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创造空间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8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北京
您所在的位置:创造空间>画廊动态>正文

崔如琢-中国书画市场的领头雁---美籍中国画家崔如琢书画市场刍议

2011-04-15 12:12:13          

《世界艺术》   作者:黎雁   2004年岁末的中国书画市场简直就是“如琢月”,先有京城各大媒体的诸多报道,又有12月10日的崔如琢绘画艺术与市场座谈会,后有12月11日中贸圣佳崔如琢专场拍卖会30 幅作品拍出733万元的成交价,特别是其《四季山水》四条屏拍出了165万元的高价,创出当代中国画家的纪录,业内有人称其为“如琢现象”云云,此事在中国画坛激趣了强烈反响。   我们知道,近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艺术市场出现了持续火爆的局面,许多艺术品价格连创新高,甚至一年翻一番的情况时有出现,广大艺术家们凭借自己雄厚的艺术实力不断冲击市场在国际国内艺术市场创造了骄人的成绩。同时,旅居海外的中国艺术家凭借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鲜明的个性风格以及西方艺术市场上全新的经营理念纷纷回迁祖国参与市场的经营和竞争,在国内艺术市场上开疆拓土独领风骚,成为艺术市场的弄潮儿。无疑,美籍中国画家崔如琢就是其中杰出代表之一。   放眼当今世界艺坛,凡卓有成就的艺术家在艺术市场都占一席之地,在拍卖场上屡出新高,并改写各大拍卖行纪录,成为艺术市场的风向标。比如张大千独创泼彩法以大泼墨加大泼彩开写意山水画先河,2002年香港苏富比拍卖行其作品《泼彩朱荷屏风》以2022万港币成交;傅抱石独创散笔抱石皴在2003年中贸圣佳拍卖会上《毛主席诗意山水册八开》以198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落槌;今年中贸圣佳的秋拍中陆俨少的《巫峡清秋》亦创出1980万元的新高。跟进大师追随前辈的崔如琢2003年作品《月上》就拍出了38万元的纪录,更别说他曾在海外创造的 12 万美元的纪录了。崔如琢由于传承传统,得有新意,凭借独特的艺术语言和鲜明的个性风格受到学术界的充分肯定和收藏家的认同,得到国际画坛和艺术市场的充分肯定,市场行情持续走高。海内外专家均认定崔如琢是继这些大师之后在世的成为百万级画价的画家之一。   成功是受人羡慕的,特别是羡煞许多曾在各大艺术机构或美术院校授课的学院派名教授们。人们迷惑、惊喜市场的突兀与无情。公平地讲,取得如此的业绩和他长期的艺术追求和市场经营意识分不开的。加上他多年在海外的艺术经历,成就了他今天的令人仰慕的市场地位。另一方面讲他的价位如此走高的同时也确实给我们许多艺术水平很高,但在媒体宣传不够或市场引导不好的许多画家们创造和腾出了很大的价位空间,为他们尽早走入市场铺平了道路,更为我国艺术市场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打下了很好的经营基础和前题条件。   画家的学养是衡量市场的尺度   翻演中国历代艺术家在艺术市场的历史可清楚地看到:作为画家,首先要有独创的艺术风格和品牌。崔如琢认为:“艺术贵在创新,前辈的成就已是一座三碑,如不另辟蹊径,建塑另一座高耸之山,充其量只能落入某某大师的传人步人后尘而已,克隆的只是一道旧风景罢了。”大凡成功的艺术家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这在艺术上称为风格,即为品牌。凡有了艺术品牌意识后还要创造出名家品牌效应,才能取胜于市场。国内外艺术市场的发生发展莫不如此。   崔如琢受过严格而系统的美学教育,少年时即从师于著名画家李苦禅先生习画。文学上拜剧作家吴祖光为师,文革后来到当时人文荟萃的中央工艺美院任教,严格扎实的基本功训练为他艺术的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后经李可染等多位先生的指点,使他的绘画艺术颇具风貌。他少年时期就酷爱读书,古今中外的名著佳作能找到的他都拿来阅读。除绘画之外,他每天博览群书,文、史、子、集、诗词歌赋,无不涉猎。