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中山艺一品
积分:3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10
  • 印象:
    值得收藏 性价比高 很诚信 真品
    确定
  • 经营时间:
    12年
  • 展厅面积:
    88平米
  • 地  区:
    广东-中山
您所在的位置:中山艺一品>画廊动态>正文

意会山川

2014-10-28 11:32:54     

意会山川

-------廖学军的油画世界

谭 天

 

             山高水长,

             山川灵秀。

             秋雨、秋泉、秋水,

             秋晨、秋冥、秋岫。

             冬云、夏云、春云,

             云起、云落、云渡。

             山气日夕吐纳,

             秘境夜月显露。

    倘若走进廖学军油画山水展览的大厅,翻阅他最新出版的画册,细细品味那巨幅油画旁的小小标签,在脑海中将那些标题连成一片,浑然成就了一篇古色古香的散文。廖学军的朋友对作品充满诗意的标题不会吃惊,他历来文学素养很好,无论在师专还是在大学,他的文科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廖学军是个心细的人,做事时尽可能做得完美,他注重细节,对作品的标题往往反复选择,总希望达到与作品画面一致。艺术家对自己作品的命名,如同给自己儿女起名字,中国人非常重视给自己儿女起名,往往认为一个人的名字关乎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一张好画有一个好名字,不管这張作品今后命运如何,总是赏心悦目的事情。

    这是廖学军首次举办个人作品展览。朋友们走进这次展览的大厅,大家都会为之一振,廖学军拿出来一批与以前大不相同的作品。廖学军以往擅长的是水彩画,作品多次参加广东省美展和全国美展。他的水彩画构图均衡、色彩饱满、形象生动,自有一番气象。然而廖学军不是一个轻易自滿自得的人,多年的绘画实践,浸润在写实主义绘画的大潮中,他清醒地认识到写实主义的优长与缺失。仅仅用写实的方式表现世界,与中国文学艺术直抒心中逸气,追求精神境界高低的艺术传统,存在着相当大的落差。如是,从2007年开始,他遂步减少了轻车熟路的水彩画的创作,义无反顾地踏上一条艰辛的艺术探索之路。从事艺术的人都知道,要放弃一种习得的,并且已经有过成功范例的成熟的绘画题材和手法,是非常要有勇气的,是必须对自己的探索和追求有充足的准备和信心,并且需要有坚实的治学理念。廖学军常常与朋友谈起他的治学理念:积学致远、大器晚成。这简单的八个字,可以洞悉他坚定而从容的心态和志向。这种经过理性思考而选择的治学理念,为他这几年脚踏实地、不为人知的艺术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并且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积学致远、大器晚成的治学理念,说明廖学军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艺术家。

    具有坚定和勇敢的探索精神,只是艺术探索成功的开始。艺术探索不是荒山野岭中的左冲右突,而是必须明智的选择艺术探索的方向。廖学军对自己艺术探索的方向是明确而坚定不移的。他有四句诗句描述他的治学目标和艺术探索方向:

            早孕丘壑在心中,

            笔墨已然一点通。

            今借西洋油画料,

            发我不与时辈同。

    这使我回忆起与廖学军的交往。与廖学军认识时,他还是我们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糸的髙材生,油画糸主任杨尧教授对他非常器重。我那时是上全院本科生的"艺术概论"课,廖学军是他们班成绩最好的,我欣赏他对艺术的涉猎非常广泛。廖学军特别喜欢书法,他12岁启蒙,走过从唐楷、二王入门,后涉及汉碑简帛章草的套路,有一个时期他专攻魏碑。这中间有一段常人学书法没有的小故事,可见他用功之深,用心之切。1990年代中期他得到当代魏碑大家孙伯翔破解《始平公碑》法书一册,爱不释手,反复参临,几乎每日必写之。《始平公碑》大家都知道,是龙门二十品中极具个性的书体。它造型渾厚雄伟,用笔却又特殊的质朴雄奇,不得要领的临习者,很容易走火入魔。有了孙伯翔先生的引路,廖学军对《始平公碑》的学习有了门径。他想方设法收集孙伯翔先生相关法书资料和CD光盘,时时揣摩学习,书艺大进。2006年他有缘与孙伯翔大弟子王树秋先生相识于中山,相交至今,往来甚密。得益于王先生引见,廖学军多次前往津门,拜访孙伯翔老先生,亲聆一代大师教悔,受益非浅,而终成就自己书法的一番气象。廖学军的书法,特别是他的大字,颇得《始平公碑》神韵,结字雄奇,笨拙中另有一种灵气。观众能看懂廖学军的书法,就能体悟他油画中那些大山大水的气势奇崛,和画面中用笔的稳重和力量,这也就是他自述的"笔墨已然一点通"的内在含意。

