样反映生活的功能是早期绘画替代照片、摄像的功能,是照相发明之前的一项重要功能,是其他形式不可代替的一项社会需求,所谓“存形莫善于画”,是物理、生理反应外部世界的本能,也是古希腊哲学中的“模仿说”之所指,是这种形式的基础和基本功能。

审美:是人区别于低级动物物理记录者的根本区别,是人作为高级动物的基本属性之一(据说部分动物也有明显的审美过程)。为审美而从事美术,以及在美术活动中本能地、主动地追求什么没,进而按照审美的需求和原则选择表现和主动强调、强化地表现是美术从一开始就具备的特质,也是区别高下的重要标志。而美术的创新无疑影响到哲学以至整个社会进步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创新:是在实践、审美过程中一种自然而然的探索,是追求差异的必然结果,更是理性人类区别于人类早期实践的一大标志,纵观世界美术史,每一次革命性的突破创新,都伴随着理性的进步和新理论提出的突破,尤其是现代哲学影响下的现代性。

写意是一切艺术的最高要求和最终目的。

 

 

(二)写意是中国艺术的传统

“写意”、“大写意”,作为中国画的画法由来已久。

“写意”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策·赵策二》“忠可以写意”,解释为“公开的表达心意”。它是超越时空的创造,是中国文化本源的重要特征,使中国画保存并不断加强和显示着她“超以象外”的东方气质。

从先秦至隋唐,从隋唐至宋元,从宋元至明清,“写意”一脉传承不断超越。而“大写意”既是对写意品质的一种强调,对写意范畴的一种扩展,更是对写意从画种,材料之“器”层面向“道”层面的提升和升华;岩画、彩陶清新本真的描画;玉器、青铜神妙狞厉的远古气息;顾恺之飘逸若神的精彩绢绘;王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的论调;白居易《画竹歌》“不从根生从意生”的言词;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论顾恺之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虽笔不周而意周”;欧阳修也有“心意既得形骸忘”、“古画画意不画形”的诗句;苏东坡论吴道子画有“出新意于法度之中”一说。此后,赵孟頫的“存古意”理论、梁楷的大写意人物画、徐渭的大写意花卉、陈洪绶的古意人物,以及元四家、明四家、四僧、八怪、海上画派等无不以写“意”为正宗。

 

(三)写意是中国艺术的灵魂

中国是写意的中国,中华民族是一个写意的民族。写意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的本能,中国人的思维特征就是“意”的思维。它讲究“悟道”,“朝闻道,夕死可矣”。中国是一个从社会学经验出发的民族,没有纯科学概念,在更大的范畴内不屑于经过严密的科学或逻辑论证。这个民族特有的穿越表象透视本质的品质使得能够“不以目视而以神遇”,神会于客体的功能优秀于其他民族。因此,中国人通过经验或直觉得出的结论,西方人可能要在实验室或书斋里经过漫长的推理、检验才能得出,比如中医。中国人思考的东西“大”而模糊,西方人思考的东西“细”而清晰。中国艺术以社会学为基础,西方艺术以科学为基础。细有细的好处,大而化之趋于化境,浑浑沌沌,无极无际,更接近艺术的本质。西方没有“无”的概念,更无“无极”的认识,一切企图经过论证达到所谓的“科学”,其实这种科学本质上讲是最不科学的。

在中国的文化、哲学中表现得非常明显,也可以从中国的文化、哲学中找到依据。中国哲学的核心就是“阴阳”,一阴一阳为之道,二元对立,宇宙、世界、人生,慨莫能外;天地、日月、盈亏、物我、生死、分合、敌我、男女、君臣、父子、夫妻、喜怒、冷暖,经久不衰,历久弥新。这是中国的辩证法、矛盾论,它不是产生在逻辑学上的思想,而是来自直觉和经验的,在中国人看来,世界不只是物质的,是物质和精神并存的。因此,除了“无极”之外一切都只是相对的,但只有“无极”,艺术才能不断更新。

这是中国人的思维特征,艺术的核心是表情达意。核心还是“意”:从自己的经验中得出判断,并将自己的直觉外化、表达出来,即“写意”。写意无错对,写意无极限。

不仅造型艺术,所有的中国艺术都是写意的:音乐、戏曲、诗词莫不如是。一定的曲牌、词牌、表演动作都有一定的格式,都代表一定的形式。比如京剧的表演:鞭子一挥就是几千里,两手一合一插就表示“关门”。中国人把一定的内容、形式概括为“程式”。也成为“程序”,即不以描摹具体的对象为目的,而是借助这个约定的程序来写“意”。

  所以可以说,“写意”是中国艺术的传统,是中国艺术的精神、核心和灵魂。孔子早就有“圣人立象以尽意”(《周易o系辞上》)的说法;《庄子o外物篇》也有“得意而忘言”之说;卫夫人在《笔阵图》中也说:“意后笔前者败”、“意前笔后者胜”;王羲之也说过:“须得书意,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晋王右军自论书》)。中国的艺术观从来都是轻“实”重“意”,留下了许多诸如“意境”、“意象”、“意态”、“意趣”、“意绪”等精辟的语汇。还有“意在笔先”、“意在言外”,都是表达中国人对“意”的追求付诸语言和思维的结晶。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