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推荐作品
亿佳艺术馆
积分:0
加关注
  • 资质:
  •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7
  • 印象:
    确定
  • 经营时间:
    7年
  • 展厅面积:
    300平米
  • 地  区:
    山东-济宁

分支机构

您所在的位置:亿佳艺术馆>艺术家>艺术家详细页面
谢月娥

谢月娥 在艺搜查询

出生年份: 1963
籍    贯: 安徽-黄山

艺术简介

谢月娥:女,1963年生于安徽黄山,自幼喜爱书画,一直笔耕不辍!作品在诸多文化刊物上发表并在全国多次大赛和展览中获得奖项!现为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谢月娥的花鸟画,文化意蕴厚重而表象轻灵,且富于神韵,笔与墨、墨与色、水与墨之间,法度与自由之间,理性与直觉之间,被流动的生命气息所贯通,意象因而生机勃勃,作品清新典雅,充满着别样的情趣。谢老师在多年深耕绘画的艺术生涯中,博采众长,钻研古法又不拘泥于古,坚持走自己的路,总是以一颗平常心保持淡雅从容的心态,笔耕不辍,遨游艺海,其不断探索、追求创新的作品有写生、写实、体现造型功力、写意、迁想的浪漫神采;也有风花雪月的清纯,作品未见尘俗之气,笔墨间洋溢着情趣,蕴含着深沉、用丹青描绘雅趣,翰墨书写人生。

 

简笔尽得生活趣 丽墨融生意境美

                    ——记著名国画名家谢月娥

谢月娥,1963年生,安徽黄山人,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著名国画家。谢月娥国画作品题材丰富,造诣卓绝,特别是花鸟作品以极其独特的艺术成就,雄于画林,尽是精品大作,最能代表其绘画艺术的卓然成就。谢月娥的绘画启蒙,始于幼年。也许是黄山优美的自然之美启迪了谢月娥用画笔描绘生活之美的志趣,所以她对生活自然中的致美情景有着深刻的感悟能力,并且有用笔墨描绘生活自然之美的天成之艺。

    技成天然,所以谢月娥的作品,始终保持着一份清隽俊美的净洁情调。比如观其作品《喜事连年》一幅,画面引柿、鹊入题,画面去繁化简,将柿树枝处理得简洁明快,再辍以零叶硕果,然后以枝体弯沉向地而得果丰实硕的意境,画面清新明丽,简洁有意,似是随意构成,却是深思熟虑之果,完全是得天然之技,纵自然之能,了了数笔就能把丰硕之美刻画得精致入微,随心所欲间又尽含一丝不苟之密意。这种绘画的功夫,不单单需要细心磨习,关键是要有尽得自然的天赋。从这幅作品中,能尽识谢月娥绘画作品中的“天成之技”,拥有了这份天能技艺,才能追得中国绘画天心合一的崇高境界,体悟中国画通灵会神的那份清濯。有苦功,能成画匠,不一定能成画家。

   有苦功,然后依天赋,才能跳离画匠之限,而成画界能家。很显然,谢月娥即是在绘画生涯中下过苦功的人,又是一位有绘画天赋的人,所以她的作品绝无画匠之呆板,而是尽显大家之灵气。比如观其最为动人的作品《秋缀柔藤紫正香》一幅,细细体悟,作品全无普通藤画的呆板匠气,涌涌而出的是令人感动的灵秀之气。

那么,灵气从何而来?

  一是简笔生灵气。中国绘画,不求大繁,但求至简。庸者求繁,能者至简。谢月娥在《秋缀柔藤紫正香》中绘写意公鸡,从头到尾,简勾几笔,纵倾几笔,点顿几笔,只“几笔”,就把公鸡的情态机巧地勾画出来,生动有形,情韵不俗。特别是公鸡的曲腿,附身,立尾,展颈,倾冠,张目,伸舌的姿态,趣味横生,令人十分养眼。要构画这种极富生活情趣的繁杂姿态,应该是万万之难,但谢月娥就是凭借绘画真功夫,以简笔化万难,一气呵成雄鸡机趣姿态,活灵活现,动感十足,不能不让人佩服谢月娥大有简笔施灵气的绝佳能力。

   二是丽墨生灵气。中国绘画,水墨功夫高者不少,但彩墨功夫高者少有。许多画家对施彩墨都是刻意回避的,因为把握彩墨的能力如果不足,彩墨异生糟乱,大红大绿,生呆得滞,十分败兴。可是在《秋缀柔藤紫正香》这幅作品中,谢月娥以心施彩墨,墨色炫丽,耀眼闪目,很能提人精神,没有一丝糟乱之态。原来,谢月娥施染大彩,有着一套独到的施用功法,她善以“点染”笔法施重彩,把大彩的呆凝之气锁在点染笔法之中,以点带面,彩墨不会因大块而生凝滞之感,反倒因精点细施而生异彩光华,成为作题中的“题眼”,引人入胜,相当巧妙。

  谢月娥这种笔法至简趣味横生,点染丽墨融生意境的绘画作品,从绘画技艺的角度来讲,有着非常崇高的艺术价值。艺术价值造就投资价值,所以说谢月娥的绘画作品在艺术品投资与收藏市场,以独树一帜,他人不能追及模仿的高度,屡屡成为投资者和收藏者眼中的绝作佳品,追捧者越聚越多,成为书画作品市场的主流画家。比如她的简笔丽墨作品《柳鹅图》《秋兰图》等等,都是艺术价值与投资价值极高的不凡精品。

虽有天赋,但不绝于苦功的谢月娥,在中国绘画的艺术天地里,深耕数十年,她积数十年之功,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创新和发展贡献了才智,提供了样本——她以热爱生活,痴爱艺术的心态和行动,感受美,创造美,表现美,成为画界高师,倍受敬仰!

 

              —— 著名书画评论家 史峰 2017年6月27日