    真正与廖学军深度交流是在2006年,那年我去澳门参加完展览,携带五十多张油画山水作品返回广州,途径中山。当时的中山美协梁欣基主席,诚邀我在中山停留数日,举办一次个展。承办展览的单位就是廖学军工作的中山日报社中山书画院,廖学军的热情好客,办事认真,给我办展提供了诸多方便,至今印象深刻。廖学军在广东美术界人缘和口碑相当好,由此也可见一斑。他后来能推选为中山美协副主席,除开他的专业水准,他优秀的为人和品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次展览中,我征询他对我油画山水的意见,他非常诚恳地谈了自己的看法。他告诉我,他非常喜欢旅法艺术家赵无极和朱德群的油画作品,并从中感悟到他们画中浓厚的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气质。可见廖学军一直在思考油画艺术在中国的变革和创新,2007年以后,他经过深思熟虑的自我追问,义无返顾地搁置了自己轻车熟路的写实主义绘画手段,开始新的艺术探索。我与廖学军比较深入地讨论过油画艺术在中国发生和发展的问题,因为廖学军2007年认真思考的油画创作转型的问题,正是我在1987年严肃思考过的,所以我们在许多问题上有高度统一的认识。

    第一,沿着油画艺术自身的历史发展路径来看今天中国的油画艺术,.正如靳尚谊、陈丹青诸位先生所说过的,中国的油画艺术要登上西方油画艺术的殿堂,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因为油画艺术的根在西方,对油画艺术的研究西方要比东方更加系统和深入,长期以来对油画艺术评价的体系是西方建立的,正如中国美术界不会承认西方某位画水墨画的艺术家是中国画大师一样,西方美术界也不会承认中国写实油画艺术的经典性和原创性。中国写实油画艺术的现状的确如此,写实油画艺术的前景已被西方油画大师描绘和实现过了。我们自己搁置写实油画艺术是有充分理由说服自己的一种选择,那怕这种选择充满内心的激烈冲突和遭遇外界不屑一顾的批评。

     第二、作为中国艺术家,我们生存的地理环境、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决定了我们艺术基因有別于西方。我们在学习油画艺术时努力向西方油画艺术靠拢,然而一进入个人的油画艺术创作,在思考原创性、独特性、新颖性的时候,我们濳意识中的艺术基因就会不由自主把我们拉回到中国传统绘画理念之中。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也有关注写实的内容,南齐谢赫《古画品录》中的"六法"中的第五条就是"应物象形",也算相当重视"写生""写真"。然而其重要性也被放在第一第二位置的"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所超越。到距今一千多年的北宋时期,大艺术家苏轼就提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过早冲击了写实绘画在中国传统绘画实践中的进程,冲淡了中国画家钻研写实绘画的积极性。换句话说,中国画家千多年前就在骨子里就埋下了搁置"写实主义"的种子,只不过是1987年在我的艺术实踐中,2007年在廖学军的油画创作中,发芽生根了。当然,我们艺术创作的转型,并不是只搁置"写实主义"这么简单,我们兴致盎然地还讨论了诸如从"气韵生动""画中有诗""意境"到"境界"的理论层次,以及"骨法用笔""逸笔草草,不求形式""似与不似之间"等诸多绘画实践问题。