他常说:中国书画是一种高层面上的集哲学、文学、美学多个方面于一体的综合体,是一个画家的全部精神世界的反映和生发。崔如琢之所以能脱颖而出,也同样受惠于他的传统文化根基。崔如琢收藏广泛特别是历代名家、字画藏品颇丰,如此地在中国传统文化与北京民俗文化中陶冶浸润,铸就了他独特的艺术感悟力与表现力,形成了他独特的画风个性。崔如琢在当代华人画家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其蕴含的独特艺术风格而言已经使他在当代世术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他以其独创的人文化气象水墨山水画和情趣盎然的花鸟画探索实践了中国绘画在中国宣纸上的多种营造,在传统水墨基础上融汇西方绘画技法和格调上打破了近年传统国画“重色轻墨”的局面,在中国山水画在笔墨处理方面作出了一个全新的探索,开创出中国画“笔情墨趣相辉映”的新意境,被画坛称为“如琢现象”受到画坛的瞩目和认同。   他的山水画崇尚五代两宋山水画的法度与精神,主张山水画要有“宋人格律”,反对“无脉之山”,“无源之水”。他精研历代名迹,上自宋元董北苑、马远、王蒙、夏圭、吴镇下至明清石涛、八大、以及近现代大师的精髓等。运用各种笔法、墨法、皴法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同时,十分重视师法自然,造化性灵。他曾遍历名山大川求得满腹丘壑,取北宗之雄浑,南宗之秀峻。用海纳百川的胸襟去借鉴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以意气取胜,尊重生活感情,力求创新。画风纵放雄阔,笔墨淋漓畅爽,设定讲究层次,气势磅礴,不同凡响。崔如琢非常重视国画中笔墨的研磨效果,画面干净利落,浓、淡、干、湿、虚、实等丰富的笔墨效果使画面达到了诗情画意的视觉效果。所以在崔如琢的画里,笔墨作为主要的表现手段所透露出的情愫、美感、情怀与潇洒是让人感动的。他的笔墨有收有放,纵横出于蕴藉,五墨俱备而用焦墨多于淡墨,于控制中尽显豪爽精神,时时于墨花飞舞中有意外景致。这在当代画家中非同寻常。每当欣赏他的山水画总觉得散发着自然山水的芬芳。与目前很多画家集中精力研究技法不重视绘画本身意境的“诗意画”创作相比大相径庭。他独辟蹊径,从意境上、技法上独创了“崔氏山水”画的新范本。所谓“崔氏山水”画,是指画家通过多样化的技法在描绘客观事物的时候,以立意为先导,将画家的思想感情融入到客观事物中从而达到诗情画意的天然契合效果,每幅画都有独特鲜明的面貌,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崔氏山水”最主要的特点是意境深远幽长,高古俊秀。我以为俗语可称“结实感”。   崔如琢认为,中国画的笔墨技法既是一种绘画的外部形式,又表达一定的绘画内容,例如宋代的米点皴,淋漓挥洒,适于表现烟雨情调;倪云林的折带皴,适于表现飘逸离俗的湖山远景。在创作时画家首先考虑的不是哪家哪派技法,而是从诗意出发,研究原诗的意境,再搜脑海里尚存的深入生活时的感受以及写生素材,然后才考虑运用哪家笔墨技法,诗意不同,技法随之而变,但需要几家技法溶于一幅画中。崔如琢自幼喜欢唐诗,创作山水画时也常常取诗人的诗意而为之,他的代表作《四季山水》、《风荷图欲清》和《幽谷》、《逸笔草草梦云林》、《抱瀑醉山图》等诗情画意,情景交融,让人读之身临其境。在国人和海外华人千丝万缕的审美情感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表现出对真、善、美的深深呼唤,他还从油画的气氛渲染中吸收可用的东西,例如《秋宵月色胜春宵》、《疑是林花昨夜开》等骨架全用传统皴擦,同时吸收油画的技法渲染气氛,增加层次,以求表现出古诗中应有的意境和韵味。如此表现手法没有传统文化的积淀和艺术修养是绝难做到。   山水画的气韵生动是历代画家难觅亦是崔如琢的不懈追求。他以有限表达无限,以形传神,并从“神”中营造“韵”味,重视审美直观理念的提升,他的作品淡化了写实山水的形而下的特点,强调了由于审美心理空间的距离所导致的朦胧性的在笔墨表达上的多义性,漠视了意象的客观性而执着于意象的主观性以及画家自身的悟性与灵感的作用。这样,才能因情铸物,以形写神,甚至舍形写神,以增加山水精神的弘满和气力。   崔如琢的山水画,是从“物境”向“我境”的过渡。“物我”结合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在形式、笔墨语言符号的“似与不似”的状态上,正是这“物我”重叠交叉错综变化的结果,使得画家自我情感介入至作品的时空之中并诉诸笔墨,求耽于“神韵”,呈现出有我之境的宏远取向。