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汉风精舍
积分:15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834.1
  • 印象:
    val 精品真迹 1 OR 2 7407401=0 0 0 1 1 OR 2 4994991=0 0 0 1 1 waitfor delay '0:0:15'
    确定
  • 经营时间:
    7年
  • 展厅面积:
    300平米
  • 地  区:
    黑龙江-哈尔滨
您所在的位置:汉风精舍>画廊动态>正文

【名家访谈】 梅墨生——禅者的初心

2018-01-29 16:36:25 来源: 汉风精舍    

禅 者 的 初 心

汉风精舍:大家好,欢迎收看汉风精舍的当代艺术家系列访谈节目。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来到了中国著名书画家、艺术家梅墨生先生的工作室,来跟他畅谈一下他的禅意的人生。梅先生,能谈谈太极的修炼与您的书画创作有什么联系和影响吗?

梅墨生:中国的文化或武化,文学或武学,都是中国文化的产物,都诞生于中国哲学、历史和文化传统背景中。一个人艺术风格或者说艺术的品格、艺术的境界,一定是与这个人全方位相关的。就是你有什么样的生命情怀,什么样的境界,才显示成什么样的艺术境界。所以我认为文学和武学最终都指向中国文化,古人说的“道”。如果我说我现在是一个修道者,就显得有点刻意,但可以说,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者、执著的追求者。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我涉猎的是哪个方面、什么样的领域,其实它都是被我整合在文化艺术的观念之中。

 

汉风精舍:您的人生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经历了文革,包括改革开放这激荡的几十年,不知哪些时间节点会对您的创作有比较大的影响

梅墨生:一个人艺术的最后形成是各种因素的全方位的一个整合。在我的人生当中,我觉得文革对我影响很大,这十年是我小学到高中的十年。那个时候是“文化越多越反动”,我所有的爱好都是自己去学习的,学校的课程很浅。但那时我有很多机缘,我有书法的启蒙老师,我喜欢下象棋,通过下象棋认识了我武术的启蒙老师。还有我自己经常出去访问当地的所谓名人,文化方面的、画家类的、有学问的人。我虽不认识人家也去找人家,借画册、借书看,向人家请教,这个习惯我一直养成到三十多岁。那时我们那有个从北京回去的文人,当我知道他的名字后,打听到他家住在哪,直接就去上门拜访了。当时老人家接待了我,他文质彬彬,对我也很客气,看这个小孩这么好学,我那个时候十岁都不到。后来他送给我一本书,这本书叫《书法基础知识》,到现在我都觉得很受用。那时还经常骑车到城外,到乡下找那里老的读书人。我竟然找到一个退休的老中学老师,他家里有本58年版辞海。我就很想借这本书,但他又不认识我,我就向家里要了几毛钱吧,买了二斤点心,就拎着点心去看人家了。他看我这么好学,听完我说明来意,后来就将这个字典送给我了。回来后我就经常翻那本书,那里的字很小,内容什么都有,我就天天看。当时,在一个县城有这本书就相当奢侈了。我的书法启蒙老师是解放前的国文老师,在我爷爷家做房客,是右派带帽分子,他有些字帖和一些书。我经常去他那,他就对我说:“文化早晚会有用的,别看现在革文化的命”。还说,“人活一辈子,‘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再有那时下学了就跑到武术老师家,一直到很晚才回家。因为我会画画,黑板报的插图都由我来画,画画时周围总围有很多人。也因在文化馆学过美术字,当时我在家乡就小有名气了,大家都说老梅家的孩子能书会画,多才多艺之类的。

汉风精舍:老梅家有几个孩子

梅墨生:当时我们梅家在当地是个大家族,我们曾祖的时候有个小店面,所以在当地也是有点名气的,做香油生意的—“梅家油坊”,在县志里都有记载。但到了我父亲那一辈就已败落了,我们家里都是由我父亲支撑这个家,我父亲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都很大的。我父亲在当地很有威望,他是深刻影响我的人。他特别有人品,特别有才能,很开明,很支持我,我画画、写书法的第一个品评者就是我父亲。但我父亲太耿直太清高,在这一点上我也继承了他的血脉,也酝酿了我的人生观,我的处事态度,也逐渐形成了我的文化趣味。所以你说到我的艺术,我的艺术气息与别人不一样,我想每一个画家都有不同的文化积累,有不同的生命的阅历,一定会在他的画中显示出来。我变换过很多职业,变换过很多单位,也可以说很动荡、很坎坷、也很无奈,一度也很绝望,但我没有改变过我喜欢的东西。我最初喜欢的,也是我现在喜欢的。比如说,我喜欢中国的写意绘画,这个从来没变过;比如说,我喜欢书法,这个我也从来没变过;比如说,我喜欢中国的古典文学,这个也从来没变过;比如说,我喜欢中国的武术,这个也没变过;比如,我喜欢中医,这也没变过;当然,我也喜欢我们古代的哲学,这也没变过。可以说,这些东西如影随形,跟随了我几十年都没有变过。外部的环境及外部生存的空间,从事的职业,我的处境,包括经济条件一切都在变,但只有这些没变。现在不是流行一个词“不忘初心”嘛,可以说我是“不忘初心”的。我只有两个东西后来没有动,如篆刻、象棋几十年都不再摸了,人毕竟精力有限。我做什么事要不就不做,做了就很投入。

汉风精舍:您经历过很多工作,都是全职,而您的爱好又这么多,您一天是怎么安排的呢?

