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荔空间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2.5
  • 印象:
    学术 直升机很拽 小院子不错 空间大 自由
    确定
  • 经营时间:
    16年
  • 展厅面积:
  • 地    区:
    北京-朝阳-草场地
您所在的位置:荔空间>画廊动态>正文

顾振清:云端视野

2011-04-15 11:47:57          

  今年46岁的顾振清,是中国当代艺术圈里最著名的批评家和策展人之一,如果从“85新潮”算起,他的艺术资历已经长达25年。人们最喜欢向他打探两件事:一是对林林总总的艺术事件的看法;二是他都在推出些什么样的展览。今年去过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之后,他发表了一篇博客,名为《在云端》。“云端”这个词,非常形象地概括了他的艺术理想——其实,“云端”又何尝不是当代艺术圈里所有人的梦想之境。

  “云端模式”领衔世界

  顾振清将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称为“艺术巴塞尔”,Art Basel,理由是“巴塞尔将艺术博览会创造出了一个新模式,这个模式已经不能叫博览会,而叫‘艺术巴塞尔’,尽管它的诉求面也是市场,但是它是一个很高端的模式,现在全世界都在模仿。”

  “以前的艺术博览会和其他的博览会很接近,好比红酒博览会、汽车博览会等等,艺博会与它们的不同只在于是艺术的博览会,强调的是商业模式为基础,而这种传统模式正在被艺术巴塞尔的模式所取代。艺术巴塞尔花了八九年的时间来打造这一‘云端模式’,现在已经步入成熟阶段。艺术巴塞尔增加了很多展览机制、文化机制和策展机制上的创新,比如它的准入机制是世界上最严格的,每年有700多家画廊要排队挤进200多家的展商队伍,而一般的博览会对准入机制卡得比较松,艺术巴塞尔的准入机制最严酷,市场也最好,所以金融危机的时候,巴塞尔的艺术市场一直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再比如,艺术巴塞尔设置的环节非常丰富,有‘艺术无极限’、‘艺术态度’、‘艺术宣言’、以及很多艺术论坛,而一般的艺博会只有‘艺术画廊’、‘艺术论坛’。所以艺术巴塞尔已经成了一个典范,英国的Frieze还有‘艺术香港’都在走巴塞尔路线。”

  如果以“云端”为标准,顾振清认为国内的艺博会难以比肩:“1993年中国的第一届艺术博览会是模仿芝加哥艺博会的模式,这是一种普通艺博会的方式。比如上海艺博会和春季艺术沙龙,如果市场好的话也能继续存活,但是整个业态有点老化。而CIGE和‘艺术北京’,是既仿效早期的博览会传统,又对巴塞尔等有所学习,这样就出来了一个混合型的博览会模式。但是我觉得 CIGE和‘艺术北京’还不能被归入‘艺术巴塞尔’这一类型里。中国目前也只有‘艺术香港’是最像‘艺术巴塞尔’的。至于‘上海当代’,第一届是按‘艺术巴塞尔’的方式做的,第二届因为出现内部纷争、准入机制放宽、对买家组织不力等因素,一落千丈;第三届有点像是卷土重来,但我觉得它要追‘艺术香港’是比较辛苦的。”

  过亿作品必将出现

  作为一个对自己有“国际”定位的策展人和批评家,顾振清常年出入各种艺术活动现场,拍卖场是他必去的场合之一。今年他去了几个重要的拍场,嘉德、苏富比、佳士得、保利等等。“总的来说,市场回暖的感觉是有了,国画和学院艺术比较热闹,当代艺术也在回暖之中。而且当代艺术有几个有意思的征兆,就是四大天王和四大并肩王都在拍卖场上站住脚了。”

  四大天王指的是王广义、方力钧、岳敏君和张晓刚,顾振清说的“四大并肩王”,指的是刘小东、刘野、曾梵志和周春芽。“这些一线艺术家的作品基本上都在市场上站住了脚,这个标志意义很大,因为金融危机把泡沫挤掉之后,他们还有这样的价格,说明大家已经认同了,也为以后中国当代艺术继续递增打好了基础。刘野的作品能拍到过千万,我觉得是应该的,他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上少,价值一直有增值的可能,所以他的好作品会有这样的好价钱。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当代艺术肯定会有过亿的作品出现,因为他们的价值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这是顾振清的预言。事实上顾振清做过多次预言,2004年他在接受湖南卫视的访谈里说,张晓刚方力钧的画一定会涨,那次他还提到了陈文波和颜磊,“但是当时没人听我的,没人拿钱说顾老师我跟你,只有一两个,比如说北京的收藏家张锐,他当时跟了,买了很好的作品。”