    第三、基于对有光辉传统仍有现代价值中国传统绘艺术理念的学习和理解,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有怎样的贡献?近三十年来,中国油画界的前贤和同仁共同建构了一个"中国油画"的概念,这无疑是有历史意义的。甚至可以说是在西方油画艺术道路的轨迹和发展方向影响下,开辟了油画艺术发展的第二条道路。值得注意的,在这类概念使用时,必须有一个内在的逻辑起点和根本前提,就是如何理解、界定和使用"油画"这个专有名词。如果我们从美术史的角度来理解和使用"油画"一词,我们就必须承认它的西方血统,并依照西方已有的传统和审美原则、技法标准来进行学习、创作,并由此进行更深入的评判。这时"油画"的性质就如同我们现在约定俗成说的"中国画"这个专有名词,它有特定的中国传统和人文含义。不可能出现英国"中国画"、法国"中国画"、墨西哥"中国画"这样不伦不类的称谓。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仅仅从艺术材料学的角度来理解和使用"油画"一词,那它沉重的具有西方人文内容的艺术大袍就必须脱下,油画如同水墨画、版画、水彩画、钢笔画等以材料工具来区分和命名的画种一样,它们可以表达仼何国家、任何民族的任意题材、任意理念。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的这一观点在多处重要的美术专业刊物上发表,据此提出"油画山水"的理论并付诸实践。  廖学军提到的"今借西洋油画料,发我不与时辈同"就包含着同一理念,这是我与他进行艺术讨论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

    廖学军是一个勇于探索的艺术家,并且是一个勤奋和目标坚定的艺术家,从2007年至今的七年时间里,创作近百幅充满中国传统审美意味的意象油画风景,走进摆満他作品的大厅,就被吸引走进廖学军的油画世界。这个油画世界既是物象的,也是心象的。我们从一幅幅肆意挥洒的作品里,仿佛看到他激情挥动画笔的身影,听到他激情澎湃的心跳。我特别欣赏他的《意会山川•月夜》《山川灵秀•夕照》《山川灵秀•季节》《山川灵秀•晨光》《山川四季•秋泉》《山高水长•流银》《山川四季•云渡》这几幅作品。你看《意会山川•月夜》,山色䑃胧,月亮在山外高高地照着,静月无人,只听到山涧潺潺的流水声。画面中处理得最好的是山涧绝壁上的月光返照,与下面的白色泉水上下呼应,好似月光已化为泉水叮咚作响,成为画面上聚焦之点。画名也点题,意会山川•月夜,本文的标题即取自此处,也借其寓意。不惟山中韵,且喜月扬明。在我心中,月即廖学军,山即他的油画世界。《山川灵秀•夕照》是廖学军这批作品中色彩最丰富的作品,明显看到学习赵无极抽象绘画的影子,色彩有大家风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又显现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对廖学军的濳在影响。油画色彩、抽象模式、传统山水、中国意象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较丰富的色彩对比、色彩层次应该成为廖学军今后此类创作的一个样板。《山川灵秀•晨光》是廖学军学习借鉴中国传统山水画最明显最有效果的一幅,山涧流水是他这批作品最常见的主题。充分利用油画冷暖颜色的对比来营造气氛,暖色的山石,黑色的丛林,将藍色雾气衬托得飘荡灵动。更重要的色彩主角是淡淡的黄色,即艺术家在标题中强调的"晨光",画面左边那一块白色水气上的黄色反光,将山涧瀑布最灵动的流水衬托出来,成为整张作品色彩的亮点。然而最耐人寻味的是画面右下角那一团微微透出黄色光影的雾气,晃晃忽忽、隐隐约约,将几棵松树显露出来。其实这里更像是作品主题"晨光"诗意表达的亮点,更耐人寻味,更能引起观众无穷的遐想。在这批作品中,廖学军在油水混合、撞油撞彩诸多方面有自己独到的技巧心得,然而他并非在玩弄特技,而是尽可能地将技法与情趣的表达有选择性地结合在一起,尽量避免单纯的炫耀一些特技。

    廖学军将此次七年来的第一展当作一次汇报展,向中山父老乡亲,向老师同学汇报他七年闭门谢客潜心创作的成果,是一次阶段性的学术总结。廖学军还年轻,还未到"晚成"的阶段。他的油画世界丰富多彩,山路弯弯、泉水潺潺、髙山瀑布、深涧浮云,为了到达充满诗意的理想境界,在充满挑战和希望的探索途中,廖学军的身影在油画山川中奋力前行,前途一派光明。

2014年6月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