崔如琢下的山水,以情思为主导,摆脱了理性与写实的羁绊,突出的是心灵观照的主观体验作用,尤其在于他突出的水墨的审美潜能及其含蓄、朦胧的意象和难以言说的特点。他的宏幅巨作所展示的风云世界、壮丽河山给人精神上的震撼。既是那些石畔的几束小花或是地头的数颗小草,在画家的笔下那种饱满的感情的精彩的表现,常使人于赏心悦目的同时领悟到它短暂不屈的生存过程和艰难快速的奉献精神以及那默默奉献的命运和贯穿始终的生命力。在题材的选择上,他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和皴法、使思想感情的表达以及环境、情境、意境的创造等方面都兼备着舞美家、作家写景抒情表达意和创造可视、可游、可居、可赏的形象特征。泰岳之雄,黄山之险,庐山之奇,峨嵋之秀,青城之幽在他的笔下都有多方位、多天侯、多季节的生动描绘。他既有《飞流月夜》、《岱岳松风》、《空山新雨后》、《清雪图》、《月明孤影》等揽万里于咫尺展现四时风景的宏伟佳作,又有写实、写意兼备的《黄山印象》、《雪景山水》、《山间小溪》、《烟树萧条入楚辞》以及《四野清静》、《清风醉万家》、《清风香万家》等一类见微知著、一叶知秋式的写意抒情小品,而为数众多的“诗意画”又倾注了画家的现代审美间识及爱山乐水的深情。因此他的山水画多半具有不古不今的自家风范,可谓诸法皆备而不为法使,浓妆淡抹而不拘一格,诗情画意皆山水,形神兼备忘我之境。   崔如琢博学多识才思敏捷而又虚怀若谷,在花鸟画的创作上广取传统画法之长的同时,不带偏见地汲取西方绘画的理论和实践之长运用于中国画画理、画论的探求中,总结出独到的论点与传统笔墨的有机结合,使崔如琢的花鸟画达到新的高度,他广泛吸收西画的光影、色彩和构图的优长,将中国花鸟画自徐渭的人文艺术精神融到自己的创作中,使其个性风格愈来愈鲜明。在这方面崔如琢的突出成就在于他做的“兼收并蓄”的努力,在他的笔下西画的造型因素,都统一于写意的结构之中。   他的写意花鸟作品笔酣墨饱,画风稳健、大气而活泼,高色大方、不避俗而不俗。他在为“情”与“理”“规矩”与“豪放”之间驰骋自己的才能。突出的表现为文人气息浓重,体现了人与自然亲密无间的感情,显示了中国传统美学“天人合一”的观念,也显示了他对自然、对生命无限的虔诚与爱心,在一幅幅精彩的花鸟画前,我们的内心不仅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和感染,而且得到一种精神的升华。显然,崔如琢的画没有停留在给予我们美的享受这一层次上,还给予我们观念的启示,给予我们拥抱自然、热爱生活的力量和激情。如作品《水仙石》、《香远》、《三清图》、《迎风醉露》、《山花怒放》等在水墨的基础上注入西方绘画的技法和格调一改中国文人画疏淡、空白的趣味,使画面诸元素满布,辟出中国绘画的崭新格局,展示了今日中国人渴求美好生活和追求高品味文化艺术的时代性要求。美术评论家夏硕琦说:“崔如琢的花鸟画有自身的特点,书卷气浓郁,内含着多彩的生命情调,跳跃着勃如荡如的生命活力。   在创作中他追求诗意、画意的独辟,讲究笔情墨趣,善于在虚实相生相克中创造空间美。他的花鸟画美学风格的形成,是胸储古今、熔铸百家、参变蜕化的一种综合创造。”也有西方评论家认为他的画“在传统中国水墨画上曾出现过,但使得中国绘画更有现代审美情趣……有创新意义”,这样,他的画既有传统的精神,又有现代意味,是传统花鸟画现代意义上的延伸和发展。因而,崔如琢被认为“当代最具实力的中国山水画、花鸟画杰出大家”,这些是对崔如琢艺术成就的学术肯定,也是对他的对未来艺术品市场的最好票房保证。   市场与画家的综合的努力同在   “有风格即有市场“。这是被当今许多市场分析家、策划家所认同的,一个画家的风格如果风格确定,那么他的市场成功可能很快,这就是许多画家在死后多年能被很快认同的原因,典型如国外的梵高、塞尚,中国的石鲁等。市场对画家风格和品牌的认同和衡量有一个尺度和规律可循,画家应审慎之。崔如琢在笔墨传统基础上吸收西方绘画的色彩原理,以水墨色调创造一种既有东方美学底蕴又有西方审美情趣的花鸟画,既保留着具象架构,又含有强烈的抽象意味,既有唯美的色彩,又有鲜活的笔墨神韵,既有传统精神,又体现现代审美情趣,因此,其作品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无论面对的是进入现代的东方人,还是进入后现代的西方人都有自己的欣赏者。西洋画的真谛在于理解与战胜自然,人与自然为独立的两个个体。