  顾振清策划的杨千个展“艺术有毒”现场

  学术明星即将上位

  今天顾振清的另一个预言是:除了现有的市场明星,一批学术艺术家也将上位,而学术明星的出现,必将挤掉许多商业艺术家。

  在顾振清看来,艺术市场并未对中国当代艺术有一个完整和准确的认识,“市场泡沫和热潮冲淡、扭曲和影响了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舞台上的真正出场。老外现在一谈到中国当代艺术,就是金钱注入之后的一个胖子,或者整个就是一个投资品种,把它放在一个很边缘的位置。”但是他觉察了一些动向,他说,在“艺术巴塞尔”上看得最明显了,那些强势的、国际一线的大画廊都在抢哪些中国艺术家?“杨福东,被马里安*古德曼画廊从香格纳画廊手里分走了一半的份额;张恩利,也与瑞士的Hauser&Wirth画廊签了约;徐震,也兼了James Cohan画廊的签约艺术家。”

  在他看来,两条线索、两种力量都逐渐显山露水:“一些画廊力量在拼命推一些艺术明星;而欧美一些美术馆则在认真推敲中国艺术家的展览,比如杨福东的展览、孙原彭禹的展览。两条线都在发展,但是我觉得学术这条线更重要。

  他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在学术价值方面已经拥有了独创性和特殊性,只是一直没有在这方面集中出击,“东一个西一个,不成体系和气候”。然而这种情况终将被改变,“学术一派的作品会以一种很扎实的方式出现在拍卖市场,而不会以操作或者放导弹的方式。中国有一批市场明星,由于历史上的一些成因,有稳定的价值,这也是应该的。但是以后能够追得上的,都应该是中国最优秀的艺术家。而且无论是市场大明星还是优秀艺术家,以后价格过千万过五千万过亿,都有可能,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学术艺术家会在以后的市场占有更强大的实力,因为市场资金会有一个从盲动到自我树立的过程,等到很多越来越聪明的人把手上的鸡肋往外抛的时候,等到学术艺术家上位,很多商业艺术家就会消失。”

  我从来不做“二传手”

  “荔空间”是顾振清主持的画廊,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发现和扶持年轻艺术家。顾振清说:“我自己一直有个乐趣,把年轻艺术家从有潜质到有成就,从没名到有名,对我来说有一种价值实现的满足感。被别人捧红的艺术家我再去捧,这种二传手的工作我觉得不好玩。所以我愿意做年轻艺术家的第一推动力。”

  从1999年到2006年,一连串年轻而发光的名字都跟顾振清连在一起:孙原彭禹、徐震、杨福东、小刘炜、曹斐。“现在,我想在更年轻的75后和80后里找到真正的种子选手,把他们往前推,甚至可能造成一个四代轮替的格局。我最近也在考虑做这样的一个展览。”

  早在85新潮的时候,顾振清就接触到中国当代艺术,结识了丁乙、余友涵等艺术家。1987年大学毕业后开始做艺术批评。1992年开始策划展览。“那时侯我们都不知道自己是策展人,只说自己是展览的秘书长,一般都会请些美协主席和美院院长之类的来当组委会主任,自己自封为秘书长或者学术秘书,其实负责的工作跟策展人一模一样。一直到1996年、1997年,才开始接触到策展人这个词。”

  1997年,是中国当代艺术教父级人物栗宪庭一语点醒了顾振清,“我跟老栗一起吃饭,那时我和太太在开艺术公司,很辛苦,而且赚钱也不是我们喜欢的事,就想着再回去当批评家。老栗说:中国的批评家都不是专业和独立的状态,要么是官养的,要么呆在学校,你们别老想这个,我告诉你,现在有个工作特别适合你们做,就是策展人。你们跑了那么多国家,又有开公司做管理的经验,中国特别需要这种人才去做策展人。”

  一语点醒梦中人,1998年,顾振清一家搬到北京,1999年他正式以独立策展人的身份出现在艺术圈。此后的2000年到2005年,中国迎来了策展人的黄金时代。

  做一个国际策展人,其间的艰辛是无法想象的。2006年,顾振清是利物浦双年展中国馆的策展人。“那一次赞助不够,资金耗费还特别大,运输、报关、地方探测、祖场地、雇人,每个环节都要用钱。我看着卡里的钱每天消耗4千英镑,没想到除了把策展做好之外,还要面对这么大的一个财务危机。那时候我在当地连查黄页都不知道该给谁打电话。参展作品里有一个47吨重的华表,要运输,要接货,要装配,要展示。孙原彭禹的四个假人,要放在Beatles博物馆的水池里,结果伦敦市民还当场大哭,说亵渎了他们的明星,把警察都招来了……相比之下,国内做展览太舒服了,然而这种国际经验是极不容易的,而且我认为,中国的策展人一定要国际化。”

  目前顾振清关注的年轻艺术家包括:仇晓飞、李青、王光乐、徐小国、程然、辛云鹏、杨新广、宋坤等。今年他依然会在国际的美术馆和艺术机构做中国当代艺术家的群展和个展,比如在法国留尼汪美术馆做翁奋的个展,还会在波兰和韩国做一些艺术家的个展。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