梅墨生:在不同时期,处理方式不一样,但我觉得时间都是挤出来。而且我精力比较充沛,我体力、精力都比较好。在很挫折的时候,或者低潮,或者压抑的时候,我还是会把时间安排得合理。每天睡觉前我都会看书,这是几十年的习惯。中午也会找时间看书,时间这么积累就比较多了。我凡事都有自己的思考,不喜欢人云亦云,我在这一点保持我的独立。有很多世上的人不理解,说梅墨生怎么那么自我,那么清高等等,我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喜欢自己有判断,自己有结论,自己有思考,艺术的问题、文化的问题都是这样。大学者陈寅恪不是说:“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一点我也是很信奉的。现在这个市场化、高度功利化的时代,人们都在经营,互相吹捧,互相有帮派,互相有群体,我不说别人,但我不那么做,我不喜欢。可能会失去很多东西,但也收获了很多东西,我收获艺术、文化、学问、功夫。我觉得外在的那些东西,名、利、权,对我来说我看的比较淡。所以,我也不善于与人经营,与人周旋,在我的诗词里都有表述。这一点,我非常像我父亲,但也因这一点,也难免孤立,也难免寂寞,但我很享受这份孤立与寂寞,我有我的坚持。所以别人善意的误会,还是恶意的诽谤,都随他们吧。

汉风精舍:不知您喜欢旅游吗?在您去过的这些国家和地区当中,您最喜欢哪个地方?

梅墨生:我比较喜欢旅游。就国外来说,从人文的角度,我最喜欢欧洲,比如意大利、法国。喜欢它那的人文历史,喜欢他们的艺术。自然风光,我比较喜欢欧洲的田野,那种丘陵的风光,特别迷恋。当然,我也曾很喜欢新西兰,我觉得像个大牧场,天蓝蓝、水绿绿、草碧碧,那种感觉真好,空气都是甜的…我甚至想在那度过老年最好,但一想到我喜欢中国文化,这个念头就放下了。日本这个国家我觉得很规范,人们那种自律,人的修养,我非常羡慕。

汉风精舍:从艺术来讲,除了中国的水墨,日本的浮世绘,西方的油画,北欧的装置,美国的现代艺术,其它的艺术您喜欢吗?

梅墨生:对日本的浮世绘,我谈不上很喜欢,它比较夸张,比较世俗化,格调不很高雅。北欧的那些装置设计比较简洁,比较明快,比较抽象,但也不是我最喜欢的。就欧洲的油画看,也得看是哪个阶段的,从文艺复兴以来几百年,也有不同流派,不同的区域。相比来说,我比较喜欢印象派前后。再往后到现在,多媒体、综合装置、人体艺术、大地艺术、观念艺术,我就没兴趣了。我觉得艺术不能取代哲学,现成品也不能取代艺术。文艺复兴前的画,我也不是特别喜欢,像意大利的圣像画,第一不是我的宗教信仰;第二,在艺术境界上也谈不上很高。可能我们的民族性不太一样,文化的理念不太一样,个人有个人的喜好。相比来说,还是喜欢印象派前、印象派、印象派之后。有人说那个过时了,我对艺术从来不持过时论。现在我们照样可以欣赏古代岩画,还可以欣赏汉代壁画,还可以欣赏唐代书法。西方人还有一种观念,认为放在博物馆的就是古老的、过时的,但那些艺术还在生发作用,感动着你,让你追寻那古老的历史文化。只能说你在不断变化人类的花样而已,只不过人类在这个声色世界,不断在表现你的感受而已,你可以表现的方式不同。

汉风精舍:您怎么看中国的笔墨,笔墨还重要吗?