中国画则是讲究天人合一,将自然物象与人类意识融为一气。而崔如琢结合了中西特长,讲究物象之真实,运用笔墨意想的描绘,形成诸多冷暖灰色调子,形成天然之趣,再结合大自然之万象创造出自然而富变化的水墨山水画面。   透过笔、墨、色的结合,呈现心造万物、追求自然的艺术世界。使中国绘画具有现代美感的情趣。开拓出具象和意向色彩的山水画新路。这种新意山水画挣脱了单一的中国传统审美绘画体系以鲜明的矿物色和水性色交错使用,多次以透明的墨色参差,以浓烈层次覆盖叠加;突出重点或平分秋色,让画面的深处作为一个底蕴托载水墨山水物象尽量显现墨色在宣纸上的各种光泽和力度,使气韵饱和具有张力、凭着感觉从闪烁不定的沉积墨色中寻觅出物象的意味,使其“浮现”出来。他的画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偶发性,极富幻想力和创造力。   其次树立精品意识和培育买家。创作是书画家心智活动的结晶,好画能卖好价是价之所值。收藏家对精品的追捧是共同的,一幅精品画往往在拍卖会上被青睐的藏家竞拍到天价还不知鹿死谁手。我们常听到是许多艺术家生前多么穷困潦倒死后才出名,相较于这类艺术家,我们可以说崔如琢是比较有头脑的艺术家,他深知如何有计划的去做市场、推展他的艺术创作,达到作品销售和收藏的目的。这可从选择最好的画廊合作和最重要的展览场所展出看到。他与画廊和经纪人是非常成功的典范。由专业的一家文化公司代理他独自一人的一切事务,这样,即可保证画家有充裕的时间创作,又可使经纪人之间有良好的可操作性,而市场利益均摊这一国内较成功的典范合作形式得以实现。回首过去,崔如琢 1981 年初到美国很艰难,但其后凭借自己的实力和运气创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后与台湾最著名商界人物王永庆、报业大王王惕吾、著名画家黄君壁及陈香梅、宋美龄等都有了很深的交往。   多次赴台湾举办高规格画展,出版大型精装画册,得到几家主要电视台和媒体的专题报道。 1989 年在台湾历史博物馆举办画展台商巨子王永庆曾亲自参观,此次活动共展卖作品达 3000 多万港币,有 80 %作品被藏家收藏, 20 %作品有画廊全部购下,可谓取了百分之百的市场好成绩。而被藏购的作品其实是台湾几位最大的收藏家购去,并不是卖给许多人,这就形成了一个稳固的收藏群体。随着崔如琢艺术水准的不断发展和市场规划,许多收藏家一路跟踪收藏,共同前进拓宽了市场。   事实上大家看到现在崔如琢作品价格在国内外市场与国内当代名家作品价格的比例是经过资历的累积和学术的定位才在艺术市场获得肯定的。而不同上世纪 80 至 90 年代许多艺术家作品价格完全被哄抬出来的假象。上世纪 70 年代,崔如琢已是海关限制出口的 131 位画家之一了。并在 1982 年首次的香港佳士得拍卖中以《香充幽谷》获 2 万港币的纪录首开中国当代画家高纪录的先河。以后在美国由官方主导媒体作重点宣传,多次展览后进入了艺术市场。同年就任纽约中国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应聘为纽约杜威大学客座艺术教授及该校荣誉艺术博士。由此他的画价由 1980 年前的每平方尺 200 元人民币,上升为每平方尺 5 千元人民币,节节攀升。目前崔如琢的山水画价格每平方尺 2 万元人民币、花鸟画每平方尺为 1 万元人民币左右,其精品之作更高一些。并以每年 15 %的速度飙升。在国际市场的认可下崔如琢在艺术市场已形成了一定气候和规模,极具收藏增值潜力。   2002 年 10 月北京华辰拍的《晚风图》画作以 74 万人民币成交。可以看出,崔如琢拍价与市场实际价格相差不大,没有意外的跌落现象出现,说明竞拍者对崔如琢作品的理性认识和健康心理,在长期拍卖市场中他还注重培育了一批真实可靠的藏家和买家。由这些资料来看,近年来崔如琢作品随着艺术市场逐步成熟呈倍数的成长是正常的,而且增值率非常高,这些表明他的艺术市场地位已经非常稳固,收藏投资者的信心已经完全确立。   再次要做好市场策划和规划。好的市场不是等来的是策划来的,是整合多种资源营造出来的,这被许多市场策划家所认同。书画艺术市场的策划和规划是遵循从艺术家作品到经纪人、画商、评论家再到收藏家、买家、投资商手中,三方面共同完成的这个循环链不能脱节和损坏,如一个环节出问题其它环节定必难工作。由此看到:思路决定出路,性格决定命运,每个书画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特色去包装、设计、策划自己的市场。