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艺博画廊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0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25年
  • 展厅面积:
    350平米
  • 地    区:
    上海-长宁
您所在的位置:艺博画廊>画廊动态>正文

2007中艺博画廊博览会“Memories on E-Motion”主题展之Trevor Smith VS Kimsooja

2011-04-15 10:19:09          

  展览主题:Sewing into Walking – Kyungju   策展人:特雷弗·史密斯(Trevor Smith)   合作艺术家:金守子(Kimsooja)   展览前言:   Sewing into Walking(庆州,1994年)是金守子的第一件影像作品,过去十年之中,影像这种媒介已经成为了她的主要创作方式。正是通过这件作品我第一次见到守子,那是1998年初,在珀斯市的西澳大利亚画廊,她正在安装这件作品。作品是阿宾那·波什亚纳达(Apinan Poshyananda)所策划的展览《传统与张力:亚洲当代艺术》的一部分。在这次展览之后,Sewing into Walking这件作品成为我为那里的州立艺术收藏所购入的首批作品之一。这件影像装置的最初版本是一大片布条,超过30捆,用床单布包裹着。正在北京展出的这个版本大约只有上述数量的十分之一多一点,不过占据的空间却同样多。因而,在这里展示的作品既可算是她影像作品的起始阶段,也可看成其作品的一个新的迷你再现,或者禅宗化的再创造。   金守子1957年生于韩国大邱。1980年代初在首尔念书,在巴黎曾短暂呆过一段时间。过去20多年以来,她举办了不少有影响的个人展览,也参加了在世界各地产生广泛影响的一些大展,包括威尼斯双年展、伊斯坦布尔双年展、里昂双年展、光州双年展、洛茨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以及纽约双年展等。她新近的作品开始扩展到大尺寸的特定景观计划。2006年她为马德里苏菲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Museo Nacional Centro de Arte Reina Sofía)做了《呼与吸:一个镜子女人》,后来应玛萨基金会(Bevilacqua La Masa Foundation)之邀她又在威尼斯把《呼与吸》做了进一步的深化。   在1983年,金守子开始尝试用织物碎块来做作品,她把这些织物缝在一起,既唤起一种抽象绘画的味道同时也感觉像是一些韩国本土手工艺,比如棉被制造。到1990年代初,这些作品开始变成墙一般大小的构造物,或者如房间尺寸的巨大雕塑以及装置。1992至1993年,在她的大尺寸缝制雕塑以及装置作品中,开始出现了“布条”。正是在Sewing into Walking,“布条”第一次不止是雕塑的物质材料,而成为一种雕塑的状态,它划定一个地面或一片区域,观者可以通过它来进行纺织,同时在影像中,艺术家的身体在布条上运动。   金守子的艺术中,可以有各种意义,不过Sewing into Walking的影像最初并非是为了做成一件艺术品。在韩国良洞村的时候,艺术家开始在做“布条”装置的最初系列,后来她转到邻近的玉山书院,艺术家拍摄了铺在森林地面上的韩国被罩的照片,这些五彩斑斓的被罩本是用来包裹那些布条的。起初,这些快照纯粹只是一种文献记录,影像中展示了艺术家在拍完照片之后的清理工作,她把被罩从地上收起来。在观看这些记录的时候,金守子开始意识到她作品的整个制作过程的意义所在,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她之前那些作品的高度物质化的特质开始向更为精神化、更为注重过程的追求所转化。   Sewing into Walking还衍生出一些至关重要的图像主题。看到自己的身体在织物之间活动的时候,她开始将自己的身体视为一种隐喻化的存在,就像是一枚绣花针左右翻飞,缝制着横跨自然与生命之间的象征性织物。这一观念通过文化的方式转译出来,进一步凝结在她后来做的几个名为《绣花针女人》的影像作品中,这些作品拍摄于1999到2005年之间,地点分别在北九州、东京、上海、墨西哥城、伦敦、德里、纽约、开罗、拉哥斯、帕坦、耶路撒冷、沙那、哈瓦那、里约热内罗,以及恩贾梅纳。