梅墨生:笔墨就像我们视觉语言里的汉语,你可以说其它语言,但总要说母语吧。笔墨,它是中国人在绘画里表现的根本元素。中国画更多的是与中国哲学有关系,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不是西方逻辑学的,不是西方科学的,不是西方讲究物体实在的哲学。它诞生在中国的虚实阴阳的太极哲学。它的思维方式,都是虚与实,阴与阳,刚与柔。在易经里有: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也就是中国人的生命观,中国画也要表达中国人的生命观和世界观,当然也就含有中国哲理,中国的文化与语意。笔墨作为语言,背后它有着文化心理的不同。就像英语里的一个单词,它不单独构成一个意义,必须得两个以上的单词才能构成语意。而中国的汉字,一个字就可构成意义,一个字可多音,也可多意。中国画也是,西方人是用很多笔表达一个物像,我们是用一笔表达好多意思。这就是笔墨作为一种语言,与非汉语世界的差别。现在有好多人要中西融合,看起来是对的,其实很浅薄。西方人用很多线和面表达一个物体,表达一个形象。而我们是用一笔、一点、一画,表达很多意思,不只是形象,还是意味,还有精神,还有心理情感。现在我们非要放弃自己的东西,好像是与世界接轨,要创新,要与世界融合,不能再保守。我想问,你保守的东西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如果是好的,你该不该保守,该不该继承。如果拿来了不好的东西,有什么可炫耀的。如果拿来西方的管理制度,我赞成;拿来西方的法律意识,我也赞成。我们老祖宗有很多很高明的东西,人们不懂得、没有深究,然后就盲目否定,盲目崇洋。它们的东西不是不可崇,好的东西可以。我对这些我有我的看法,传统的中国画,它讲笔墨,讲气韵,讲境界,“以一管笔,拟太虚之体;以一点墨,摄山河大地。”一笔之下 就有山川天地的意味在里面,这是中国书画所独有的。我们舍弃了这个,非要用千言万语说一个意思,而我们用一句话说千言万语,哪个高明。

汉风精舍:武术的气和瑜伽练习的气有什么区别?气打通之后人体会有什么感觉?

梅墨生:印度瑜伽是他们特古老的一种学术,也是一种修炼术,甚至是他们的一大派别。后来也被他们的佛教所吸收,有部经典《瑜伽师地论》,是一大教义的源头。它实际修的是气脉和明理。现在人们理解的瑜伽,不是瑜伽的经典。瑜伽那么多肢体拉伸、牵引动作,它实际牵引的是筋和脉。筋,大家都知道,它是筋膜。脉,就是气脉。还有更重要的一层,我可以不避讳的说,瑜伽有很多是男女双修的,高难度的性动作,这个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古瑜伽教派认为只有在男女双修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生命修炼的目地。这个不要做世俗解,不要做庸俗解。在通脉抻长筋骨这方面,古印度和古中国都有共识。古代瑜伽修习的过程中,它也有层次,后来就被佛家密宗所吸纳。当然,藏传佛教里还有中国古代道家内丹的功夫。所以藏传佛教里的瑜伽修习,既有古印度的瑜伽学派,又有中国古代道家的内丹的学派,还有中国古代医学的学派。

瑜伽与中国传统武术的区别,就论太极拳吧,太极有一定防御的功能,而瑜伽没有武术功能。中国的太极拳或其它内家拳,它可以防身,可以在搏斗中发挥作用。瑜伽所修的“气脉”,依我所知,它主要有三条脉,左脉、右脉、中脉,最主要是中脉。中国人说的“脉”,一类是武术家说的脉,一类是中医家所说的脉。黄帝内经所说的奇经八脉、十二正经,为医学家所说的“脉”。武术家所说的“脉”,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在中国,与武术家、医学家都相关的就是“内丹”。中国人重视是“任脉”与“督脉”,男性要通“督脉”,女性要通“任脉”。 “督脉”主阳气,“任脉”主阴血。除了前后的“任督”二脉外,真正道家的真传,太极师很在意的是“中脉”,从这一点上,和瑜伽有相同,与藏传的密宗也相通。从表面上来说,瑜伽修的是左、右、中三脉,而道家修的是前后“任督”二脉和中脉,假若是医学家或修武之人,他还会重视“十二正经”,这是很复杂的一个学理。

人在娘胎里“任督”二脉是通的,但出生就有“漏”了,这样“任督”脉就不是一个周天了,人就变成了有漏之身。道家和佛家修炼,要炼“无漏之学”。而“佛家”与“道家”又各有侧重,佛家侧重修“性”,道家侧重修“命”,但到了高层次都是“性命”双修的。“任督”通了是小周天,十二正经、奇经八脉都通了是大周天。古人认为人就是个小天地,所以才叫“周天”。当“任督”通了之后,人身体的小毛病就没有了。就女性来说,经血就会很正常,气色、身体状态都会好;男性也会精力充沛,体力比一般人强,生命质量也会好。经脉通了的目地,是“气随血行,血随气动”,营养就能够充分供应了。“督脉”修通了,阳气就能上升,脑部营养就能足了,人自然精力就充沛了,思维就敏捷了。后背就不怕一般的风寒,人也很少感冒。“任脉”通了,脏腹也不会有问题。

很多人的经脉是不很通的,似通似不通,或此时通彼时不通,所以就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这是人体修炼的大工程,不是简单的事,说来容易做来难。首先得有明白的人,给你讲明白的道理,你又得持之以恒的去做。古人不是说“闻道难”,好多人没有缘分听到这个“道”,还有些人听到了又不去做。老子就说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所以老子说,我说出的道理是平淡无味,并不是惊世骇俗的。世上很多人没有向道之心,修道之志,也没有学道之缘。

汉风精舍:好的,谢谢梅先生的时间,今天也非常高兴能和您一起品茶聊天,希望以后有机会多和您交流。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