崔如琢的策划战略是:由东向西进再由西回归东方。   1981 年前崔如琢在国内取得小有名声时即移居美国,几年打拼下来受到官方州长、市长及各地的支持,在市政厅、美术馆、著名保险公司和银行举办高规格画展,官方的运作使报纸、电台造就了声势和宣传面。他的水墨山水和花鸟画首先得到了美国市场认可和肯定,这时商业画廊立即参与市场运作,接手合作和推广。作品广为美术馆、博物馆、政府公立机构、著名企业、艺术机构收藏。继而在台湾市场赢得认可,1989 年在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做展览。而崔如琢以 45 年龄获邀展出,可谓空前盛举。台湾军政要人副总统谢康闵、行政院长李焕等前往出席,此规格为大陆第一人。在国内他先后参加了山东、杭州和北京的国际艺术博览会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华英才》、《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文化报》,中国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晚报》、《娱乐信报》、《画廊》、《中国美术》、《收藏界》、台湾《典藏》、香港 《明报》月刊等各大媒体都报道了他的事迹,更使崔如琢的艺术品位和知名度大增,向名牌市场迈进了一大步,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市场板块。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我们的艺术家要和主流艺术界的主名人物及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这可称为形象价位或人气指数,崔如琢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旅居美国进入艺术市场,由于崔如琢学识渊博,爱好广泛,为人豪爽,平易近人,他与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里根、贝聿铭、宋美龄、王永庆、蒋效勇、陈香梅、王惕吾等各界知名人士都有非常好的交往,如此在美国迅速打开了局面,到世界各地举办画展,从而使崔如琢的名字传遍世界各地。同时,崔如琢还是一位外交家,多年来他在美国多次接待国内的文化访问团体。著名画家以及文化界知名人士刘炳森、王明明等都曾受到过他的热情接待,并为其访问、讲学以及演出等活动提供过多种无私帮助。   崔如琢在为中美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奠定他在国内进入艺术市场的筹码。这对画家参与未来国际国内艺术潮流,成为重要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在艺术上留名是非常关键的。从而使自己的地位进一步被认可和肯定。此外,画家的艺术创作欲受到当代社会的重视,就必须与上流社会及企业保持良好的关系,因为书画艺术市场毕竟是投资高回报快,超过其他投资业的高附加值行业。崔如琢非常注意处理这些关系,与上流社会企业们的关系上进退非常有格调。这也使他在圈内的知名度和艺术品位有了极高的提升。基于如此使他进入大陆艺术市场是一个高起点、高档次、高水平的运作,再加上他那精湛的书画艺术、鲜明的艺术风格,致使他的作品在进入大陆书画市场短短的时间里,市场价格连翻数倍就不足为奇了。   从市场的发展势头来看,崔如琢虽然在上世纪 80 年代初,在国内收藏界和书画界有一定知名度,但是从 1981 年移居美国 15 年后重新回到国内开拓艺术市场,笔者认为:崔如琢生逢其时,整个华人经济圈的繁荣与兴起之时,也是他的绘画受到收藏家的大量典藏之机。随着时间推移,国内艺评家的客观宣介及艺术市场的追崇等已出现了一新的台阶。 1995 年崔如琢从海外归来,以西方艺术市场成熟的运作理念,开拓国内的艺术市场,从中国艺术市场的特殊性、潜力和进入渠道如何运作进行深层思考。为了严肃艺术创作、规范艺术市场,并确保个人在国际国内绘画市场画价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他除在海外建立坚固的艺术市场外。选定了与国内有足够实力的经纪人合作共同开发市场,为了和国际市场接轨,崔如琢经常在台湾最大艺术类杂志《典藏》公布他的最新市场行情,同时在国内诸多专业媒体刊登崔如琢新作。