在上述这些城市的大街上,她站着,纹丝不动,背朝镜头,头发绑在一起,顺脊背垂下。拥挤的人群环绕在她四周,很少能彰显她的存在,即使她的静止状态清晰地把她从人流中标识出来。其它的作品进一步发展了她的想法,逐渐去思考她的身体就是最复杂精微的一种“布条”。这一观念体现在她2000至2001年的影像作品《女乞丐》之中,分别拍摄于墨西哥城、拉哥斯和开罗。她坐在这些城市里,蜷成一团,双腿交叉贴在地上,背对镜头,一只手举起来,向上翻转。 如果说在《女乞丐》之中,艺术家身体的僵止与城市狂乱的运动之间的对比意味着她的身体的脆弱,意味着对静止的需求,暗示着在错综的城市状态里的治疗,那么Sewing into Walking或可以被理解为更为比兴化的对生与死的冥思。在访谈之中,这位艺术家曾描述说床罩就是生命的框架——床是我们嗷嗷降生的地方,是我们热情相爱的地方,是我们美梦 无边的地方,是我们忍受折磨的地方,也是我们走向死亡的地方。   在金守子对她作品的描述之中,充满着似是而非与模棱两可,而这也正是作品的发展以及心理影响的关键所在。捆绑住“布条”的床罩一方面“保护着”其内部包裹的内容,同时却也切断了其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一枚针会制造疼痛,也能够缝合伤口,治愈身体,它是一种同时兼具女性特质与男性特质的东西。在织物上针体的刺进推出产生出在装置物上对这种运动进一步的沉思——镜像与呼吸。是镜像,因为它把真实与看似真实缝合在一起;是呼吸,因为它在身体中出入不止。   可以这样说,Sewing into Walking标志着金守子作品中的一个转折点,折射出艺术界的一次大踏步迈进,从1980年代到1990年代初期之间的构成物质主义迈向19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的强调过程与情境的实践。当然,不管你看待Sewing into Walking是通过她随后的那些作品的眼光或是通过更宽广的艺术史的潮流,体验这件作品都是在感受一种挥之不去的美丽而撼人心魄的冥想之境,在其中观者会卸下负担自我松弛,放缓步伐,即使只不过是在精神的深处。 策展人简介: Trevor Smith 是BARD大学策展学研究中心的策展人,他在那最近与其他策展人联合策划了“摔交”(Wrestle)是Hessel美术馆的首展。这个夏天他首次策划北美艺术家关马汀·奎德的作品的展览。他曾经是新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的策展人,在那里他与安德列娅.齐特尔共同策划了批判空间(Critical Space),这个空间现在接近它所宣称的美国批判旅行的末端。 史密斯出生在加拿大,并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艺术史。从1992年到2003年他居住在澳大利亚,在那里他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悉尼双年展。之后他又成为堪培拉当代艺术空间的负责人。1997年到2003年他成为西澳大利亚艺术画廊当代艺术的策展人。他的展览中最重要的有西澳大利亚艺术画廊的神圣的喜剧(The Divine Comedy):弗朗西斯哥·戈雅(Francisco Goya),Buster Keaton,威廉.肯特基以及2002柏斯国际艺术节。他同时策划了罗伯特·马克佩厄森的展览,并将他的作品代表澳大利亚参加圣保罗双年展。他在北美,欧洲,澳大利亚和亚洲广泛出版了图录和杂志。 艺术家简介:   金守子于1957年出生在韩国大邱,现居纽约。她的创作应用了多种类的媒体材料,例如纺织装置、视频、特定场所装置、声音和行为艺术等,她在世界范围内举办过多次个展并且参加群展,例如在纽约P.S.1 当代艺术中心展出的“针妇女”(2001)。人性状况(旅行个展):杜塞尔多夫Kunst Palast博物馆,米兰现代艺术博物馆,里昂的当代艺术博物馆(2003,2004),以及在光洲、圣保罗、悉尼、伊斯坦布尔,里昂,惠特尼和威尼斯等地举办的双年展。她最近的项目包括受马德里索菲亚皇后艺术中心委托在水晶宫创作的特定场所装置(2006),在瑞典斯德哥尔摩Magasin 3博物馆的个展(2006),在贝威拉瓜·拉·马撒基金会以及威尼斯凤凰歌剧院举办的群展(2006)等。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