这样用欧洲市场和港台市场的力量撬动国内市场。保证了国内市场的规范和稳健发展。崔如琢以上举措方便、快捷,合乎规范。无疑对国内艺术市场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波”。   同时作为一个经历了西方成熟艺术市场运作的画家,崔如琢很注重作品在社会中流通量的控制,从不轻易送画,也不在市场形势大好的情况下“炮制”作品。这一方面保证了他作品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这些都足以使他能在华人艺术圈的优势地位难以被撼动。随着目前国内经济蒸蒸日上,对于崔如琢未来市场行情的涨升绝对是海阔天空,未来的发展不可限量这将是成为崔如琢市场行情提升的最大的奇迹。在收藏投资者剧增的情况下,崔如琢的作品价格势将走高上扬,况且这是个收藏新贵倍出的年代,对那些经济实力强、国际化意识强的艺术品投资者而言,崔如琢的作品无疑是他们的上乘选择和青睐对象,他们认识到拥有崔如琢的作品即是拥有了上升的财富!   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中国艺术市场处于兴起初期尚未臻成熟,起步较晚,还不够规范,没有相应经验和约束机制。与国际艺术市场规范运营未能接轨。首先画廊没有健全的代理制度,画廊与画家关系大多是短期行为,急功近利,不负责任。收藏家害怕画商中间加价,同时收藏家也喜欢原汁原味购买作品。故此,画家被逼充当双重角色,既是艺术创造者,又是艺术经营者。   其次,国内缺少权威媒体公布画家作品价格的机制,缺少透明公开的作品价格表,收藏家购买作品没有可靠依据,从而使收藏家对画家作品难下决心,只能盲目跟风。有些画家作品价格是虚假的价格,在画廊购买的价格,拍卖的价格,私下交易的价格存在很大差距,造成有价无市的空虚市场。再次,由于国内礼品画市场存在,画价按照职务高低来确定的现象非常严重,职务越高,价位越高,使收藏家冲着名头而来,这就在国内形成一个特殊的特色市场。从全球艺术市场来看,画价应该按照艺术成就、艺术地位、市场定位等诸多因素确立市场艺术家的市场定价。由于国内艺术市场的特殊性,使海外画家归来后转变成既是画家又是经纪人的尴尬的境地。影响了艺术创作和艺术市场的健康顺利发展。还有重要一点存在于我们的艺术市场,那些习惯于闭门修炼、安贫乐道的艺术家尤其是有些“学院派”画家们对现代书画市场的概念还不理解、模糊,对炒做与市场的关系和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思维异样,明明想把画卖个好价钱,却碍着面子羞于启齿,甚至对他人画作和市场价位、水平指三道四,怨言、妒言、乃至恶言相加,不客气讲这是既想做婊子又想立牌坊的心理做怪。其结果于已于人均无益,这些都是阻碍艺术市场健康发展的客观现实和不利因素。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中国历代名家字画价格与世界其它国家画家的价格相比差距极大,像梵高、雷诺阿、莫奈、毕加索等国际大师的作品作位动辄数亿、上千万美元。而我们目前最高的明清时代的画家作品充其量才 3 - 6 千万人民币,差多少倍哪?那可是咱们老祖宗 5000 年的文化的厚重积淀呀!当然我们的国力等各方面需提高的地方还很多。但从艺术角度讲,中国书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含金量绝非低于外国艺术。国际艺术大师毕加索曾说过:“与中国绘画艺术比较,我的画甚至算不了什么,真正的艺术在东方。”我想,未来中国书画在世界艺术市场的冲击中崔如琢的行为及作品,更应该从这个意义上去认识和关照。我们承认,当今世界华人艺术家中还未产生能与西方艺术大师的作品价格相比肩的力作巨匠。但绝不是我们的艺术水准低,而是有很深刻意义上的历史、经济和政治原因,对于一个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民族,这是不能容忍的,因为价格的背后,是更深层的文化意识形态和经济能力的竞争。相信通过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和艺术市场的不断完善这一不利局面一定会有所改观。同时,我们也满心憧憬中国国力倍增的同时艺术市场有更大的强台风早日来临。 (文章来源于《世界艺术》 2005年第1期)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